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俄乌危机加速对美元主导地位的隐形侵蚀

2022-04-02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题为《美元主导地位的隐形侵蚀:积极的多样化者和非传统储备货币的崛起》报告。[1]报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份额有所下降,其次是其他传统储备货币如英镑、欧元和日元的份额并没有增加,最后是人民币和其他小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作用在加强。3月24日也是俄乌危机爆发整一个月,短短一个月美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多轮次、全方位的金融制裁,甚至直接冻结俄央行部分外汇储备,加速俄罗斯彻底“去美元化”进程。有学者说,俄乌危机是改变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还有金融界人士说,俄乌危机标志着全球化的终结。那么,俄乌危机对已经被隐形侵蚀的美元储备货币主导地位将产生何种影响呢?对未来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带来哪些启示呢?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正在出现远离美元的运动

IMF的最新报告指出,很多研究表明美元一直是默认的主导国际货币,由于没有替代品,美元得以主导国际融资市场、贸易计价和结算,以及外汇储备。过去20年,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调查数据显示,各国央行持有美元储备的份额从1999年的71%下降至2021年的59%。造成美元份额下降、其他传统储备货币(欧元、英镑、日元)未上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外部原因是各国央行储备管理人员对其储备货币组合进行多元化管理。报告发现了46个“积极的多样化”国家和地区,他们在2020年底外汇储备中至少有5%的储备是非传统储备货币,这些非传统储备货币的构成见下图1。粗略估计,美元份额下降的10余个百分点中,人民币占25%左右,随后是加拿大元占23%,澳元占20%,其余份额被韩元、瑞典克朗、新加坡元、挪威克朗、新西兰元、瑞士法郎、港元等瓜分。这说明,第一,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传统储备货币无一强势崛起,而是缓慢的承接由美元转出的部分份额;第二,欧元、英镑、日元等传统储备货币相较美元并无竞争优势,均消极维持现状而已;第三,美元主导地位被侵蚀正在发生,而且并无回转的迹象。

图1:2020年底全球外汇储备中非传统货币的份额
来源:IMF(2022)。

IMF的这份报告明确指出,一直有观点认为美元的主导地位会被欧元或人民币“夺走”,但欧元发展20年、人民币发展12年的结果显示,欧元创建至今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几乎没有提高,而人民币虽然取得一定地位但与美元保持较大的距离。如果有一天美元的储备货币主导地位不复存在,美元很可能不是被某一个主要对手击败,而是被一大批替代货币击倒。这种观点是前所未有的。

俄乌危机中那些进一步远离美元的“蛛丝马迹”

俄乌危机爆发后,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迫使俄罗斯在金融货币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俄罗斯的一系列操作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些对美国或美元怀有戒心的国家的“操作指南”。

俄罗斯的操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买黄金、锚定黄金。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5年里俄罗斯将其黄金储备扩大了近6倍。截至2月1日,俄罗斯持有黄金储备价值约1320亿美元左右。3月24日,美国财政部宣布,禁止美国个人或企业参与俄罗斯央行、国家财富基金或财政部的交易,包括与黄金相关。3月25日,俄罗斯央行便宣布,将从3月28日至6月30日期间以固定价格从机构购买黄金,购买价格为每克5000卢布。据俄罗斯央行表示,目前所有黄金储备中的黄金都在俄罗斯境内。显然,俄罗斯在使用黄金储备来支撑卢布汇率。第二,彻底拒绝美元、欧元支付和结算,改用卢布。3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俄罗斯向“不友好国家”供应的天然气,俄方将只接受以卢布付款,不再使用“受损害的货币”。3月29日,据路透报道,七国集团(G7)集体抵制卢布支付天然气要求,而俄方坚称不会免费供应欧洲客户。[2]显然,俄方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也是意在支撑卢布汇率。就在俄方宣布调整天然气结算方式的消息公布以来,卢布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已达到近一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见下图2)。3月3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罗金表示,提议扩大需用卢布结算的出口货物清单,包括谷物、化肥、石油、金属和木材等。可见未来俄罗斯对外贸易或将全面和长期的实现“卢布化”。第三,推出国家支持的加密货币,避开美元。根据半岛电视台3月29日报道,[3]俄罗斯准备推出一款受国家支持的数字卢布,受到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可以直接与任何愿意接受数字卢布的人员进行交易,而无需将其转换为美元,从而可以完全绕过基于美元的金融系统。

图2:美元兑卢布汇率  来源:新浪财经[4]

除俄罗斯以外,还有不少国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后加速考虑“非美元”的贸易结算方式。比如,印度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的贸易结算体系。据路透3月29日报道,[5]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于本周飞往印度展开访问,自国际社会开始孤立俄罗斯以来,印度成为俄商品最大的买家之一。据印度媒体《印度时报》3月31日报道,为了从俄罗斯进口便宜的能源,印度正计划允许俄罗斯投资印度国内债券市场,并从印度融资。[6]报道称,俄罗斯在印度储备银行一直有账户,该账户自苏联解体时便一直存在,账户上的资金此前用于从俄罗斯购买国防物资。印度-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量并不算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11月印俄双边贸易额约为120亿美元左右,已是历史最高水平。未来即使印俄之间完全使用卢比-卢布结算,短时间内尚无法对美元体系造成冲击,但是俄印此举是强行打破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路径依赖,俄罗斯是在用“强力”改变“习惯”。除印度外,还有中东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在考虑改用人民币为出口给中国的石油计价。据《华尔街日报》3月17日报道,[7]沙特政府正与中国政府积极谈判,此举标志着沙特这个全球第一大原油出口国再次向亚洲靠拢。报道称,沙特与中国就人民币计价石油进行谈判陆续进行了6年,但今年加快了谈判进程,主要是因为沙特对美国过去十几年对沙特做出的安全承诺不满意。沙特考虑用人民币计价石油虽然与俄乌危机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危机期间被美国媒体报道,时机确有深意。俄乌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到底产生何种影响,还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观察。

