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近20万“守沪者联盟”VS“奥密克戎”,超强特攻同心战“疫”!

2022-04-05 16: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非常时期

在上海的各个小区

活跃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相同的“心”

他们热心服务居民

助餐、助医、助学……各显神通

他们始终坚守一线

救急、救难、救人……临危不惧

这样一群人

全上海有近20万

他们温暖明朗、向上向善

他们是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们!

在前方他们化身为“大白”“小蓝”“小红”……

同时他们也是别人的女儿、妻子、妈妈……

因为他们

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他们

是上海的底气!

社区的安全守护者

“保持两米距离”

“打开核酸登记码,以前用过的码都不能用”

“把手机屏幕调到最亮”

“有码往前走,没码等一下。”

……

这几句熟悉的话语循环在每个核酸检测现场,许许多多的他们,与“大白”并肩作战。

上海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普通党员马亚红所在的寿康坊小区居住着许多老人,他们无法掌握核酸检测的登记、查询等流程,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马亚红在首次核酸当天凌晨0点来到居委会,协助居委会为75岁以上老人录入信息生成登记码,凌晨3点才回到家中休息。还有和她一样封控在社区的她们加入了社区志愿大军中,虽然阳光晒黑了脸庞,风雨冻僵了手脚,但她们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3月26日深夜12点,海上最美家庭代表、金桥镇碧云国际社区的居民Janice Yeo终于歇了口气。当天,她和20位小区居民一起成为志愿者,帮助社区开展新冠抗原检测的服务。这些志愿者来自多个国家: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大家都踊跃报名、争相参与。“‘大白’看上去挺累的,实在太辛苦了。”Janice Yeo和志愿者们一致决定,帮助工作人员多分担一些。他们根据物业提供的名册,大家按照楼栋包干,一人一楼,有的还配备了中英文“双语”志愿者一起服务。忙碌了一天,他们按期完成了小区22个楼栋、300多户、共930多名居民的检测任务。

“与其指责与等待,不如‘同楼共济’,组建‘超能特攻队’”

仁恒河滨城有70多栋单元楼,万余名居民。在得知浦东新区次日5点开始全域封控管理,当晚9点多,一个名为“28号超能特攻队”的楼栋志愿者微信群建起来。再之后,志愿者刘勇创建腾讯文档,“特工队”队友们每天记录并升级志愿者规范,现在,这份数千字的“特工队笔记”已共享给小区70多栋单元楼的居民,成为“网红”。

志愿者杭莹住在一楼。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后,杭莹第一件事就是穿上老公的大号防雨服,悄悄出门,在楼栋做消杀。消毒工具是楼栋业主“东拼西凑”的,她贡献出家里的整理架,放在一楼门外的公共区,供大家放快递。“要说担心,肯定是会有一点的,感觉每天都有各种状况。但是这种时候,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杭莹坦言。

社区的守卫者除了站在核酸检测一线的她们,还有“跑腿送医”的她们。

“小姑娘,**号***室需要配药”。”

近日,海欣社区防疫楼道微信群都会有居家人员微信“下单”。青村镇海欣居委的妇联干部们就干起了“跑腿”的活儿,为居家人员提供“代购”,送药服务。接到订单的她们,匆匆赶往社区卫生院、药房......暖心的服务解决了居家人员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消毒、扎针、推针……东林居民区巾帼志愿者李莎一气呵成地帮社区居民蒋老伯完成了胰岛素注射,一场疫情将原本点头之交的情分拉得更近。

今年65岁的蒋老伯与老伴居住于天乐苑小区,子女都在市区,只有一个外孙女居住于朱泾镇城南片区。3月27日晚10点左右,蒋老伯的外孙女在得知金山将全域进行封控管理,开展为期四天的两轮核酸检测后,立即打电话到居委会寻求帮助,因为蒋老伯患有轻微脑梗和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但是他的注射针头和药物都紧缺,急需采购。

同一居民区的巾帼志愿者李莎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退休护士,对医药情况比较熟悉,了解到情况后便主动承担了为老人配药的任务。第二日一早,她联系社区医生帮忙配置了14天的用量,早上9时就把药送到了蒋老伯手中。

