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单 | 20本考古学好书,追寻考古人留下的足迹

2022-04-01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名单如下: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3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4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6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7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8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9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0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按时代早晚顺序排序)

借此契机,文献君整理了20本考古学著作,其中有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夏鼐先生的日记和博士论文;还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考古学中国化、考古学“中国学派”重要代表苏秉琦先生的往来书信集,其中更是收录了本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评委刘庆柱教授和信立详教授早年与苏秉琦先生的书信等等。特此发布,以飨读者。

1

1

1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11~2020)

考古杂志社 编著

2022年1月/298.00元

978-7-5201-9376-4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是从2011~2022年全国数千项考古发掘项目中精选出来的,最早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最晚可到清代末期的沉船遗迹;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遗址、墓葬和其他遗迹;范围则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西藏,到黄海、东海之滨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从辽阔草原的内蒙古到热带雨林的海南岛。在这60项考古新发现中,有不少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价值,还有一些则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

1

2

1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全三册)

刘瑞 编著

郭大顺、苏恺之 审定

2021年12月/980.00元

978-7-5201-9333-7

内容简介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是考古学中国化、考古学“中国学派”的重要代表。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收录苏秉琦先生家藏及征集的往来书信1047封,从1935年开始到先生去世后的2003年,集中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近三百位(家)学者或单位中,既有如徐旭生、裴文中、郑振铎、王振铎、夏鼐等先生的前辈或同辈学者,也有如俞伟超、张忠培、严文明、李伯谦、郭大顺等先生的后辈学人。绝大多数书信为首次发表,其中既有学术交流,也有向先生请益的个人心得,是苏秉琦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考古学史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

3

1

魏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袁俊杰 葛奇峰 著

2021年10月/128.00元

978-7-5201-8248-5

内容简介

本书以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传世文献与地方史志,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魏国城址的类型与规划布局,首次厘清了大梁城的平面布局和宫城区的现今位置,进一步分析了大梁城的军事防御体系、运河水系以及魏国都城与列国都城的共同特点和差异;考证了魏国长城的位置走向和时代背景以及修筑的时间与魏国的兴衰;探讨了魏国墓地的族属与性质、丧葬制度及其所反映的等级制度与僭越现象、魏国墓葬与周边战国墓葬的异同特点;论证分析了魏国货币面文地名与历史地理、出土地点与国家政治经济及交通贸易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地勾画了魏国疆域的动态变化;初步讨论了魏国有铭青铜器及其所反映的铸造制度、兵器铭文的辞铭格式以及魏惠王时期标准器的分类与特征等问题。从新的角度深化了对魏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历史街区改造与保护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4

1

开创性的中国考古实践与成果

胡谦盈 著

2021年9月/198.00元

978-7-5201-8752-7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著名考古学家胡谦盈研究员学术生涯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全书主要包括作者的成长、治学和考古实践经历,丰硕的创新科研成果,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等内容,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治学风格和学养水平。其中重点介绍了作者探索丰镐都城遗址、先周文化和先周历史、常山下层文化、仰韶文化东庄村类型以及黄土地区窑洞居室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果;阐明中国古代墓葬流行人殉是商周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的丧葬习俗和制度;进一步推进对寺洼文化的研究。

1

5

1

六朝文明(中译修订版)

[美]丁爱博(Albert E. Dien) 著

李梅田 译

2021年7月/128.00元

978-7-5201-7894-5

内容简介

《六朝文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的代表作。书中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对六朝社会作了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建筑形式、丧葬礼俗、手工艺品、宗教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既有对六朝政治与社会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六朝日常生活的微观观察,以较新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变迁中的六朝社会,展现了灿烂的六朝文明,是一部视野开阔,又不乏深度的历史考古学专著,堪称六朝研究的经典之作。

1

6

1

考古学集刊(第24集)

