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敬公安英雄 | 父亲的记事本

平安周口
2022-04-05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祭英烈

父亲如果没有因公牺牲,今年应该62岁了。生前,他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平常只喜欢在一个本本上记些东西。这是父亲多年来保持的习惯,家里有点什么大小事务、看电视听到的领导讲话、甚至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电视剧的经典台词他都爱写在一个记事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他坚信不疑的人生信条。

祭英烈 铸忠诚

巴进(1960-2010)

巴进,男,中共党员,1986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督警衔,生前系沈丘县公安局纪委副书记、督察大队大队长。2010年6月21日,巴进在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因公殉职。2011年5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父亲的记事本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工作就一直很忙,他当过派出所长、交警队长、纪委副书记、督察大队大队长,每个岗位,他都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老黄牛”。履职这么多公安系统的关键岗位,更为父亲的“记事本”累积了厚重的素材。

父亲生前的最后两年,每天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是早上起来,泡上一大缸红枣茶,趁着茶放凉之前,翻开衣橱中间右边抽屉的记事本,把一天的各项工作规划列在上面。二是晚上睡觉前,坐在书桌旁,拿出手机看一看订阅的彩信新闻,把关注的时事要闻摘抄下来。有时实在无事可记,父亲也会翻开瞅上一会,直到母亲催促的厉害,才肯合上本子,小心翼翼放回抽屉内的夹层。

记得刚上中学那会,实在抵挡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趁着父母亲上班,家里没人的时候,我悄悄溜进父母房间,翻出抽屉里的记事本,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翻看着本子的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数字。虽然不完全明白父亲记录的内容,但总算过了一回眼瘾,满足了小小的好奇心。记事本里并没有什么期待中好玩的东西,我又将本子原封不动放回抽屉。或许是做贼心虚,接下来的几天我都不敢正眼看父亲,好在他没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我一颗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了。

时间一久,我对父亲写在记事本上的内容也不那么牵挂了。倒是时常能听见母亲唠叨的声音:你天天瞎记个啥呀,不能吃不能穿的。父亲总是笑着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说不定我写地多了,等到退休了没事干整理整理,还能出本书呢”!每天,父亲继续着,赶在中饭后、看电视时、睡觉前的一点时间,翻出记事本写上两笔,瞧上一会。厚厚的记事本倒也没耽误工作和家中的大小琐事,瞅着父亲那般痴迷的模样,母亲不好再叨唠什么,偶尔也会笑着摇摇头。

2004年,我考上大学要去武汉读书,在送我学校的路上,父亲郑重地对我说道,“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是有些事必须要记清,有些账也必须要算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记事本,算好自己的人生账。”

就这样,受父亲影响,我也逐渐养成了每天记事的习惯。上学时,使用记事本,记下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工作后,用手机记事本,记录自己的工作和感悟。记事本,就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时刻监督着我、提醒着我。

在父亲因公殉职,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的9年后,我通过了河南省招警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被组织分配到工业园区派出所工作。

巴舜巍(右二)与同事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今年年初,在检查辖区工厂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时,我发现了某充绒厂存在卫生管理混乱,生产车间没有专职卫生专员,地上的羽绒碎屑到处堆积飘散,厂区内私接乱拉电线等严重问题,便如实记录在了工作日志上,准备向领导汇报后做出停业整顿的处理。该单位负责人看到后,害怕关厂停业整顿,连忙倒了一杯茶水递给我,“同志,有落实不到位的,我们一定认真整改,但是停业整顿能不能酌情……”我望着记事本,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回答道,“该整改的必须要整改,该停业整顿也一定要整顿。这是原则问题!”我深知:作为一名民警,一旦破坏规矩,给他人开了方便之门,便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和事一个接一个溜过,等自己再想关住思想的闸门时,就再也关不上了!

更多警务资讯

原标题:《致敬公安英雄 | 父亲的记事本》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