“之前都是我外孙女过来帮我打,现在小区封闭了,她进不来,可我从来没自己打过,这可怎么办?”拿到药后,蒋老伯又为如何注射胰岛素愁眉不展。“放心吧,我每天都会来看你的,保障你每天能够按时注射,要是身体有不舒服也可以和我说。”听到李莎的保证后,蒋老伯心中的担忧瞬间消失,连连摆手道谢。

封控在家久了,有些不开心的情绪很容易聚集,这时候就需要心理疏导的志愿者了。

嘉定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上海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临危受命,担任南翔镇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政治指导员。该支部设立“赵阿姨倾听”心理疏导热线,为隔离点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一早赵阿姨就坐到了社区“调解热线”电话边,一遍又一遍接起电话,倾听居民来电,热心询问困难和意见,用温情驱散阴霾、用理性解答困惑、用安抚守护心扉,疏导居民远离情绪困扰。

“邻家妈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有这样一群巾帼志愿者,她们为事实监护缺失的孩子开展“一对一”爱心结对帮扶,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邻家妈妈”。

虹口的“邻家妈妈”们,最近以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与孩子和家庭保持联系,积极向监护缺失孩子家庭科普防疫知识,帮助他们疏导不良情绪,引导他们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配合做好社区防疫措施。

四川北路街道的邻家妈妈阎芳结对的监护缺失孩子小爱(化名)家恰逢动迁,阎芳帮助小爱的家人办理各种手续,给予了小爱家极大的帮助。居家学习开始了,阎芳除了日常关心小爱的居家生活外,又联系小爱的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在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关心照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浦东新区监护缺失儿童也在“邻家妈妈”们的关爱下,井然有序地开展居家、网课生活。“做过几次核酸了啊?”“基本物资家里都有吗?”为了减少人群接触、阻断疫情传播,邻家妈妈们通过微信、视频、隔空传物等方式,关心结对孩子的居家、学习情况,第一时间了解结对孩子需求,对接相关物资。帮忙打印试卷,帮忙调整设备。

双胞胎芸芸和浩浩来自单亲家庭,她们的“邻家妈妈”自疫情开始,一直奋战在社区基层防疫一线。不管有多累,她也没有忘记这对双胞胎,每隔几天就要询问关心她们的情况。由于接触的人员比较多,“邻家妈妈”为了避免传染,只能通过与孩子微信视频,陪孩子们聊聊天、讲讲故事,告诉他们要在家乖乖的、等疫情过后“妈妈”就来陪他们玩。

“这几天饭菜味道好吗?”“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邻家妈妈”应红娣通过视频聊天的形式,和结对孩子聊起了家常,倾听他的内心想法。随着聊天的深入,收获了一个个肯定回答的应红娣,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巾帼志愿者们除了化身“邻家妈妈”,还成为了“助学”小姐姐。

宅家上网课的孩子,有的因为父母上班由老人看护上网课,有的因为父母长辈投身一线抗疫工作而无人看护,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金山区朱泾镇的妇联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者们的悉心呵护。

“弟弟、孟奶奶,我来了,自己试过登录了吗?”在朱泾镇临源居民区,妇联主席王艳早早来到临源三村孟奶奶家,为其上小学的孙子做上网课前的电脑调试。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祖孙俩第一次看王艳演示了。前一天下午,王艳就已带着悉心整理的笔记和课程表交到老人手上,还提前在孩子的平板里下载好需要的上课软件。

“真的谢谢你,小姑娘!你来了又来,为我解决了大难题。”原来,几天前,孟奶奶接到女儿电话,把监督孩子上网课的差事托付给她,可不会使用电脑却让她犯了难,便着急地向居委会求助,妇联主席王艳了解详情后,学习了上网课的技能,及时给予贴心帮助,让孟奶奶感动不已。

“谢谢张老师课余的心灵鸡汤,让我收获满满……”朱泾镇巾帼志愿者张金娜老师在给读三年级的胡同学上完声乐课后,还与孩子互动交流宅家学习和生活情况。胡同学的妈妈是市六医院金山分院的一名护士,今年春节及此刻特殊时期,作为医护工作者,她“疫”不容辞,冲锋在前线连轴转做核酸检测工作,但作为母亲,说起孩子又心生亏欠与挂念。