朱岩石 主编

洪石 副主编

新华 特约编辑

2021年6月/168.00元

978-7-5201-8597-4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专题研究论文和国外考古发掘简报三个板块。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涉及山东临淄市余姚墓地战国M8大墓、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东地魏晋隋唐宋元墓葬、广西北部湾沿海唐代窑址;专题研究主要针对四川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陶寺文化丧葬制度、江西西汉安成侯墓墓主身份、敦煌悬泉汉简“鸡出入簿”性质、汉代“镜舞”画像石、云贵高原汉晋时期砖铭、南朝“罐生莲台”图像等主题;国外考古发掘简报则是伊朗纳德利土丘考古调查简报。

1

7

1

夏鼐日记·考古编(全4册)

夏鼐 著

2021年6月/980.00元

978-7-5201-4475-9

内容简介

夏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日记就是新中国考古史,既记录了很多重要的考古事件,也记录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同时,也有很多逸闻轶事,本书是《夏鼐日记》考古方面活动内容的摘编,共4册,按时间进行分段,既包括日常工作,也有田野工作日记,还包括出访各国、各地的见闻日记,具有较强的学术参考价值,是难得的史料,对考古界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1

8

1

以文治边:文物考古视瞰下明朝对西藏的经略

李帅 著

2021年3月/158.00元

978-7-5201-7454-1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文物考古材料,同时结合汉藏文文献材料,从文物考古视角对明朝经略西藏主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涉及明朝治藏的政治与宗教策略、物质文化策略、思想观念策略以及内政与外交中的相关治藏举措等内容。本书将明朝的上述治藏策略概括为“以文治边”策略,即主要通过制度、物质及思想观念等“文化”策略来影响和牵引西藏形成对明朝的认同和归属。明朝以“文”治藏策略是古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中的“西藏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明代汉藏关系始终保持了和平发展,而且成功地使元朝与西藏之间建立的政治关系得到延续,并为清代治藏奠定了历史基础。

1

9

1

埃及古珠考(全2册)

夏鼐 著

颜海英 田天 刘子信 译

2020年9月/498.00元

978-7-5201-1105-8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夏鼐先生博士论文《古埃及珠饰研究》的英文版翻译而来,并添加了三百余幅图。书中以分类研究结合统计学的方法,从串珠的考古价值、研究方法、制作工艺、分类、断代以及古埃及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往等作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其英文版自出版以来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依然是串珠研究的唯一专著。有鉴于此书的特殊历史和学术价值,在英文版的基础上,非常有必要出版中文版介绍给学术界及广大读者。

1

10

1

罗布泊腹地的旅人:72天科考随记

魏东 著

2020年8月/68.80元

978-7-5201-7169-4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科考历程为主线,通过大量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作者在罗布泊参加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经历。其中不仅包括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及意义的描述,也包括对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自然风貌、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述和感悟。作者遴选了多张在工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包括了在楼兰古城、楼兰东古墓群等重要历史遗迹工作的场景,用影像的形式为读者带来亲历感。同时,结合文字的记述和对前人工作的必要性介绍,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然和人文交织的历史画卷。

1

11

1

安志敏日记(全5册)

安志敏 著

安家瑶 安家瑗 整理

2020年3月/1480.00元

978-7-5201-6267-8

内容简介

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的考古事业,先后在河南、北京、湖南、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从事考古发掘,并多次参加田野考古队的领导工作,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黄河水库考古队和东北考古队等。此外还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一带进行过许多考古调查。安志敏先生记录这些考古工作实况的日记绝大部分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研究中国考古学史的重要资料。日记还涉及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多国访问交流等内容,作为亲历者的记述,为现代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1

12

1

文明探源:考古十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首都图书馆 编

2020年9月/88.00元

978-7-5201-6279-1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力图从考古学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内容涵盖: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中国文化美好象征符号——“凤”的考古发现;以考古学实证说明民间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真实性;以玛雅文明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中国龙”介绍中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联;日本考古简史;等等。本书不仅包括中国的考古发现,还将中国历史文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读后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1

13

1

从考古发现中国

张经纬 著

2019年12月/68.80元

978-7-5201-5242-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类学家张经纬的首部考古学、历史学主题书评集,分为“考古”、“中国”、“神话”、“方法”和“诸野”五大板块。考古、历史著作固然厚重、深沉,但当我们用人类学思维重新理解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或许就能从那些作品中,品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文集中的诸多评论,不仅能通过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献,反思当下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还能让有关中国文明的研究者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

