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信|适合江浙沪的自然主义宿根花园

2022-04-15 11: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菠萝是个硬猫 獾声

这篇笔记写了有一段时间了,中间修修改改。春天植物在迅速生长,不断改变我的想法。很久没买到新书了,只能看旧书。荷兰园艺师皮特·奥多夫(Piet Oudolf)的《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是重读次数最多的园艺书之一,常读常新。

很喜欢他的设计风格,但是环境不允许照搬。就算可以,也不会这么做。经常随手拿起一本园艺书,只看图片,凭直觉选择喜欢的设计场景,想象身处其中的感觉,环境的气味、声音、温度和湿度。然后才去分析设计,看文字。让感觉先行,明确自己真心想要置身怎样的花园。

奥多夫的花园是凉爽地带的花园,在上海湿乎乎的潮热中待不住,也缺乏我每次都会被吸引的褐色伸张树干和细密清晰树叶的景象。但奥多夫花园的四季季相变幻,光亮和阴影的对比,植物自然的交织,既神秘,又亲切。想要学习这些,放进种有很多树木的花园中,中和须由劳动力和精神力严格控制的日式庭院的紧张感。

折衷的结果—适合阴雨天的细腻叶形,自然主义的高挑花茎,一丛观赏草

氛围、气候与光线

皮特·奥多夫的自然主义种植谁不喜欢呢。这种方式模仿全球大部分温带地区的平原自然地貌,用大量观赏草作为骨架植物,通过组团种植和重复的散布植物,营造印象派画作般的景象。

夏末到第二年早春都带有飘逸草穗的观赏草是种植的基底。银白色的草穗反射光线,草类作为单纯布景最能映衬花朵。透视感良好的草尖不至于阻挡视线,轻盈通透,温柔明亮,而且几乎四季都能够形态稳定地存在。

在阳光充足的地带,即使潮湿的上海也可以实现这种自然主义种植风格。但因为先天条件的限制,我的宿根花园是另一种风格。花园的外围有两棵巨大的朴树,一棵香樟,两棵桂花树。日照被部分遮挡,它最多只能作为林地边缘来设计种植。

为了屏蔽过路人的视线,以及真的很喜欢树,我在小小的地块上又加种了樱花树、苹果树、石榴树、无花果树等中小型树种,以及溲疏、绣线菊、枫树、山梅花、紫珠、山茶、木槿等灌木。于是,林地边缘的草甸,变成散布乔灌木的半林地花园。

重瓣木槿“紫玉”

四月初的半林地花园形态

为了尽量保留大树滤下的阳光,不至于完全变成林地花园,上述乔灌木都会定期修剪控型,保证它们的脚底还能生长耐半荫的植物,树冠不会挡掉太多阳光。

这样一来,需要全日照的大部分观赏草就种不了了。但是在几个光照较好的位置,还有几种强健的喜阳植物可以生存。花园最终演变为介于林地花园和日光花园中间的面貌。

一年生植物“花烟草”,喜欢太阳

几乎没有观赏草,也就没办法用奥多夫——基底植物+组团植物+散布植物的公式种植。取而代之的是:骨架植物+散布植物+地被的种植构成,呈现的氛围也迥异于印象派的朦胧。

花园中,草类和水面最能捕捉千变万化的光线。草会发光,水面反射光线,可是在林下,在阴雨连绵的这个花园,阴天独特的明亮和清晰感更加重要。

这个宿根花园最适合雨天。相比花期,选择植物的时候我更在意它们的整体形态。

在阴雨天美丽的植物,要有几何形致密的叶子,挺拔摇曳的姿态。多种植物在一起的时候,只要叶形和姿态多变,眼睛就会很舒服。这样,就算不按照种植教科书上的说法,让同一种植物在空间里连绵不断地出现,使观赏者在潜意识里产生似曾相识的愉悦感,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只要有对比,生长环境相似的植物之间会产生呼应。下雨时,随着目光移动,雨水在不同的叶子上滴落,也能连成一首歌。

