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川航飞行员发布不当言论被停职 民航背调很严格!|民航人该反思什么

2022-04-11 1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0日晚,网友发帖爆料四川航空一员工曾在2015年于发布不当言论,该员工还晒出其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工作证件和其个人照片。

20:59,川航在该微博下评论称:川航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22:29,川航在该微博下补充评论称:此人目前已停职,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

4月11日凌晨,川航官博进行官方回应:我们高度重视,并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经核实,此人确为公司员工,于2021年8月入职,其不当言论发表于大学期间。公司现已将此人做停职处理,涉事人员目前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

据民航舆情监测CAIMS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下午15:00,从舆情分布情况看,各类媒体报道总数量为41591,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事件在4月10日20点达到舆情传播高峰,传播量超过6000条,主要信息在微博平台,随后逐渐降低。4月11日上午8点,舆情事件出现小高峰,传播量近4000条。当前,事件近1小时增长量为416条,舆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事情发酵后,有网友质疑民航业的背调是否严格,还有网友借此吐槽整个飞行员群体。

民航系统对空勤人员背景调查非常严格

相较于其他行业,民航业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对空勤人员的背景调查非常严格。

民航业内专家表示,根据民航局的规定,背景调查在做飞行学生招生时就已经进行。背景调查不仅仅是招飞选拔这一次,而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理论上要持续确保符合背景调查的要求。

通常背景调查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

(二)无未了结的刑事诉讼;

(三)无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

(四)未参加过非法组织;

(五)近三年的现实表现良好,品行端正;

(六)配偶、直系亲属和直接抚养人,无因危害国家安全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因其它犯罪受过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的情况;

(七)配偶、直系亲属和直接抚养人,没有曾是非法组织骨干分子,或正在参与非法组织活动的情况;

(八)无精神病史;

(九)无公安机关或调查单位认为的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其它情况。

在飞行员入职航空公司之前,航空公司也会进行更加严格的背景调查。入职之后也将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背景调查,同时随着飞行员直系亲属(例如结婚)的增多,调查对象也在增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仅是飞行人员,一切航空人员都需要进行背景调查。

严苛的背景调查要求,加上严格的空防安全规定流程,从而确保民航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背景调查的内容有限的,不是所有一个人所有信息(包括隐私),从理论上讲,调查他人与职业资格无关的信息本身也不合法。至于读书时的言论当时没发现,没处理,其行为定性不属于背景调查的违法犯罪记录,但这个言论表明学生的思想道德是有问题的,应加强教育,如果反映出心理问题,则可能无法通过测评,进入相关职业。

另外,即便学生通过背景调查,符合航空人员资格,不等于航空企业一定会聘用他,毕竟航空人员包括飞行员与航空企业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支配,在竞争激烈以及对航空人员政治立场、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不断提升要求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劳动合同、规章制度对这种行为的人员做出拒绝聘用、限制上岗、解聘等约定。

民航业内专家表示,网络非法外之地,而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巨大,公民在使用网络时或者网络上言行更应严格地遵守相关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否则可能会侵害他人权益,破坏公共秩序,带来严重后果,最终自己也会承担道义的谴责,或者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民航从业人员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职业作风,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仅是线下,更要注意线上网络行为。

舆论对于飞行员群体的苛责是不理性的

航空安全运营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人为因素”,这个概念的确切意义是说我们要从客观规律上认识人在整个运营系统中的作用、要认识到人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人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是有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一定是出于人的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要用科学的视角看待人的局限性,而不是把一切问题归咎于人的不作为或者失误。从这个意义上讲,舆论对于飞行员群体的苛责是不理性的,这样不但无助于改善行业的运营,反而容易给飞行员群体造成心理压力。

飞行员群体很勤奋也很努力。中国民航史上涌现出多个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英雄机长。例如曾空中遇险保护263名乘客备降广州的南航贺中平机长,例如被改编成电影完成史诗级备降的川航刘传健机长。

此次川航事件,希望航司和监管方能科学、合理地处理,给予涉事员工公平的对待,使得行业回归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原标题:《川航飞行员发布不当言论被停职 民航背调很严格!|民航人该反思什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