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7年化6000张戏曲脸,听张军御用化妆师讲最美中国妆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朱格
2022-04-11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中国戏曲的神奇魅力与戏曲妆容息息相关,其中,京昆剧种的舞台妆面更是大有讲究。

随着影视剧中戏曲扮相和跨界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戏曲妆容、打卡戏曲写真、接触戏曲文化。戏曲妆容具有一种独特的“出圈”魅力。

近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邀请戏曲化妆师三宝做客直播间,分享戏曲妆面。

他是“昆曲王子”张军的御用化妆师,也曾在热门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为演员尹正扮演的商细蕊设计京剧妆容。从业17年,他为戏曲演员和影视演员化了6000多张脸。

戏曲妆面里到底有哪些门道、哪些讲究?不妨跟随他的那些幕后故事,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戏曲之美。

三宝

【自述】

我干这行不算机缘巧合,主要是家庭原因。我爷爷是最早的一批戏曲演员,以前坐科(在科班学戏)。男旦的嗓子有可能在40岁左右出现问题,所谓的“二次倒仓”,后来他嗓子没有了,就改了化妆。

爷爷可以说是我的开蒙老师了。我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在后台玩耍,耳濡目染,对戏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我从2005年左右正式入行,跟上海京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学习了大概4年,全心投入戏曲的容妆。对我来说,它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兴趣和爱好。

戏曲妆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内容非常多,很普通的一个妆面涉及到民俗,还有传统文化(包括国画、舞蹈),还要加上人物性格,讲究还是蛮多的。

17年来,我估算了一下,我大概化了6000多张脸,接触了很多人。

做这行的人都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不管他是谁,明星也好,演员也罢,还是我们学校(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学生,甚至票友,我们都要拿出平常心,要对得起职业操守。我们不但是在化妆,也是以点带面,在发扬、在推广国粹。

不是我们行业内的人,常常会有很多问题,为什么这么化?做解答的同时,第一丰富了我自己,让我的知识面更宽,第二也会无形中推广传统艺术。

曾经我有这样一个朋友,他找我化完妆很开心,没想到这个妆这么复杂,有这么多讲究!当天晚上,他买了票去看戏,邀请我一块,让我帮他讲解。我很开心,至少为传统艺术奉献了一点微薄之力。

三宝工作照

好多朋友问,京剧妆跟昆曲妆有什么不同吗,包括淮剧、越剧、湘剧等。

越剧另辟蹊径,独成体系,借鉴的是中国传统的仕女画,所以它的舞美、化妆更写实一些。而京剧、昆曲、淮剧、湘剧、评剧、秦腔等,秉承的是最传统的妆容和舞美特点,非常厚重,妆很浓,服装非常写意。

还有喜欢京剧和昆曲的朋友会问,这两个妆是不是不一样?我要告诉大家,京昆不分家,它们是兄弟剧种,妆容没有任何区别,包括舞美系统、服饰穿戴的习惯都一样。

在学校里,京剧班和昆曲班的化妆老师、服装系统,都是同一套班底,审美也都是一致的,舞台的要求、舞台的规矩也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有的淡、有的浓,有的眉毛细、眉毛粗?区别在于舞台的灯光、舞台的大小。舞台灯光亮一点,妆面会做出调整。舞台从2000人的大剧场到300人的小剧场,再到距离更近的黑匣子、沉浸式演出,妆面也会做出调整。另外,拍电影、拍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也会调整妆面。

每个剧团的化妆风格会有微小的不同,每个演员的审美习惯、化妆习惯、穿戴习惯也会有不同,我们会跟演员沟通,让妆容更加贴合人物,符合演员的演出习惯,为演出帮忙。

好多朋友会说,化妆就要好看,怎么评价好看?

有人认为花脸不好看,不是这样的。花脸是一种粗犷的美。丑行是一种诙谐的、可爱的美。青衣戴银泡子,是大气典雅的美。贵妃戴凤冠,是雍容华贵的美。每个门类里的人物都有不同个性的美,百花齐放。

戏曲来源于生活。花脸在生活中是性格暴躁或豪爽的人物,我们通过夸张的脸谱来表现;青衣都是女性角色,我们一定让她漂亮;小丑我们会化得很可爱、很滑稽……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物,我们把他们提炼、抽象,高于生活,观众一看,这个人长得好奇怪、这个人好凶、这个人好可爱,人物就有了。

从左至右:点绸头面、水钻头面、银头面

从左至右:沙菊花、山茶花、风铃花、石竹花

戏曲妆跟现代妆有什么不一样呢?

