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种你以为“健康”的饮料,可能致癌

2022-04-13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食栗派 食栗派ChestnutMates

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控糖”的意识,知道吃太多糖有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吃糖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

于是,想过嘴瘾的时候,使用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只要是“0糖0卡”,天天喝也不觉得有负担。

不过,最近有一项研究发现,看似“很健康”的甜味剂,可能会致癌。

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的研究团队对10万多人的数据分析表明: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与乳腺癌风险提高22%显著相关,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提高15%显著相关。

什么是“人工甜味剂”?

甜味剂,一般是指糖以外另一类可以为食物提供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根据有没有热量,可以分为:

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 sweeteners,简称NNS):甜度非常高,没有热量,或者因甜度超高用量极少,因此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多数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化学合成的,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糖精等;还有一些,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则是植物里天然存在的甜味物质。

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糖醇也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类物质,热量是添加糖的一半左右。

人工甜味剂在保持甜味的同时,能大幅减少糖分和能量摄入,而且成本低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中。

但是,人工甜味剂一直充满争议。一些研究发现,长期吃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而有些研究则不那么认为。随着“无糖”潮流兴起,人工甜味剂安全性的问题就更受关注了。

吃太多人工代糖可能致癌

这项研究,一共纳入了10万多名成年人的信息,他们平均年龄42.2岁,女性占了78.5%。

采集的信息包括身高、体重、疾病史、教育水平、24小时饮食记录等。饮食记录详细到各个食物的品牌和名字,以便研究人员查到人工甜味剂的种类、含量、来源,评估摄入量。

▲无糖饮料是人工甜味剂的主要来源(左)

从来源看,无糖饮料人工甜味剂大头;

从种类看,他们摄入的人工甜味剂以阿斯巴甜为主,占了58.3%;其次是安赛蜜,占了29.4%,其他人工甜味剂占比较少。

从摄入水平看,大约一半人不吃人工甜味剂;剩下一半人中,人工甜味剂摄入量较高(男性>17.44mg/天,女性>19mg/天)和摄入较低的人各占一半左右。

在平均7.8年的跟踪随访期间,一共出现了3358例新发癌症,其中包括982例乳腺癌,403例前列腺癌,2023例肥胖相关癌症。

▲肥胖会增加13种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人工甜味剂摄入量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

总体上

人工甜味剂的较高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分别高出13%、15%。

不同人工甜味剂致癌风险还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阿斯巴甜

与不吃人工甜味剂的人相比,吃阿斯巴甜的较多的人总体癌症风险、肥胖相关癌症风险都增加了15%;

阿斯巴甜蜜的较高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增加22%显著相关

安赛蜜

安赛蜜摄入较多的人,总体癌症风险、肥胖相关癌症风险都增加了13%

安赛蜜的较高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增加17%相关

三氯蔗糖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代糖不安全,糖呢?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人工甜味剂可能致癌,那我还是吃真正的糖吧。

虽然糖并没有被贴上“致癌物”的标签,但是别忘了,吃太多糖会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至少会增加13种癌症的风险。

这项研究也对添加糖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糖的较高摄入量也与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摄入越多,癌症风险越高。

▲根据中国的法规,阿斯巴甜在碳酸饮料中的最高使用量是0.6g/kg。不同品牌的使用量不同,一罐(330ml)无糖可乐大约有50~100mg阿斯巴甜。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验证确凿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对机制做深入研究,但但这也是足以成为一记警醒,在消费无糖食品时,不要因为“无热量”“不升血糖”就大量长期食用,更不要寄希望于用“代糖”来控制血糖和体重。

其实,甜食本身没有罪,错的是不加克制地消费习惯;甜食也可以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与其怪罪或者甜味剂,不如限制吃甜味食物的数量和频率。

无糖饮料也不好喝啊,

所以,不用担心我吨吨吨地喝了

参考资料

[1] Toews I,Lohner S,Küllenberg de Gaudry,Daniela,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ak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and health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J].BMJ,2019.

[2] Drouin-Chartier J P ,Zheng Y,Yanping L I,et al.152-OR: Changes in Consumption of Sugary Beverages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U.S.Women and Men[J].Diabetes,2019, 68(Supplement 1):152-OR.

[3]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7:Diabetes Care2017 Jan;40(Supplement 1):S4-S5

[4]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Druesne-Pecollo N, Esseddik Y, Szabo de Edelenyi F, Agaësse C, De Sa A, Lutchia R, Gigandet S, Huybrechts I, Ju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22 PMC8946744.

[5]Toews 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ak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and health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BMJ. 2019; 364:k4718. https://doi.org/10.1136/bmj. k4718 PMID: 30602577

[6]Pang MD, Goossens GH, Blaak EE.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on body weight control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Front Nutr. 2021; 7:598340.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0.598340 PMID:33490098

[7]Laviada-Molina H, et al.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body weight and BMI in diverse clinical context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es Rev. 2020; 21:e13020. https://doi.org/10.1111/obr.13020 PMID: 32216045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原标题:《当心!这种你以为「健康」的饮料,可能致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