1

14

1

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练春海 著

2019年9月/68.80元

978-7-5201-4941-9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科本质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艺术考古”的属性、方法、呈现、材料以及应用等理论问题,集中地回应了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回顾了考古界、艺术史界对于“艺术考古”的专业性质、方法论等问题的诸种看法,对其中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并分析了艺术考古研究近年发展的新趋势,讨论紧扣学术前沿,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中,图像的呈现方法与材料的合理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1

15

1

南阳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陈亚军 著

2018年12月/79.00元

978-7-5201-390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南阳地区汉墓的系统、综合性研究。书中首先对南阳地区的汉代各类墓葬及其遗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利用年代学的方法对该区汉代墓葬进行统一分期、断代,明晰该区墓葬的年代序列和发展脉络;接着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该区汉代墓葬的文化结构,同时采取动态考察方式分析该区汉代墓葬文化演进的过程,总结该区墓葬制度及其区域文化特征;最后对以上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略作探索,同时对该区汉墓结构、墓主身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

16

1

黄河流域史前·夏商考古

高天麟 著

2018年12月/128.00元

978-7-5201-2896-4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不同时期、地区与文化类型进行章节排序,利用地层学、器型学等方法,部分论文还利用了古代文献与考古成果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黄河流域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包括陶器、石器、尸骨、宫殿、地形等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考察了所属文化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商文化等的类型、年代、分期、特征等。全书包括《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的讨论》《晋南庙底沟二期文化初探》《庙底沟第二期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等20篇文章。

1

17

1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何毓灵 李志鹏 主编

2018年10月/228.00元

978-7-5201-3305-0

内容简介

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九十年的历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数量庞大的骨、角、牙、蚌器。本书共选取200余幅照片,分门别类,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所选器物或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礼仪性用品,或为形态多样、功能齐备的武器,或为看似普通却实用性强的工具,还特别选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甲骨、动物遗存标本等。借此,希望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它们在殷墟先民生活中的意义。

1

18

1

殷墟出土陶器

牛世山 岳洪彬 岳占伟 主编

2018年10月/298.00元

978-7-5201-3306-7

内容简介

殷墟被誉为中国考古的圣地,殷墟考古九十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殷商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陶质类文物,可分为普通陶器(或称粗泥陶)、白陶、硬陶、原始瓷和釉陶等类。通过对包括陶质类文物在内的殷墟文化遗存的综合研究,建立起了晚商文化的分期体系,可与《殷本纪》记载的、经殷墟卜辞中王谱订正的商王世系大致对应。以研究殷墟文化的内部构成以及形成、变化为基础,可进一步探讨商文化、商文化与周边青铜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群的互动等问题。

1

19

1

我思古人:古代铭刻与历史考古研究

赵超 著

2018年6月/128.00元

978-7-5201-2955-8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汇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有关金文、玺印、砖瓦文字、简牍文书等出土古代铭刻文献的释读考证与研究文章,对汉唐之间的城址、墓葬、出土器物等进行的考古综合研究论述,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考古专题论文,如对宋墓砖雕孝子图画、日本出土简牍等材料的研究,显示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素养。其中尤以古代铭刻文字及画像石、壁画、葬具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新意,所获研究成果多受到国内外学界认同,并推动了相关研究。

1

20

1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王世民 著

2017年7月/188.00元

978-7-5201-0509-5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等方面的论文,考古学史方面,包括概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长篇论文、研讨中国考古学前身金石学若干问题的专论,以及对郭沫若、郑振铎、梁思永、夏鼐、陈梦家等多位老一辈专家学术贡献的评述;商周铜器方面,包括商周铜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周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方法的论述,以及西周诸侯方国铜器、西周金文中的诸侯爵称、两周时期的礼器制度及编钟发展等专论;并附载关于金属铸币与汉代纺织品、南方楚墓与马王堆汉墓、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等专题论文或述评。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策划:佟 譞

原标题:《书单 | 20本考古学好书,追寻考古人留下的足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