现代妆基本上和戏曲妆是一个体系,以平面为主,不太讲究立体感。

立体、骨感,这是西方的审美。中国讲的是口含朱丹、柳眉凤眼,以圆为美,眉毛化得圆圆的、细细的,眼睛也是凤眼,嘴巴小小的……几千年下来都是这样,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学美,比较含蓄,比较典雅。

戏曲妆和现代妆的工具又有什么不同?

传统戏曲妆用到的颜色很少,就是肉色、红色、黑色。颜色很简单,但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就像中国传统乐器就三根弦,但必须出来各种各样的声音。

东方人以白为美,所以底色基本用肉粉色的油彩,在舞台上会很亮。戏曲的服装非常艳,头饰也亮晶晶,所以皮肤要更加白皙,才能和艳丽的服装、华丽的头饰抗衡。

另外,我们有湿胭脂,有点像珊瑚红,粉中带橘。这是一种红色的油彩,打底用的。演员眼睛周围一圈是红色的,就是用湿胭脂打底,打完底再定妆,再加干粉胭脂,这样颜色就会从里面渗出来。定完妆后,我们要用黑色油彩来勾眼窝。

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油彩是化性格妆用的。可能大家根本没见过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看起来不像化妆品,像颜料盒,其实戏曲化妆就跟国画一样。

演员一场演下来,会动,会出汗,所以色彩的着色力要强、持久度要强。戏曲妆很奇怪,不能错,一旦错了,你就得洗脸重新来过。

还有人问,好多人长得不一样,最后怎么都那么好看?这就是戏曲妆厉害的地方,可以通过贴片子来改变脸型!而生活妆主要是通过阴影等明暗对比来改变脸型。

脸窄的人,片子往后贴;脸宽的人,片子往前贴;脸长的人,可以把片子贴高一点;脸短的人,可以把片子往下贴……通过片子,以及额头上贴的七个小弯,来调整演员的脸型,尽量往最完美的方向靠拢。

有的角色比较尖刻,可能会做特殊处理。比如,性格刁钻的王熙凤,我们会贴一个歪桃,片子贴得不对称,显得更加泼辣一些。

戏曲演员的妆那么浓,像面具一样,怎么才能让观众觉得脸不假、不像壳?也是通过贴片子,将脸部的妆容和头部的头发衔接,达到行云流水、诗情画意的效果。这都是老祖宗多少年来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化妆方法。

三宝和尹正工作照

妆面是这样的,跟行当,不跟人物。生旦净末丑,该怎么化就怎么化,跟具体的人是没有关系的。比如王宝钏、杨贵妃的脸,我们都是往漂亮化,因为都属于青衣行当。

怎么区别人物?服装。红色很少用,只有结婚、过生日、家里有喜事,才会用到红色。白色一般是丧事,也有一些人性格特别高洁、刚正不阿,也会用到白色,但是要绣花。黑色、绿色、宝蓝色,一般花脸用的比较多。上五色,像红、黑、白等,一般主演用得多,因为分量更重。下五色,像湖色、粉色等,一般非主演用得多,我们叫“二路”。

头面(头饰)和人物性格也有关系,看到头面,你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性格。

点绸头面是用绸子做的,一般是贵妇戴的,性格比较端庄;水钻头面,也叫亮头面,亮晶晶的,一般是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小家碧玉戴的;银头面,银做的,素雅、大气、干净,一般是贫苦人家戴的,比如王宝钏。

还有绢花,沙菊花、山茶花、风铃花、石竹花……87版《红楼梦》基本都是用戏曲的花,非常漂亮,王熙凤最爱戴沙菊花。我收藏了很多五十年代的绢花。这些头饰要注意防潮,有些镀银的地方会氧化。

练习化妆,在自己脸上练习也可以,尽量多换几个人。我刚开始化妆时,每天晚上练到两三点,就对着自己练。任何一门艺术,想做好都要付出非常辛苦的努力。

我是左撇子,两个手都会化,给自己化妆是左手,给别人化妆是右手,效果不一样,因为两个手的感觉不一样。时间特别紧的情况下,我们跟演员面对面坐着,就跟画画似的,两个手都拿着笔,特别快。你一定得练出来。学画画的人对着画板,必须两个手都会。所以戏曲妆容跟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在泰国、日本也有学生,发现东方国家都是以白为美的。

孔剧是泰国的国剧。2017年我去泰国交流,发现化妆方法一样,化妆品也一样。他们也做牵引,也要包头,用水纱把眉眼拎起来,这样人很精神、看起来更亮。我们也是。

2014年我在日本一个博物馆交流。他们化歌舞伎妆,我化京剧妆,他们也做牵引,也用勒头带,也用油彩,甚至和我们用同一个牌子。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文化真是相通的。

尹正扮演商细蕊,杨贵妃造型

尹正扮演商细蕊,小凤仙造型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拍摄时,我跟了大概半年,是尹正(饰 商细蕊)的主要化妆师。

