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遇鉴家丨最虚无的超现实,是最真实的内心

2022-04-01 07: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奇幻的建筑、植物、动物、机械;扭曲的人体;躲在气泡中,悬浮于水面的男女;望向画面外的巨大猫头鹰。

1510年,荷兰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完成了他最惊世骇俗的作品《人间乐园》。这幅描绘在三块可开合橡木板上的作品,从题材到形式,都并非一幅传统的宗教三联画。

 

当木板完全关闭,世界被封闭在一个巨大的球形气泡中。这一构思甚至超越了400年后,“在画布上割一刀价值100万美元”的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对于绘画二维概念的突破。

 

有人认为,《人间乐园》描绘的是世界初始的样子。也有人认为,它表现的是“大洪水”后重启的世界。在形成和毁灭间,博斯似乎是在探讨,世界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循环往复。

博斯如此神秘,他善于幻想,在绘画中构建虚幻的世界,并折射出现实世界中的善恶、欲望、理想、道德。《人间乐园》中,至今仍有大量无法被完全解读的有趣细节。

 

从中国先秦时期《山海经》中的精怪,到欧洲中世纪手抄本中种种带有象征意味的怪兽,尽管超现实的意识一直模糊地存在于人类历史中,但博斯更像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天外来客”,让如此实在的超现实世界轰然呈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他也因此影响了20世纪初,世界上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超现实的哲学起源

                                                

先于博斯的《人间乐园》近200年,意大利至高诗人但丁创作完成了同样伟大的史诗巨作《神曲》。

 

不难发现,从但丁的《神曲》到博斯的《人间乐园》,两人均选择了用“地狱”、“人间”、“天堂”三段式的结构表现复杂的世界,而两者的展开顺序又恰巧是相反的。

 

不过,无论先后,“天堂”与“地狱”始终让艺术家们不断经由现实世界,尝试幻想两者的样貌。而在但丁、博斯两人的巨作中,“天堂”和“地狱”又折射着人间的美与丑,并警醒着世人。

《神曲》与《人间乐园》都源自于基督教的核心思想,在现实之上,“天堂”作为另一片更加理想的世界,树起了一个行为标准,约束着人们在“人间”的现实生活。

 

这一哲学思想,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并通过罗马帝国的强盛,贯穿了整个古代欧洲文化的进程。

 

而在自我意识激荡的20世纪初,一大群超前的创作者,选择在超现实的世界中,挖掘着精神与表达的联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同样受到博斯深刻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在哲学与艺术之间,达利、安德烈·布勒东以及更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与奥地利心理学家、哲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建立起了一种共同探索的关系。

 

达利大量的作品中,都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了有意识的挖掘和描摹。而对于空间的表现和扭曲,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思维模式。可以说,达利的作品是弗洛伊德主义中对“潜意识”的最佳体现。

 

布勒东曾经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明确致谢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达·芬奇和他的童年记忆》中,首次用“欲望升华理论”分析了艺术创作。在他看来,“艺术的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发泄那些在今日已被压抑了的冲动”。

 

 

                                  女性意识让超现实更加多元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女性意识也早已觉醒。在众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中,一些女性艺术家的名字格外耀眼。

 

在莱昂诺尔·菲尼的作品中,作为女性艺术家,她以超现实作为艺术语言,更多地表现出了自己对于身体和意识更加细腻以及深邃的第一人称式的探索。

 

这种表达,与达利、雷内·马格丽特等男性视角的艺术家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弗洛伊德对于意识与行为的论证。

 

在电影《午夜巴黎》中,来自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顶流”艺术家们以巴黎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沙龙为核心,展开关于文化乃至科学跨领域的碰撞。这其中,甚至出现了时装设计师香奈儿的身影。她与达利、毕加索一同侃侃而谈,构想着现代的人们如何现代地生活。

 

而在现实中,比起香奈儿,达利还有一位更亲密的时装设计师朋友,她便是前卫大胆的艾尔莎·夏帕瑞丽。

 

1937年,热衷跨界的达利,设计了超现实主义家居作品——《龙虾电话》。同年,夏帕瑞丽也曾为温莎公爵设计过一条带有龙虾元素的长裙。

 

夏帕瑞丽天马行空的设计,与达利的相互成就,使她成为了最早一批打破艺术与日常边界的创作者。她的时装作品几乎与女性超现实艺术家梅雷特.奧本海姆的作品难分伯仲。

 

                                           超现实与童话

或许,浪漫绮丽的幻想本身就是少女最擅长的事。1865年,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试图将这种幻想具象成一个少女的形象,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借助一个幻想的通道、一个奇幻的兔子洞,爱丽丝进入了一片超现实的世界中。在这个半梦半醒的世界里,她不断追问着“我是谁”。在自我意识的发现过程中,爱丽丝也随之成长。

 

此后,这部作品,对于同样超现实的《绿野仙踪》、《纳尼亚传奇》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不同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作为伴随少女成长的枕边书,一直延续着奇幻,带来更多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一个横跨一个半世纪的经典超现实“大IP”,它衍生出了无数电影、艺术与设计作品。

 

目前正在北京朝阳大悦城U2美术馆展出的《好奇女孩爱丽丝》,试图通过艺术、设计、影视等大量跨领域的作品,立体地呈现超现实给今天的世界带来的重重惊喜。

 

                                          超现实与超时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400年前,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瑰丽梦境、超现实情节,带给明朝人的初始震撼,今天的我们难再寻回。正如我们也不再能体会到,在没有图片后期处理软件、科幻电影的时代,博斯和达利带给当时的人怎样的新鲜感。

 

我们或许可以定论,今天的数字艺术正是一种全新的超现实。

结合了技术手段带来的感官革新;更加虚拟抽象的创作理念;声、光、电恰似爱丽丝的兔子洞,以及博斯的伊甸园入口,带领观众从现实世界乃至现实时空短暂抽离,抵达一个更加虚幻,也更加触手可及的数字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与心灵中的爱、恨、欲望……展开一场更自由的对话。

出品制作团队

内容总监:张诗垚

制作总监:陈   尨

出  品  人:李   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