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不完的小世界,这里有来自文学名家的书架整理术丨此刻夜读

2022-03-30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今晚的夜读选摘自《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这本书收录了多位文学名家对阅读和书籍的看法。关于选书、读书、藏书,甚至弃书,将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有价值的书。

选文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拟。

藏书人的热情

瓦尔特·本雅明

我在整理我的书房。是的,不是说笑。架子上空落落的,还没放书,少了几分肃穆而无趣的陈列感。我还没机会为一个友善的读者来回踱步寻一本书。这样一来也可以少操点心了。我反倒想让人和我一同拾掇拾掇——书箱乱糟糟地敞着,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地上散落着碎纸,尘封了两年的书本终于重见天日。

或许你也能体会书带给藏书人的意趣——没有一丝幽怨,反倒带着几分期待。与人交谈时,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对方讲的全是他自己。那么,如果想让人相信我是个毫无私心的老实人,列举一下这个书房里的主要藏书和获奖作品,介绍它们的悠久历史和对读者的教益,听上去就不那么唐突了,是吗?恰恰相反。其实我是一个直率坦荡的人,我真正关心的是让你深人理解藏书人和他的藏品之间的微妙关系,体会收藏的过程和意义,而非陈列和摆设。如果我只是滔滔不绝地讲这些书的来历,反倒显得自私专断了。

藏书人总是端详着自己的书沉思,这样的过程像是一座堤坝,横拦着潮水般的记忆涌上心头。膨胀的热情会引发混乱,藏书的热情引发的则是记忆的混乱。更有甚者,机缘、命数、书籍裹挟着的混乱记忆,总是历历在目。

这些藏品其实是嗜好狂热到一定程度后,混乱中的有序罢了。你也应该听说过失去藏书后一病不起的书痴,或者为了藏书不择手段而锒铛入狱的书贼。由此可见,他们所奉行的秩序感不过是用于平衡内心的不安和匮乏。“唯一可以确信的事,”阿纳托尔•法朗士说道,“只有书的出版日期和排版而己。”所言极是,如果还有什么杂乱无序的东西可以和一间书室相比,那就是书目的编码吧。

因此,藏书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秩序和混乱的辩证平衡。自然而然地,其生活与其他事物也衍生出紧密的联系:神秘的所有权关系,我们稍后会展开这个话题;以及与事物之间脱离了功能、功利层次——即有无用处——的联系,去研究和热爱生命中注定相逢的某个场景、某个舞台。

最令藏书者深深着迷的,是把个人藏品置于魔法阵中,沉浸在结局的快感、占有的快感之中。记忆、思绪、意识里的所有事物,变成了藏品的展台、框架、基座和锁环。它们所属的历史时期、地域、做工与前收藏者……对一个真正的藏书人来说,一本书诞生的所有故事都集合成一部奇妙的百科全书,揭示了这本书由来的机缘。在这个魔法阵中,可以推测出那些了不起的面相学家——还有研究世间万物之相的书籍收藏家——如何成了占卜师。若想知道缘由,只要看看藏书人如何收拾他的玻璃柜便知。把书册捧在手上时,似有灵感焕发,他仿佛能透过它们追溯遥远的历史。藏书人身上散发的奇妙魅力也就仅此而己了——我可能会将这种魅力称作“暮年形象”。

……

阅读需要克制

亚瑟·叔本华

当我们读书时,其实有另一个人为我们思考:我们只是在重复他的心理活动。就如同学习写字时,学生用钢笔临摹老师事先用铅笔勾勒的轮廓:所以在阅读中,大部分思想工作已经被人完成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脑袋被自我的想法占据后,拿起一本书来读反倒十分轻松愜意。

事实上,在阅读中,读者的头脑只是他人思想的操场。因此,如果有人几乎整天的时间都在读书,放松心态,清空思绪,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马的人,最后忘记了如何走路。许多有学问的人就是这样:他们越读越蠢。把所有的闲暇时间用来读书,除了阅读之外什么都不做,脑袋比从事体力劳动时更加麻痹,因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至少能够专注工作并遵循自己的想法。

一根弹簧若是永远被压住,最终会失去弹性;同样,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被强加他人的思想,那么他的头脑也会像那根弹簧一样。正如摄取过多的营养会伤害胃部,进而损害整个身体,精神上的营养过剩,会扼杀独立的思想与灵魂。你阅读得越多,那些读过的书留下的痕迹就越少:思维犹如便笺本,一遍又一遍划去又写上。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也无法透彻理解所读到的内容。如果你长此以往地读着书,却让自己的思维停止运作,那么这些内容无法触及思想深处,并且通常会丢失。事实上,精神和身体都需要养分。如果连吃五顿饭,营养是没办法被吸收的,这些养分要么蒸发掉,要么随呼吸流散。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写在纸上的想法,只不过是沙子上的脚印:你看到有人走了过去,若想知道他在走路时看见了什么,你需要的是他的眼晴。