畅想未来的国际储备格局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近日撰文写道,世界将迎来混乱的货币格局,在未来的货币格局中,人民币可能挑战美元地位,但无法取代它,西方与中国两个货币体系可能并行。沃尔夫得出这个结论有一个假设,即原则上有四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私人货币(如比特币);商品货币(如黄金);一种全球法定货币(如IMF的特别提款权);或者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作者称“很明显是中国的人民币”)。当前3种可能性都不大的时候,那么第4种的可能性自然就相对较大。沃尔夫的预测既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控制变量,显然其结论不可能十分准确。

首先,世界真的将迎来混乱的货币格局吗?纵观国际货币史,应该说只有短暂的黄金本位制时期算是相对稳定的格局,因为只有黄金作为国际公认的储备,各国依照持有黄金的数量调节国际收支、调整本国货币汇率。当英镑跟黄金挂钩时,英镑是主要国际货币;当美元取代英镑跟黄金挂钩时,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取消和黄金挂钩后,美元成为第一个信用本位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艾森格林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即使是英镑、美元主导期间,全球货币体系也是有多种储备货币同时存在的,即没有一家独揽的情况。所谓的“混乱”其实一直都存在,是常态。正如本文开篇提到的IMF的报告预测,未来瓜分美元储备份额的可能是一批非传统储备货币,如果沃尔夫把这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情况称之为“混乱”的话,只能说大家的标准其实并没有统一。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到底是一家独大的货币格局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大,还是多元化的货币格局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至今还没有专家提出权威性的观点,因为大家都处于历史进程之中,也在改变历史吧?

其次,人民币可能挑战美元地位吗?真的无法取代它吗?自2009年中国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以来,官方的说法都是按照市场原则在推进,中国无意以人民币挑战或取代美元。所以,从主观意图和客观结果上看,至今为止人民币都没有挑战美元地位。美元取代英镑是20世纪以来唯一一次主要储备货币的轮替,人们想当然的把今天的人民币看作当年的美元。事实上,美元取代英镑的过程也有“强力”,最明显的变革力量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货币体系的“意外”事件,次之的力量来自于美国自身,美国当时认为美元主导将有利于美国的全球霸权。当下,这两股力量似乎都还未形成气候。俄乌危机发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性极低,中国对于内部稳定的关注大于对外部寻求权力的诉求。因此,短时间内人民币不会挑战美元地位,而是顺应市场需求。用美元的人少了,自然用人民币的人就多了。等到用人民币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数量超过用美元的时候,届时的内部、外部环境肯定不是今天的样子。内部的变化才是改变外部环境的关键。

再次,未来会有西方与中国两个货币体系并行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未来”到底有多远?如果“未来”是遥不可及的未知,那么一切皆有可能,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澳元、加元、韩元、卢布等等可能“均分天下”,甚至可能IMF的特别提款权“一统天下”。如果“未来”指的是50-100年左右,如果一定要给美元找个竞争对手,似乎看好人民币的人比看好欧元的多,那么很可能是美元为代表的西方和人民币代表的非西方两个货币体系并行。如果“未来”指的是10-20年之间,储备货币格局仍可能是“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元份额继续从60%降到50%,然后人民币份额从2%左右提升到5%左右,其他非传统货币也同比例增长。这些情境都是默认现有行为体不改变战略意图的前提下,一但美国放弃美元主导地位,或者中国寻求人民币的话语权,再或者其他国家要求中美欧三方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那么国际货币的格局就会再次出现较大调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性最大的还是美元主导地位的进一步下降。

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出差只带了几件衬衣,那么万一有天这些衬衫都穿过,下次出门开会的时候只能选最不脏的那件,美元就是“最不脏”的选择。当年看这个比喻很贴切,可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已经不再需要线下见面开会,会议都可以线上举行,在线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正如,疫情大大加速了移动支付取代现金的速度。那么,是否可能有新的储备货币解决方案瞬间弥补美元所有的缺点、同时传承其优点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作者:熊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9级博士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注释:

[1]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P/Issues/2022/03/24/The-Stealth-Erosion-of-Dollar-Dominance-Active-Diversifiers-and-the-Rise-of-Nontraditional-515150

[2]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g7-consensus-against-russia-0328-mon-idCNKCS2LQ035

[3] https://chinese.aljazeera.net/behind-the-news/2022/3/29/美元岌岌可危中俄能组建反美元战线吗  

[4]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forexroll/2022-03-29/doc-imcwipii1211234.shtml

[5]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ndia-russia-commodities-0330-idCNKCS2LR088

[6]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dia/india-to-allow-russia-to-invest-borrow-from-domestic-market-amid-sanctions-on-moscow/articleshow/90558599.cms?from=mdr

[7] https://cn.wsj.com/articles/沙特考虑改用人民币为其向中国销售的石油计价-11647388246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