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有尽头,可思念,没有……

2022-04-07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有人说

在世界的尽头,

思念的人会重聚。

也有人说,

离开的人,

会以另一种方式,

参与我们的生活……

我知道,

世界有尽头,

可思念,没有……

清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第五个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作为节气,它蕴藉着气清景明、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作为节日,它承续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寄寓着祭奠祖先、缅怀故人的浓浓情思。

今日,就让我们伴着对春的热爱与对故人的思念,走近文人笔墨中的清明节,去感受这人世间的悲与喜……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此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故宫博物院藏)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扫墓,是清明的重要习俗。在林萧先生的《忆清明》一文中有详细的描写:

说起清明,许多人的心头不免滋生出一种莫名的哀思,一种缠绵悱恻、欲拔不能的忧伤在心底荡漾开来,如同一种忽远忽近的思念,让人无法捉摸,又满怀期待。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全家人都要花上大半天工夫准备各种祭祀用品,有糍粑、豆粉、芝麻、米酒、白糖、橘子、纸钱、蜡烛、鞭炮、纸花圈、金元宝……满满一桌子摆放着,五颜六色,像过年一样。

扫墓通常是下午才开始的,当四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时,全家人也跟在爷爷身后向墓地出发了。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边新生的野草泛着暗绿色的光芒,仿佛也在怀念自己的亲人。

《清明小景》

丰子恺 画

关于祭奠祖先、缅怀先人,叶圣陶先生在《过节》里亦有这样的描述:

逢到节令,我们遵照老例祭祖先。苏州人把祭祖先特称为“过节”。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仅有一只,只得用小圆桌凑数。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为只设一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香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就算。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在满坐的祖先中间,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与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从前父亲叔父在日,他们的拜跪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悲伤的、神圣的,是心中那份无法被岁月冲淡的思念。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它悲喜交织、生死交融。一方面,它让我们在祭奠中直面死亡,哀思无限;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习俗,让我们感受春的气息、生的力量。

丰子恺先生曾在《清明》一文中写到: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

在这些“借墓游春”的孩童眼中,清明是令人欣喜的,因为它蕴藏着希望,一种叫人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的希望。

《踏青挑菜》

丰子恺 画

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份清明内蕴的希望被描写得更加淋漓尽致:

清明到了,处处桃红柳绿,

且别忙着去烧纸吧,

最要紧的还是种树。

水灾旱灾,

都不算数,

我们用手能把天灾挡住。

所以,去种树吧,在自己的心上种一棵希望之树,就在今日清明节,然后精心地呵护她,待她发芽、长大……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删

原标题:《世界有尽头,可思念,没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