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UNDP王亚琳:希望形成多方合力,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李贝贝
2017-08-02 15:25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在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战略合作项目官员王亚琳表示,联合国发展署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政府、私营企业、民间组织以及所有人共同努力,以坚持合作与务实的态度,确保子孙后代拥有更美好的家园。

实现可持续目标需要共同努力

公开资料显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在华使命始于1979年9月。彼时,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标准基本援助协议》。迄今为止,UNDP已经调动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国发展,共完成900多个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工业、能源、公共卫生、减贫和经济重建等。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也跟随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成长、发展,专注减贫、平等和良治,能源与环境,灾害管理与南南合作等,成为促进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发展伙伴关系的国际平台。

2015年,UNDP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致力于通过协同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并确保人类享有和平与繁荣。这17个目标建立在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之上,并增加了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创新、可持续消费、和平与正义等新领域。

王亚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2015年,联合国即提出2030年在世界形成包括“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在内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自提出之后的2年间,UNDP一直努力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这些目标的未来方向,以及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中国落实这些目标。

谈及对当日论坛主题——“城市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王亚琳表示,联合国发展署认为,当前过半世界人口都居住在城镇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建造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而建造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要确保人人享有安全、廉价的住房,并改造棚户区,同时包括投资公共交通,开辟公共绿化空间,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愈发具有参与性与包容性等。

王亚琳强调,尽管已经在中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开发计划署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目标,仍然需要政府、私营企业、民间组织以及所有人共同努力,以坚持合作与务实的态度确保子孙后代拥有更美好的家园。因此,UNDP非常青睐“PPP模式”,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出之前,UNDP已经在华进行了许多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并与中国政府、高等教育机构等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互动。

在王亚琳看来,类似于瑞安房地产这样的企业,在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艺术,它对周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

另一方面,“企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支柱。通过商业手段,其实可以非常有创新力地去解决当下大家所面临的挑战”。王亚琳觉得,这些走在潮流前沿的企业,更多地在用务实的态度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未来可以更多地与地产企业开展合作,用更加负责任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王亚琳同时强调,“一带一路”也成为帮助UNDP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手。2016年9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希望在海外的投资和东道国的城市、社区进行利益的共享,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就在近日,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也公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合作新平台”,“可能会促进‘2030年议程’提早实现”。

中国可持续发展突飞猛进

在王亚琳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可持续发展工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近几年,由于更多地利用科技创新如大数据的手段,中国的进步更为明显。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上,不管是规划还是管理方面,“上海都是比较靠前的”。

不过,王亚琳坦言,相比世界部分发达国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成果“肯定是有些差异的”,这主要是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处于发展阶段造成的,“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一定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标”。

但她同时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当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存在的最大不足,就在于缺乏整体的协同,“各个利益方多站在各自的角度、视角去看待问题”。单枪匹马,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性的工作甚至是冲突,“所以我们希望是借助联合国这样的平台,帮助大家去搭建一个对话的机制,然后形成多方合力,推进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王亚琳称,UNDP希望能够把中国城市的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南南合作”这一平台上,将中国的优秀经验分享给其他有类似发展过程的发展中国家。而对于那些优秀的榜样,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资源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为中国尤其是上海这样已经走在可持续发展前沿的一线城市提供一些参考和学习。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