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体评华中科大“本降专”:这样的惩戒与警示应该再多一些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学业新规引发热议。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尽管说什么的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戳中了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痛点:即便有些学生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最终也能混得一张文凭。

扭转“混日子混毕业”的病象,严把出口关是必要之举。多一些退出、转学、淘汰等机制,才能守住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我们看到,在欧美等高等教育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宽进严出”的机制几乎是标配。与之相较,我国则更多表现为“严进宽出”,一个“宽”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惰性。随着我国大学录取率不断攀升,更需要扎紧毕业的口子,设置好各层次的提醒惩戒方式。最近网络热传一封美国教授写给中国研究生的“开除信”,讲了一名学生想靠着所谓的“聪慧”混个文凭却最终被劝退的事例。这对当代大学生同样是一次必要的提醒,混文凭的思维不能有,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必须肯下苦功,坐得住冷板凳。
对学生而言,“本降专”是一次警示,对学校而言,亦是如此。惩戒措施不能只是临近毕业时的集中“清算”,还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警钟一直敲响。据悉,华中科大这一新政,每年都会有一个学业评定,然后依规决定学生是否要降到专科或者退学,这无疑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忧患意识。有破还要有立,学校也需要借此反思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愿学习,课程设置、教学风格等方面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提升之处。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以增加大学课堂的魅力,把学生从喧嚣的“花花世界”拽回安静的课桌,大学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也才能越办越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大学应当成为学生苦读修炼的熔炉,而不是安享闲逸的港湾。
(原题为《对上学“混日子”的该敲敲警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