尹正很有意思,我为什么蛮喜欢他?他很敬业,他对戏曲有敬畏之心。

尹正毕竟是男的,妆要化得非常浓才能像女的。贴片子时间长了肯定会难受,吊眉毛会很紧,可能会缺氧,我说给你弄松一点,或者偷点懒,但尹正说:老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用心疼我,我能忍,一定要保证拍摄质量。

我特别感动。戏曲演员常年这样,知道问题,能够适应。作为影视演员,他初次接触戏曲,头上、脸上全用浓妆包起来,包起来之后整个人是懵的。拍戏动辄十几个小时,不能卸妆,因为一卸妆就得重新开始。拍摄现场特别冷,又不能让他穿特别多的衣服,男的块儿比较大,需要穿得很薄,怎么办呢?只有克服。

尹正的脸部线条不是很柔和。他的眉肱骨和鼻线非常硬,所以化眉毛时会更弯一些,不要太直,把眉肱骨的硬线条柔化;眼睛尽量往圆了化,别化那么细长;嘴唇也化得很圆,像韩式的嘴唇,上面两个半圆,下面一个半圆……通过这些手段,让他的脸部更加柔和。

白冰(饰 蒋梦萍)长得很漂亮,我只化了半个小时。有的人长得漂亮,不一定化出来漂亮,有的人长得不好看,但化出来很漂亮。白冰长得又漂亮,化出来又好看。

檀健次(饰 陈纫香)长得很漂亮,但不是很好化,他的脸过于立体。其实戏曲妆,脸素雅一点、平一点,不要过于立体、过于现代,化出来很好看。

化一张脸,我现在要50分钟到一个小时,加上梳头半个小时,大概一个半小时。

这部剧的化妆跟现在不太一样。因为故事背景是1937年,我们要模仿当时的戏曲化妆方法,翻阅了大量老照片,把它们Copy到电视剧里,包括发饰、头饰。

剧组很用心,花了很多钱。光戏曲服装,尹正大概有二十几套,加上其他人的服装,服装费大概花了100多万。一件衣服上万,纯手工,可以想象工艺质量有多高。

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以戏曲为中心,用很尊重、很敬畏的态度去做事情。从舞美、道具、服化到演员,所有人都用心了,所以做得还不错。

张军扮演张若虚,黑纱造型 上海大剧院供图

檀健次扮演陈纫香,白纱造型

我和张军也合作了很多年,他主演的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一直常演不衰,场场爆满。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编剧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创作了一出同名昆曲,讲述了一个历经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的故事。很凄美,很浪漫,极度理想主义。

张若虚有几场戏会披黑纱。为什么披黑纱?黑纱在戏曲舞台上代表魂魄。张若虚27岁就去世了,为了爱而死,为了爱而生,以魂魄入地府,后又返回阳间,见爱人辛夷。

为什么女主人公叫辛夷?辛夷就是紫玉兰,性淡,高雅。以花喻人,辛夷就像紫玉兰一样,漂亮,干净,又非常冷,是一个冷美人。她对张若虚有爱慕,但是她又不动声色。辛夷的药用价值是性平,所以又是张若虚的爱情良药……编剧的心思蛮好玩的,你知道这些再看剧,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陈纫香跟商细蕊打擂台,扮演阎婆惜,披了白纱。那场戏叫“魂路”,魂魄在路上走,底下走的是鬼步,就像飘一样。昆曲《牡丹亭》里的“幽媾”,杜丽娘披的也是白纱。

披白纱或黑纱都是可以的。只要披纱,基本上都是鬼魂。以黑纱为标准。白纱会更鲜一些,代表艳鬼。一般男的都是黑纱,女的会用点淡淡的粉色,白中带粉,带一点亮片,还会带花球,像《李慧娘》这种戏就带了一个大花球。

纱一出来就很缥缈。整个人看起来会“雾化”,加上鬼步,基本上看不到脚的颠,像带着滑轮刺溜往前走,像魂魄飞来飞去。

还有线尾子(旦角脑后的黑色细长绳,代表头发),(演鬼戏)就不戴真线尾子,而是戴一块长方形的黑纱,用卡子别在脑袋后头,这样演员在卧云、转圈、点翻身时,不会乱,而且走的时候,黑纱能飘起来,就更像鬼魂了。

鬼魂一般戴水钻头面,亮晶晶的,加上纱,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像魂魄,更缥缈,更虚幻。

舞台上的灯光也有讲究。好人死的时候是黄光。你看越剧里的林黛玉,最后焚稿断痴情,她一走,啪,黄光打下来,代表她升仙了。坏人死的时候是蓝光,代表下地狱了。地狱里都是蓝光、绿光。

    责任编辑:陈诗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