为给一线抗疫人员子女精准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热衷公益的张老师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并对他们开展心理关爱志愿服务,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生活关注和学业辅导,潜移默化缓解和消除孩子因疫情和环境不适等引起的焦虑、忧愁等负面情绪,情暖童心,同时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疫情,从家长的抗“疫”行动中汲取成长力量。

小家携手,守护大家

平日里,他们是父女、是母女、是爱人;疫情中,他们是携手奋斗在防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本该身披婚纱,却毅然换上“小蓝战甲”的青年党员周小扬,在原本举办婚礼的日子和新郎就近就便当起志愿者——为居民送菜上门、发放抗原试剂盒、协助开展抗原检测。作为社区年纪最小的志愿者,他俩总挑最重的活儿:“我们年轻体力好,就跑最高楼层。”

“欢迎回家!”“也欢迎你!”一段仿佛格外平常的对话,发生在两位刚从工作岗位上忙碌了许久才碰头的“防疫”小夫妻之间。其中一位是来自打浦桥街道营商中心的社工凌佳俊,一位则是就职于黄浦区某老年护理医院的中医医师小叶。两人刚打了照面,凌佳俊转头又接到来自办公室的紧急电话。“通知下来了,要求我马上前往街道某小区,开始为期14天的封控管理工作。”凌佳俊放下手机,向刚碰面的妻子转达通知时,语调里带着一丝歉意。但妻子回报给他一个坚定的眼神,她很快也要重返防疫一线,没想到两人刚汇合就要再次各赴“战场”。

“你好,我们是社区志愿者,上门发放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请问家里是三个人住吗?”

身穿防护服,手捧抗原检测四件套,说话间,脑袋上的透明面罩已蒙上层层水汽……下午三点,在翔殷三村19号楼里,居民吴艳摇身一变,成了配送“小妹”,正挨家挨户地发放检测试剂。由于已接受过专业培训,也完成了自我检测,她对整套操作流程烂熟于心,每当有居民询问如何使用,吴艳总能给出详细解答,而一旁忙着递送物品的是志愿者林美萍。二人同时上岗,配合默契,原来,这是一对黄金母女档。

母亲林美萍,曾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听说社区防疫一线人手紧张,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而这样的情绪,也感染了女儿吴艳。这几天,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居家办公的吴艳马上联系居委会主动报名。“我妈妈在医院工作期间,经历过非典,如今退休了,又经历了新冠。虽然她一直说,自己虽然退休了,但她仍然愿意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法作为医务工作者奋战,那就在自己的小区里出一点力。”吴艳说,“这些一直让我觉得感动,所以我也受她影响,想要和她一起为邻居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最美家庭李守白、李诗忆父女,一个是上海民协的主席,一个是90后青年艺术家。接到小区封闭管理通知的第一时间,李诗忆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行动。而父亲李守白,则连续创作,《居家防疫人人有责》系列水墨小品、《疫情中“大白”们的床》等组画,在其笔下奔涌。

成为“大白”的李诗忆为抗疫精神所动,在做志愿者的间隙,有感而发,创作了《绿码守“沪”者》《民生守“沪”者》《社区守“沪”者》等“守‘沪’者”系列剪纸作品。这些看得见的作品,记录了感想感动,也传递了信念信心。而看不见的是,李家父女给所在的居住小区居委和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捐赠了防疫物资,有医用防护服、头套、隔离服、口罩等。

在普陀区长征镇玫瑰苑,居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户00后三胞胎家庭。最近,姐姐陆含月和弟弟胡昊星在小区楼栋里挨家挨户分发抗原试剂和指导居民进行抗原检测。去年11月,陆含月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胡昊星被列为入党发展对象,不约而同地向党组织靠拢,更在抗疫中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投身社区防疫。而他们的哥哥陆晨阳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正在实行封控管理的大学里做抗疫志愿者联络员,激情昂扬地号召同龄人投身抗疫志愿服务。

因为疫情

我们发现了这些最可爱最可敬的“战士”

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

闻令即动、冲锋在前

日夜奋战、守护大家

疫情不退

他们不散

志愿者们

你们是最棒的!

来源/上海女性

原标题:《近20万“守沪者联盟”VS“奥密克戎”,超强特攻同心战“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