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0名香港大学生参访江苏多地:追寻历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
“了解祖国的苦难和辉煌,对我们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也是一次精神上的回家之旅。”香港大学学生黄楚峯说。

8月9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片肃穆。“从香港出发——江苏家国情怀之旅”交流团成员在静默后,向遇难者同胞献花。
这是2017“未来之星”香港大学生参访团在江苏参观访问的第三天。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的近60名香港大学生,于8月6日抵达南京,开启了为期8天的家国情怀之旅。

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共同主办,自2015年起,已连续三年举办。
“未来之星同学会”是在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组织,于2005年成立,致力于推动香港与内地青少年的联谊和交流,促进香港青年认知国情,了解祖国,促进香港与内地青少年之间的合作,携手共谋发展。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中进行了长达6周的屠杀暴行,死难者人数超过30万,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这让我想起了‘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如果不努力,祖国可能就要再次经历这样的磨难。”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郑嘉恒不无感慨。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高中时曾在书本中了解过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记忆已经模糊。到了纪念馆实地参观后,还是感到非常地震撼,“记忆又鲜活起来”。
郑嘉恒说,自己即将毕业走向社会,作为祖国的青年,理应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因此更加感到深深的责任感。“有国才有家,国与家血脉相连密不可分。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历史,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家国认同感。”
交流团荣誉团长、“未来之星”同学会副主席、香港文汇报执行总编辑吴明表示,一个人只有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在贡献国家的同时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吴明希望香港大学生们珍惜此次宝贵的交流机会,多看、多问、多反思,借此深入客观地了解国情,培养家国情怀,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香港做好准备。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力群也表示,希望香港大学生能利用好这次与江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用眼识、用耳闻、用心记,感知产业科技发展、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江苏风土人情。
来自香港大学的三年级学生陈焕宜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谈到,随着内地与香港合作日益频密,许多香港学子毕业后纷纷投向内地深造或就业。
据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结束后,交流团还将考察镇江句容美丽乡村西冯村、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等地,感受江苏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