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舆观|扎进“大翻译运动”的信息污淖,没谁能全身而退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吕楠
2022-03-31 13:3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翻译他国社交平台上的内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不管是个人还是自媒体都可以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平台之间的信息差、语言差,通过翻译进行内容生产。然而,近期有个同样主打“翻译”的小团体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小团体反向地选择国内自媒体上一些恶意调侃讽刺甚至极端仇恨言论进行翻译,在海外自媒体上进行传播,并且毫不遮掩其“抹黑中国”的目的。

反华立场明确的“翻译”

根据环球网、公众号“补壹刀”等报道,这个小团体将他们的行为命名为“大翻译运动”。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该团体选取中文社交平台上(包括微博、B站、知乎、抖音等等)对俄乌冲突的讨论、观点翻译成英文,再以图片形式并列原文和英文翻译转发,目前已经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和话题上。

如果在翻译转发过程中,该团体能够遵守“客观、平衡”的基本新闻实践原则,尊重原文语境、尽力平衡观点,似乎这样的翻译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该团体的反华立场十分明确,因此对于其翻译内容的选择也有了十分清晰的标准:抹黑中国。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该团体成员对其所谓“翻译行动”的初衷直言不讳:"希望能够让更多国家的人明白,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兴盛,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而该团体的始作俑者本就来自于一个极端反华群体“冲浪TV”,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该群体呼吁更多人“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将中国社会阴暗和人心丑陋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简单粗暴的言论“武器化”

事实上,在翻阅该团体的推特账号时,笔者感受到了强烈的不适,甚至有些愤怒。或许,在社交平台上,确实存在一些令人禁不住想要批驳的留言。但是,任何有基本良知的个人或是了解基本新闻实践原则的团体,面对“问题”言论时,最好的批驳策略难道是翻译转发,“帮助”其扩大声量、传递仇恨吗?甚至,如果立场互换,国内的自媒体也去翻译转发国外社交平台上针对中国人民的仇恨言论,源源不断地把这样的信息输入社交平台,并声称这是某种真相,我们就能理解宽容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社交平台的确是浑水一潭,任何国家的社交平台都一样。社交平台倚赖用户生产内容(UGC)为生,注定了任何社交平台上都不可能永远是优质的新闻和理性的讨论,喷薄的情绪和偏激的观点是社交平台的常客。虽然许多平台有内部人工内容审核机制,也面临各国法律法规的诸多规制,仍然不可能完全避免恶意调侃、极端仇恨言论的产生,“喷子”、“键盘侠”无处不在,对个人的偏见和情绪毫不克制地进行“宣泄”的用户则可能更多。

社交平台自然有开放、包容、温情的一面,其狭隘危险的阴暗面却也相依相存。基于社交平台庞大的信息总量,任何个人或团体,出于任何目的,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找到相应的情绪发泄和意见表达——个体用户可能轻易地坠入舒适的“信息茧房”,有着特定政治目的团体却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把这些社交平台上的言论变成武器。

该反华团体把国内社交平台言论“武器化”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就是利用“以偏概全”的推理谬误,将个别用户一时的情绪宣泄、不负责任的言论、意图不明的调侃直接“升华”为“全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其背后的目的仍然是刻意丑化中国在海外的整体形象。在该翻译小团体的推特账号上,被“以偏概全”处理过的内容看似整整齐齐、颇有声势,但实际上,任何用户只要稍稍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

传播仇恨反噬个体

现实中,这些参与“翻译”的成员们似乎也陷入了某种认知失调和个体的危机中。根据“德国之声”的采访,这些参与“翻译”、不遗余力丑化同胞的人们,却一厢情愿地相信他们的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人仇恨亚裔,也不会引火烧身,"因为文明世界的人们是具备逻辑思考能力的,会将个人与群体区分开来看待,只要我们的个人行为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程度,那么其他国家的人会非常乐意与我们交往"。这些团体成员也发现,专注传播这些言论让他们“心情真的是非常糟糕”。另有一位成员表示,考虑到自身的精神健康,停止了翻译。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没有人能在一头扎进信息污淖之后全身而退。

传播仇恨对个体的反噬也许只是一系列恶果的小小一环。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人对华人的态度突然转向负面;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敌意也有所升级,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交平台的特性让我们很难将现实世界中对中国公民或者亚裔的仇恨和暴力直接归因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社交平台内容生产。但是,如今的社交平台几乎能决定一个人所处的信息环境,我们期待的是优质信息“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有一些人却恶意在这个本就很难清澈的环境中不怀好意地持续“投毒”,这样行为不可原谅。任何心存善意的个体或是自媒体,都会明白传播,尤其是文化之间的传播,理应致力于寻求理解、降低冲突、抚慰人心。

(吕楠,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