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西省卫健委发布重要提示!宝鸡:全域低风险,行程卡摘星*,恢复堂食、线下教学

2022-03-31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宝鸡全域低风险,行程卡摘星*

宝鸡市解除部分封控区管控区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宝鸡市级专家组综合评估,宝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决定,自发布之日起,将高新区马营镇天玺台小区1个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调整后宝鸡市全域为低风险地区。

根据宝鸡市疫情发展态势变化,经部分县区申请,市级专家组分析研判,宝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对部分县区封控区、管控区予以解除,名单如下:

一、金台区

(一)解除封控区名单(3个)

中山东路街道:新华小区33号楼1单元、群众路14号楼3单元、金台大道紫峰国际月子中心。

(二)解除管控区名单(2个)

中山东路街道:新华小区、群众路14号楼。

二、高新区

(一)解除封控区名单(2个)

马营镇:天玺台小区29号楼、左岸新城小区54号楼1单元。

(二)解除管控区名单(2个)

马营镇:高新锦园小区、岭秀崎居小区

三、岐山县

解除封控区2个:蔡家坡镇岐星村、五星村 。

宝鸡:

恢复堂食、线下教学

宝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今天(3月31日)发布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通告,要求严格落实来宝返宝人员分类管控措施,餐饮服务单位按75%接待量恢复堂食,密闭性室内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各级各类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托幼机构恢复线下教学,市域内公交车、班线客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全面恢复运营。

全文如下: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巩固我市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现就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辖区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始终保持高度警醒和应急状态,从严从紧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境外来宝返宝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宝返宝人员、省外来宝返宝人员要严格落实分类管控措施。

三、社区(村)、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查验点要继续严格执行测温、扫码、查验省外来宝返宝人员及省内有本土疫情市来宝返宝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上人员抵达我市后,要立即就近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落地检,并及时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入住酒店等报告检测结果。结果未出之前,不得参加会议、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四、各类宾馆、酒店、旅店、民宿等留宿场所,要严格查验省外来宝返宝人员及省内有本土疫情市来宝返宝人员陕西一码通、通信大数据行程卡、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落地核酸检测情况,无法提供的一律不得入住。

五、各类经营性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行业指南和卫生防疫有关规定,坚持测温、扫码、通风、消毒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餐饮服务单位按75%接待量恢复堂食,并实行错峰就餐、隔位就坐,所有从业人员每2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筛查。室内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体育场馆、影院剧院等密闭性室内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接待量75%。

六、各级各类学校、校外培训机构、托幼机构恢复线下教学,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缺课追踪制度,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管理、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按照每天20%的比例,一周全覆盖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七、市域内公交车、班线客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全面恢复运营,司乘人员一律全程佩戴口罩,严格落实扫码查验制度,并做好车辆通风和每日清洁消毒。

八、医疗机构要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严格陪护管理,提倡视频探视,强化医务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测,避免交叉感染。

九、养老机构、福利院、监狱、看守所、精神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要坚持封闭式管理,提倡视频探视,加强人员防护、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

十、快递物流企业要做好对进口冷链食品和来自国际和国内重点风险地区的邮件、快件、设备、原材料等外包装消毒、核酸检测采样、货品追溯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严防疫情通过快递物流渠道输入传播。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网购、代购境外商品。

十一、继续从严控制各类线下会议、论坛、展会、庙会、大型文艺演出、促销展销等聚集性活动。确需线下举办的要提前5个工作日报属地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规模压缩至50人以内,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事不办”。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需提前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严格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十二、隔离对象及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发热门诊患者,境外入境人员,国内重点地区(有病例发生的地区、边境城市)返回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学校托幼和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客运服务人员,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密闭场所工作人员,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出租车、网约车、货运车辆司机及三轮车拉货人员,农贸市场关联人员,药店购买“退烧、止咳、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人员,外资企业工作人员,物流快递从业人员,进口冷冻食品及进口货物从业人员,机场转运工作人员,养老和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医废处置场所从业人员,殡葬场所工作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等21类重点人群要严格按照规定频次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十三、广大市民要密切关注官方公布的疫情动态信息,如与已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在同一时间、空间有交集者,请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入住酒店等报告,及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要继续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养,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养成“一米线”、分餐制、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减少非必要聚集性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十四、市大数据局及各大通讯运营商等要加强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外来重点人员信息,做好数据推送,织密扎牢防控网。

十五、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要严格遵守《通告》规定,若发现违反本《通告》的行为,要及时向各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反映。对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不配合各项防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凡与本通告不一致的防控措施,以此通告为准。

宝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领导小组(指挥部)

2022年3月31日

陕西省卫健委提示:

倡导清明节文明绿色祭扫 非必要不出省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清明假期临近,返乡祭扫或踏春出行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有效控制和减少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3月31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温馨健康提示如下:

一、倡导文明绿色祭扫。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我们在此倡导文明、绿色祭扫新风尚,提倡采取网络祭扫、居家追思等绿色祭扫方式。确需现场祭扫的,要严格按照“预约、错峰、限流”的原则,选择提前祭扫、错峰祭扫、代为祭扫的方式,分时分段开展祭扫活动,避开节假日高峰,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人员扎堆。坚持从简从快,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落实祭扫人员测温扫码、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强化祭扫场所清洁消毒和工作人员日常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各项措施。

二、坚持非必要不出省。

请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坚持非必要不出省,坚决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报告确诊病例的地区;确需出行的,请密切关注近期国内疫情动态,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并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您是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请自觉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并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严禁出行。外省来(返)陕群众出行前,应提前了解我省疫情防控政策,申领“陕西一码通”,并自觉配合目的地疫情防控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公众一旦接到疫情防控部门相关风险提示短信或电话,请及时向属地社区(村)报备,并按照属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等待上门核酸检测或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就近开展核酸检测。

三、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请您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礼仪。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请立即规范佩戴口罩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途中不得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再次呼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希望广大群众从我做起,共同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原标题:《陕西省卫健委发布重要提示!宝鸡:全域低风险,行程卡摘星*,恢复堂食、线下教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