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好好吃饭,也是在“抗癌”丨肿瘤病人的饮食营养

2022-04-01 0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每一个经历过肿瘤治疗的患者,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他们也许走过了开刀做手术,经过了放射治疗,也在吃下很多药片时饱尝了化疗之苦……

配合医生完成了应做的治疗,患者和家人开始思考——肿瘤病人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好好吃饭,有多重要?

肿瘤的治疗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上的一场战斗。肿瘤细胞是邪恶的一方,而自身的免疫细胞就是守卫健康的勇士。

俗话说,“大兵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战争”里,供给免疫细胞“大兵”的“粮草”,就是饮食提供的营养支持。它对于提高免疫力,减轻治疗带来的不适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方式,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从而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此外,放化疗操作也会削弱机体的防御机制,例如引起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因此,只有好好吃饭,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恢复元气,克服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对治疗的耐受力。

饮食营养可以肿瘤病人带来的好处:

1.避免因食欲下降、肿瘤消耗带来的体重减轻

2.修复治疗对身体的损伤,促进新组织的建造

3.提高机体对治疗的耐受,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4.预防因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引起的并发症。

5.使患者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简单概括,该怎么吃?

好处说了一箩筐,那么肿瘤病人在治疗后,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来划重点了!!

肿瘤治疗的饮食原则

1.均衡足量的营养

2.建议少量多餐

3.选易于进食的食物

4.改变进食方法

5.渐进式供应:管灌饮食→全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质饮食→普通饮食。

简单粗暴来讲,饮食原则的本质,就是让病人能把需要的营养,通过食物吃下去。

由于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手术治疗等过程的影响,造成患者的饮食摄取不足。可能的原因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吞咽困难、胃部灼热、腹泻、腹胀、便秘、贫血等。

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案。比如,对于食欲不振的病人,可以尝试采用温和的调味料,注意色香味的搭配,少食多餐;再比如,发生口腔溃疡的病人,可以采用软而容易吞咽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减少口腔的灼热疼痛感。

总之,需要细心照料,对症下“饭”。

这些食谱,记得保存!

肿瘤患者本身的消耗较大,因此需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充足的糖类,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避免高脂肪饮食,避免摄入致癌物或促癌物。

一般每天要吃:主食3-6小碗,牛奶约250-500毫升,肉、鱼、蛋、豆制品类约150-250克,青菜约500克,水果2-3拳大小,油脂约30-45克。

充足的糖类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提供代谢所需。若发现体重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应增加热量摄取。主食种类应合理选择,尽量避免精细和过度加工的食物,推荐食用大米、全麦、燕麦、玉米、紫米等五谷杂粮。

在蛋白质的摄入方面,建议多选用鱼类和豆制品。其中,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具有防癌和减轻恶病质的效果,降低肿瘤的发生与转移风险,提升免疫力。

注意避免食入致癌物或促癌物,比如腊肉、香肠、烤肉、泡菜等,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不利于肿瘤治疗收获良好效果。

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通过蔬菜水果获取。推荐每日食用约500克蔬菜,比如白菜类、西兰花、甘蓝、胡萝卜、菌菇类等;推荐每日食用300克以上水果,包括苹果、梨、猕猴桃、橙子、浆果类等常见的水果。

注意注意,温馨提醒:

肿瘤治疗期间,由于消耗增加,常常需要额外的热量和蛋白质,来帮助身体康复。如果体重降低,适度加餐会补充额外的热量和蛋白质需求。

如果通过进食无法满足需求,也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适当摄入营养补充剂,以满足身体恢复的需求。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水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一个简单的饮水量计算公式:

1500毫升(第一个20kg体重)+15 毫升/每1kg体重。

比如60kg的成年人,饮水量应该这样计算:60kg=20kg+40kg,前20kg饮水量为1500毫升,剩下的40kg,每公斤增加15毫升饮水,一共为1500+40×15=2100毫升水。

尽管肿瘤患者要摄入足量营养,但也要注意维持健康体重。

如果体力允许,建议坚持适度运动,每日至少30分钟以上的慢跑或走路,调动身体的肌肉骨骼机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恢复!

具有IV级妇科腔镜手术资质、机器人手术资质、美国SAGES手术资质。获得第二届欧洲腔镜协会亚太区会议GESEA妇科腔镜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手术大赛一等奖、海上妇产科论坛手术视频大赛第一名。

研究方向为卵巢癌及宫颈癌的耐药和转移机制。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担任多项全国多中心重大临床研究项目主中心负责人。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妇产科专业论著及大会发言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宫颈癌手术器械专利6项及卵巢癌靶向治疗同源重组缺陷评分专利1项。参编《中华妇产科学》第三版、《中国实用妇产科学》第四版等专著,参译《NOVOKE》、《Practical Gynecologic Oncology》第四版等专著。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癌精准治疗拔萃团队骨干

复旦大学六年制留学生全英文大课讲师

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

Harvard Medical School临床研究GCSRT研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微创联盟精准医学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会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会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