鳞毛蕨、画蕨、聚合草、铁筷子、杂交银莲花、活血丹

观音莲座蕨、金毛狗脊蕨

结构和质感

一般来说,林地的宿根植物不会很高,形态比较温柔。最喜欢的林下宿根之一是杂交银莲花,植株丛生,爪形叶子蓬松。到秋天,高花茎富有弹性地挺立,开从深粉到纯白的花。大部分林下宿根也都是这个色系,紫斑风铃草、玉竹、白芨、落新妇、聚合草、假升麻。它们都可以舒服生长在乔灌木的树冠下,花朵飘浮在阴暗处。叶色偏浅,减轻荫蔽处的压抑感,呼应着上方同样叶形细致的乔灌木。

单瓣和重瓣的杂交银莲花

地生兰“白芨”

聚合草的花期,三四月

有阳光的地方,我偏爱花期较晚的直立茎植物。这类植物包括蓼科的抱茎蓼和拳参,鼠尾草属的多个品种,还有产于北美草原,非常高大的泽兰和紫菀属。它们的特点是花茎高挑,姿态飘逸。冬季,花朵枯萎以后能够继续作为骨架保留,直到春天贴地剪除,又很快重新萌芽,管理起来非常方便。

直立茎的植物中,纵线条的花序和球状花序的植物形成对比。我喜欢让前者有更高的占比,用明快的线条弥补缺乏观赏草的缺憾。以饱满球状花序的菊科植物,和同样高挑、花序呈云雾状的唐松草点睛。

左:鼠尾草“爱与愿望” 右:抱茎蓼“粉大象”

左:深紫鼠尾草 右:花叶麻叶泽兰

球状花序的堆心菊,开起来一蓬一蓬的

上:麻叶泽兰 下:黄花鼠尾草

像老鹳草这样水状流淌,无固定形状的低矮植物适合种在它们的脚下。老鹳草的蔓生性强,花朵清凉透明,是令人舒适的长花期植物。

这棵老鹳草在去年度夏时牺牲了

色彩

为了突出非常喜欢的深紫红色,使用大量的白、粉、浅紫和深深浅浅的绿色来衬托。深紫红花开的时候,大部分植物都是背景,用来衬托鼠尾草“爱与愿望”、委陵菜“君主天鹅绒”、紫花“月月红”和某些深紫红色的老鹳草。如果阳光充足,橙红色花朵的堆心菊、金色的黑心菊、黄色的月季、蓍草和巧克力色的蕾丝花都能打破白粉紫的平淡。

宿根花园还没有成形,配色用硬地花园示意

铁筷子是单独的一种存在。它的革质叶片四季常绿,质感硬挺。花朵垂头,白、粉、紫、深红中都带有浓重的灰色调。它的花期是早春,开在周围一片荒秃中。早春清澈的光线里,铁筷子不像别的早春植物简单明快。它的周围常漂浮着幽微多变的秋色。

大部分我选择的植物叶色都较浅,叶子的质地偏薄。但如果都是这样,会显得轻薄无力。几棵种在后景的茶花呼应着背景中的桂花树和香樟树。茶花墨绿色的革质叶片很饱满,一红一深紫一粉白,在大树下也会闪光。

四季变化

上海的冬天不下雪,也不太冷,所以不会出现所有宿根地上部分枯萎被白雪覆盖的场景。有些植物如果修剪得早,二月就会重新进入生长。三月,铁筷子、聚合草、某些鼠尾草、洋水仙、番红花、雪片莲进入花期。

乔灌木中,红梅在冬天率先开放,然后是早春的樱花。山梅花、苹果树、溲疏、绣线菊、茶花四月开花。欧洲木绣球和中花木绣球更晚一些。木槿开在夏季。夏天还有金银花的瀑布。

左:粉霜绣线菊 右:杜鹃“四季小玫瑰”

忘记名字的白花小灌木......

