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仇英唯一巨幅全景山水,台北故宫新展《秋江待渡》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整理
2022-04-03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为什么明代仇英的《秋江待渡》是中国书画史的国宝之一?《秋江待渡》展露了哪些高超画技?历代有哪些人收藏过《秋江待渡》?澎湃新闻获悉,4月2日,台北故宫“国宝聚焦”专室迎来换展,展出的《秋江待渡》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

《秋江待渡》是距今约五百年前明代画家仇英存世唯一一件大尺寸的全景式山水精品。北宋以来,“山水画”大多以山景为表现主体,仇英的《秋江待渡》却以开阔的江面与雄踞远方的主山,营造出类似北宋巨幅山水的宏伟气魄。

仇英 《秋江待渡》 绢本 着色  纵155.4公分  横133.4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书画文物,依艺术性之高下,区分为“国宝”“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种等级。为了展示其推动古物分级的成果,从2020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选定正馆107陈列室规划为“国宝聚焦”专室,每次选展二组件国宝级书画,展期以三个月为原则,定期更换展件。若属“七十件限展书画精华”,展期则以42天为上限。

凡展出国宝,均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展览目标则为透过名品的聚焦,提升观众对国宝书画的认识,并强化对古物维护课题的重视。

为什么仇英《秋江待渡》是国宝?

《秋江待渡》描绘行旅们在江边等着渡船的秋日光景。这是距今约五百年前大画家仇英存世唯一一件大尺寸的全景式山水精品。

全景山水新样式——“浩荡江面”+“远方主山”

“山水画”大多以山景为表现主体,《秋江待渡》却以水景为重心。浩荡曲折的江面结构出《秋江待渡》的主旋律,带领观众梭巡于水色山光中,也连系起江边坡岸,呈现一片辽阔的平远景致。画中远景雄峙的主山,更增添整体景致的壮阔与崇伟。以巨大主山称霸画面并强调包罗万象的全景式构图,是北宋时期山水画的经典作法。时至明代,这类构图除了宫廷画家为营造皇家气势有所仿效外,似不多见。然而《秋江待渡》却以开阔的江面与雄踞远方的主山,营造出类似北宋巨幅山水的宏伟气魄。曾经临摹过许多宋元图绘的仇英,擅长在旧有图式传统上再加新意。《秋江待渡》就是仇英创绘的全景山水新样式,令人耳目一新。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江待渡》坡岸上的景物近大远小,呈现合理的视觉效果。例如同样是生长汀渚中的芦苇,仇英在近景、中景、远景的画法繁简有别。

碧玉般清润的山体

《秋江待渡》山石上使用的斧劈皴及饱含水分的刷染,让人想起南宋夏珪《溪山清远》棱角分明且具有透明质感的山体。仇英在山体表面敷染淡雅明静的青绿色,让山石如碧玉般清润。山边水际以红绿林木交错点缀,突显山石质感,也更添缤纷。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夏珪 《溪山清远》(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动的人物

《秋江待渡》的人物也充满戏剧性。前景坐在矶石边的白衣文士,神情愉悦中若有所思;对岸舟中等待发船的乘客正商量着什么事情,长者蹙眉诉说,另一位则凝神谛听;岸上揹着行李大步踏来的青年,应是惊险地赶上船,开怀而笑;即使是船夫也有吆喝青年上船的生动背影。无论主角、配角,仇英赋予这些角色面貌、表情、造型与姿态,让等待渡河的众人情态变得丰富精彩。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江待渡》反应了仇英对两宋山水画的领略与再诠释,且于人物、山石、构图等各方面皆展露高超画技,应为其深具企图心的成熟期代表作。于2015年5月5日指定为国宝。

谁是仇英?

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活跃于十六世纪前期,名列“明四大家”之一。他的绘画成就突破阶级壁垒,是四大家中唯一不属于文人阶层的出色苏州职业画家。

明代画家仇英(约1494—1552)

仇英的生平并不清楚,根据零散的记录,他原为漆工,后来学画有成。由现存画迹与文献记录看来,仇英能绘制人物、建筑、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熟练白描、设色诸多技法,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他的作品精丽却不失清雅,受到普遍的欢迎,因此学习仇英画风的职业画家非常多,甚至成为伪造古画者经常采用的风格。

谁收藏过《秋江待渡》?

中国书画作品上由于有“钤印”和“题跋”的习惯,因此可以直接自作品上找到作者或收藏流传的痕迹。《秋江待渡》没有仇英的签款,但钤有三方仇英的印章。除此以外,画上的其他印章都是收藏者留下的钤印。最早的收藏章属于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他共钤了六方印。由仇英曾有受项元汴(1525—1590)委托摹绘古画收藏的记录,推测《秋江待渡》很可能是项元汴向仇英订制的画作。

仇英 《秋江待渡》(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收藏印判断,此画在清初蔡琦(1667—1721)收藏后,转入另一位收藏家安岐(1683—1744)手中。安岐去世后,他的收藏四散,其中许多精品进入清宫,成为乾隆皇帝的收藏,《秋江待渡》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画上除了皇帝印玺外,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瑟瑟吴江枫落时,长天秋水动涟漪,招招舟子横塘畔,体物风人有所思”。经查乾隆皇帝的诗集,可知此诗作于乾隆十三年(1748)七夕前后。推测当时乾隆皇帝曾取《秋江待渡》赏玩。此作后来一直留在宫中,画上还可见到嘉庆和宣统皇帝的收藏印玺。

(本文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澎湃新闻过往报道等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