单纯阅读某一流派的作家,无法习得他们的写作风格:说服力、想象力、类比的天赋、胆识、讽刺、简洁,优雅、流畅、智慧、新颖的对照、简洁而质朴的文风。如果这些品质根植于我们自身存在,也就是说,潜在地存在,我们就可以召唤它们并将它们带入自我意识;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效用;我们可以提升运用它们的志气和勇气;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判断实践的效果,从而正确地使用它们。当然,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些时,我们才真正拥有这些品质。

阅读之所以能塑造写作风格,是因为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使用自己的天赋。在我们开始学习如何使用之前,我们必须拥有这些天赋。如果缺少天赋,阅读只会教会我们一些冰冷僵硬的风格模式,并使我们成为粗陋的模仿者。

正如那些古老的物种能够持续留存在地球上,图书馆书架上的一系列书籍也存储并公开记载着过去的愚昧。像那些古生物一样,它们也曾在某个时代充满了生命力,并且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它们板硬而僵化,仅能引起古生物学家的一点兴趣。在浏览海量的新书时,读者可能一想到十年后没有一本会被记住,也会落下相同的泪水吧。

藏书人的热情

拉迪亚德·吉卜林

最好不要为别人推荐书籍,哪怕是最经典的书籍,除非你对他各个方面都极为了解。如果一个人热衷于阅读,我认为他应该向一个更了解他和他的生活的长者敞开心扉,并在选书这件事上接受其建议。最重要的是,一起讨论他感兴趣的第一本书。

这个想法只适用于所谓的经典作家(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论,我不知道它对你是否适用),比如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家。不要害怕新潮的文学。要记住,所有经典的东西,在过去和现在都一样崭新和非凡。

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与任何人讨论的,如果这样做了就会觉得不对劲了。我们有时候情绪低落,感到抑郁和绝望,或只是精神不振——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肝火或闷气。就我的经验而言,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特别容易受书籍影响的时候,也是容易受其他任何外部影响的时候;而且,这种时候他也会本能地排斥那些耗费脑力、让情绪大起大落的东西。那么,避开那些你自认为或公认是经典杰作的书籍吧,是时候重新回到那些基调和文风稳定的书上了,它们能够暂时缓解你的愁苦。一个了解你和你的生活的人,可能会推荐一本这样的书。你可以问问他。

当你处于这种情绪时要小心的是,一旦它消除了就要从它走出来,不要仅仅因为那些书顺应了你的情绪,或者填补了你的空虚,就继续抱着它们遐思,止步不前。确实有过一些伟大的梦想家为世界赢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对于每个有着善良至少是无害梦想的梦想家来说,成千上万的梦想只会成为对自己的阻碍、对家人的折磨,以及对他人的滋扰。无节制地阅读书籍和过度用药一样危险。有一种书——很遗憾是现代作品——就像佩克斯列夫先生不会谈到塞壬,当一个人的思维有些不正常时,要躲开这种书。

你们中的很多人将会进入社会,那时你会发现,作为人们好意相称的 “脑力劳动”者,你必须比其他大多数同类更认真、更仔细、更迅速地思考。更认真是因为你思考的是人类,而非书籍;更仔细是因为你的思考结果可能会每天反复落实到行动上,这些行动也许会影响人的生活和利益:更迅速是因为,你必须随机应变,根据情况即刻调整计划,即使你最终没有铸成大错。

此外,你还得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你的想法、愿望、命令,要表达得比一般的文人更明晰,偏偏周围的环境又妨碍着你,让你不能清楚地思考,不能轻松地写下文字。指挥官若不能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不是口头表达),比缺乏手下更为糟糕。所以你得有合适的文字,还有使用文字的基本能力。而语言文字来自文学——即使你不需要把文学用于其他方面。

若读过《绿色曲线》这本精彩的书,你就会知道,应该懂得推测与你背道而驰的人的思维。在生活中,你要学着这么做。好吧,有一半的文学作品被放在球场无人问津的地方,其余部分则记录了那些命运、生活或环境击出的球,在某一时刻击中了一些悲惨或快乐的人,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生命太短暂,无法捕捉每一个人的生活记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训练、结识优秀的人、吸取我们非常有限的经验来获得所需的帮助。此外,我们可以从书本中了解一些普遍的、基本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看清楚在生活这场竞赛中,最优秀的运动员是如何取胜的。

内容选自

(英) 亚历克斯·约翰逊/编

胡韵娇/译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unsplash

原标题:《理不完的小世界,这里有来自文学名家的书架整理术丨此刻夜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