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苏农学专家进贵州山区扶贫,“一元纸币女孩”成帮扶对象
这个暑假,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远赴贵州山区,到18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进行农业技术支持。

让团队成员没想到的是,在庆云镇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头像人物”的原型,石奶引。不过,石奶引一家人的生活依然困难艰辛,扶贫团队遂将她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想不到外界这么关心我们。”今年58岁的石奶引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对于扬州大学专家团的帮助,她很感谢,“要谢谢他们的帮忙,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把日子过得好些”。
一次考察促成贵州扶贫之行
“这里虽然是山区,但降水充沛。除了种水稻,还可以试着在水田里养些市价较高的黄鳝、泥鳅。”在庆云镇的一块水田里,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凌裕平,正给乡亲们讲授着。
说起为什么会远赴贵州山区扶贫,凌裕平说,是一场考察促成了这次扶贫之行。
凌裕平从事果树研究34年,在学界小有名气。今年5月,凌裕平应庆云镇之邀,考察镇上的万亩油茶园。庆云镇有半个世纪的油茶种植历史,万亩油茶园是镇里的重点项目。
油茶长势不错,不过凌裕平有点“心不在茶”,因为镇里的境况让他有些揪心:庆云全镇有近12000人口,可年产值才有2亿元,当地人靠种水稻、打短工为生。镇上2873户人家,有605户还没脱贫。“回去后,我向学院反映了这个情况。学院就组织了这次扶贫。”凌裕平说。
此次专家团队由9人组成,由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超带队,另有4名学生志愿者和4名学院的农学专家。“这样的配置,是为了在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落后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催生他们作为一名农学学子的使命感。”周超说。

“一元纸币女孩”成重点扶贫对象
在庆云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叫石奶引。
庆云镇宣传委员石文章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材料称:
“石奶引是一位侗族姑娘,16岁那年的一天,她和村子里的伙伴身着侗族节日盛装,去从邻镇赶集。就在她们挤在一个小摊位前购买针线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石奶引一把,她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位身着制服的陌生男子。
该男子微笑着示意她走出来,并请求她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走出人群,依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名男子随即拿出笔和画夹,挥舞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对方放下笔,瞧瞧画夹,又瞧瞧她的脸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87年,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石奶引才发现,自己的头像被印上了一元纸币。她也因此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甚至成了镇山的一块“招牌”。”
从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德军、庆云镇党委书记李建明也先后向澎湃新闻证实了上述说法,称石奶引确实是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姑娘。“当时画家在画她时,她身边有几位女伴,如今都还健在。我们还特意采访过她们,写过稿子。” 李建明说。
如今,石奶引一家三世同堂:一儿一女,还有了一对可爱的孙子孙女。平时石奶引和丈夫石学文种着家里的一亩多水稻,照顾着三头牛,儿子儿媳每年外出打5个月的短工。一家人的每年能收入2万元左右,6口人要吃要用,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很难有所结余。
加上这两年石学文的身体不好,常常生病,一家人的日子就更紧巴巴的了。
在专家团的想象中,石奶引既然在当地有这么大的名气,生活也应该过得很不错,至少不属于“贫穷”之列。可当他们看到石奶引一家人的境遇后,一个个都皱起了眉头,当场把石奶引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这么有名,家里竟还这么穷,真没想到。”周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惊讶。
“专家团帮我制定了养殖计划,今年秋收之后,就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泥鳅苗全是他们送的。”石奶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家中还有一亩多旱地,平时都闲置着。在凌裕平的指导下,石奶引这个冬天将在这片土地上种植香水柠檬。
“养泥鳅能赚5、6千元,种柠檬能赚1万5千元。”石奶引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如果能成功,那家里的收入能翻一番。”石奶引说,专家团的成员们扶贫很务实、很专业,让她很有信心。
因地制宜长期扶贫,帮“一元纸币女孩”家乡告别贫穷

教会农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条件来致富,是扬州大学专家团此次扶贫的重点。
两个多月前,专家团队中的两位农学专家凌裕平和杨国庆教授,就开始认真研究庆云镇独特的自然条件,精心准备了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教学课件,为当地人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就山地水田适宜种植或养殖生物方面,凌裕平提供了指导,除了传统的水稻,水田规划有多样化选择,比如泥鳅、黄鳝、虎头鲨等都可以试行养殖。
除了给当地带去专业的技术指导。专家团还“牵线搭桥”扬州本地企业,赠送给庆云镇10000株香水柠檬。
“综合当地的气候、海拔等多方面因素,当地种植香水柠檬,条件十分适宜。相比其他一年一季、一年两季的果蔬,香水柠檬的种植将为当地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凌裕平说。
为了对当地进行长久有效的指导,而不是“一阵风”的表面功夫。专家团特地在镇上建立了科技服务专家远程技术服务指导联络站。
“这次我们来,只是打个前站,将要落地的项目敲定下来。”周超说,等9月份水稻收割,他们还会去,指导村民在水稻田里搞养殖,香水柠檬的栽种也将被提上日程。“经过这次走访,我们知道了庆云镇真正需要什么,所以下次会更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团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