秋天开始,紫珠、无花果和橘树准备结果,晚花的高茎宿根们已从夏天开到现在。其中鼠尾草最厉害,花开后,拦腰剪断,分支以后继续开放。如此几茬,从春一直到秋末不断。

相比春秋两季,梅雨季的花特别珍贵。喜欢潮湿的落新妇有充足的雨水才会开花。记忆中总是沾着雨水的玉竹、白芨和宿根风铃草,都是属于雨季的花。

花叶玉竹

梅雨季开花的落新妇

容易蔓延的宿根风铃草

金色叶子的石菖蒲一年四季常绿,写意,是特别适合东亚气候的本土小型观赏草。几种蕨类在视觉上连接花园。

种在大树根部的玉簪每年春天都是最后发芽。但是它圆形可爱的形态,翠绿到灰绿丰富又统一的色彩无可替代,可以和大多数的植物形成对比,所以等待也值得。

有些宿根植物夏季会休眠。荷苞牡丹夏季以后不再出现。玉竹在秋季就整齐的枯萎消失。此类植物的观赏期虽然较短,但是干净利落,为别的植物腾出生长空间,所以依然值得种植。

养护

开始的一两年,宿根花园的成活率很低。一是土质差,二是对光照情况不了解,三是不懂植物的习性。

还是老生常谈:摸清植物习性,在对的地方种对的植物,事半功倍。

不断测试植物的抗性,不要尽信品种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多观察,发现自己作为设计师中意的植物,选择自己作为园丁能够种好的品种。再结合两者。

土壤很重要。早期用了大量的牛粪堆肥改良土壤。后来自己做的花园堆肥充足以后,每年起码两次用牛粪或自制堆肥覆盖土壤,让雨水和生物把养分带进土里。

很多宿根植物(特别是草原品种)不喜欢太肥沃的土地,但土壤的疏松透气大家都喜欢。牛粪和花园堆肥正好都肥力一般,却很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健康的土壤有20%左右的空隙让空气流通,保持土壤生物的活性)。厚厚覆盖土壤(最起码5厘米)的另一个好处是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保持地温不过冷过热,所以这个懒不能偷,年年必做。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特别需要操心的了。拔杂草、修剪残花败叶基本上是愉快的事。植物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病虫害,不用喷洒药水。

宿根花园植物目录

一)小乔木和灌木

樱花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枫树“春雨”“琴弦”、山梅花、溲疏、日本紫珠、苹果树、红枫、红梅、欧洲木绣球、木槿、绣线菊、橘树、绣球“无尽夏”、古老月季紫花“月月红”、茶花“花展时节”“紫苏达”“卜伴”、火焰南天竹

二)耐荫宿根

杂交银莲花、铁筷子、风铃草、唐松草、白芨、油点草、聚合草、鳞毛蕨、狗脊蕨、贯众蕨、画蕨、玉簪、落新妇、假升麻“霍雷肖”、“宝兴”淫羊藿、“金心”荷苞牡丹、花叶玉竹

三)喜阳宿根

鼠尾草“爱与愿望”“深蓝”“深紫”“玛德琳”“阿根廷天空”“紫色轰动”“黄花”、抱茎蓼、火尾蓼、拳参“上塔特拉山”、泽兰、墨西哥飞蓬、美国薄荷、柠檬香蜂草、老鹳草、白菀、委陵菜“君主天鹅绒”

四)短命宿根

花烟草、“中国原生”毛地黄、毛地黄

五)球根、根茎类

洋水仙、番红花、雪片莲、德国鸢尾

六)观赏草

柳枝稷“金属”、石菖蒲、箱根草

七)地被

活血丹、头花蓼、虎耳草

八)藤蔓

金银花、薜荔

原标题:《花信|适合江浙沪的自然主义宿根花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