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人文】阿洛树下汉教花开——多哥洛美大学孔子学院白描|中国投资

2022-04-19 1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朱玉珊 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多哥的学生能歌善舞,能雕会画,对本部族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努力讲好中多故事,尊重双方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峥嵘十二载,初心永不改

●学好中国话,生活有变化

●汉语搭桥梁,相亲又相知

⬆ 欢快的剪纸课

峥嵘十二载,初心永不改

洛美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洛大孔院)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和洛美大学共建,坐落于多哥的首都洛美。

多哥位于西部非洲,濒临几内亚湾,与加纳、贝宁,布基纳法索接壤,面积5.68万平方公里,约有800万人口。多哥地貌丰富,分为滨海区、高原区、草原区、中央区和卡拉区。首都洛美坐拥多哥整个海岸线,有着西非最好的深海港口,近70%的多哥人生活在大洛美地区。洛美大学是多哥第一所公立大学,也是多哥最大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970年,设有5个学院、5个系、2个研究所和2个培训中心,现有学生约1.7万人。

2009年至2015年,受教学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洛大孔院仅开设中文兴趣班,为洛美大学的学生及多哥的社会人员提供汉语分级课程,注册学生人数总计不超过700名。2015年9月由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建的孔院大楼建成并移交使用,洛大孔院迎来了一波中文学习的热潮。2016年新注册学生人数首次突破300人/年,到2019年,新注册学生人数超过900人/年,实现了300%的增长。2020年以来,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新注册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洛大孔院通过线上实时课与线下录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克服网络昂贵和网速缓慢等难题,坚持为多哥及周边国家的中文学习者提供服务,受到了洛美大学校方和多哥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

⬆ 洛美大学孔院走访当地孤儿院

学好中国话,生活有变化

洛大孔院注重以人为本,顺应西非地区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兴趣+实用”为支撑,以沉浸式课堂教学为抓手,坚持“听说先行,读写后置”,坚持“应用型汉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快速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兴趣班的生源主要是大学生和社会人士,课程分为入门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早中晚均可选择。除暑期班以外,学期与洛美大学同步。周一到周四为常规的汉语课程,周五为HSK和HSKK分级课程。洛大孔院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于希望通过HSK和HSKK考试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的学生,孔院采用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案,而对于把汉语作为职场“敲门砖”和“添加剂”的学生,孔院则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提升阅读能力,入门阶段不强调汉字的书写,大大缩短了此类学生“语言变现”的时间。

2016年,中文课纳入洛美大学学分体系;2017年,中文课纳入卡拉大学学分体系;多哥两所公立大学均开设中文选修课。2019年11月,洛美大学中文专业迎来首批学生。至此,洛大孔院实现了在多哥高等教育中兴趣班、学分课和中文专业的全布局。

洛大孔院自2016年首次组织HSK考试以来,已有上千人参加了各个级别的笔试和口试,通过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HSK三级的优秀率超过75%。通过考试,已有70名多哥留学生申请到了一学年或者一学期的奖学金赴华交换,深度体验中国的社会文化,其中更有一些留学生获得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不但能够在语言上有所精进,而且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发展。

HSK和HSKK证书同时也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洛大孔院为多哥各界培养了近万名汉语人才,毕业生遍布西非各个国家的各行各业。孔院校友会在对毕业生的回访中发现,洛大孔院的毕业生大多从事语言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如翻译、行政管理等,在西非各国有口皆碑。早期的孔院学生往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刚刚能讲几句汉语,就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西非各国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用人单位往往会认真考察毕业生的汉语能力,除了需要提交汉语水平考试证书以外,还需要学生能初步掌握商务、行政、工程等专业汉语。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洛大孔院积极调整了教材教法,在中级班和高级班的课程中大量植入专门用途汉语,增加翻译和口译训练;积极邀请中资企业进课堂,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大幅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留任率,真正实现孔院和企业之间的共培共训,共商共建。自2020年以来,洛大孔院累计为多哥、布基纳法索、加蓬、加纳、尼日尔、科特迪瓦等国家的中资企业推荐就业近60人次。在中铁十四局担任翻译工作的魏雅,只用了短短一年迅速成长为明星员工,因其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受器重,工资已达到西非当地平均工资的5-8倍。魏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修完了四川外国语大学线上奖学金项目的全部课程,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说,一开始学习中文也许是因为好玩,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无论是孔子学院的老师还是单位的同事,她都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善良和勤劳的力量。学习中文,让她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自己,改善生活,就一定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和魏雅一样,许许多多的孔院学生,通过学习中文,进入了中资企业或者开启了自己的事业;通过参加HSK考试,获得了奖学金成为了留学生;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家庭,都凭借“汉语”这把钥匙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洛美大学孔院的学生们

汉语搭桥梁,相亲又相知

洛大孔院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口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对中多文化的认知,努力讲好中多故事,尊重双方的文化自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哥的学生能歌善舞,能雕会画,对本部族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此,我们在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的时候,不再一味强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众不同,而是寻找中多文化的共通之处,在碰撞中激发出文化的认同。

洛大孔院以“洛(美)川(外)十二季”命名每个月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在每个月初公布当月的主题,并在最后一个周五组织与主题相关的体验或者比赛。如2020年9月组织的“洛川杯”中秋诗词朗诵大赛,我们精心选择了十首古诗词和现代诗,而学生们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并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余光中的《乡愁》等等。如2021年5月组织的“洛川杯”“我以汉字说我心”中文演讲比赛,学生们有的选择了汉字“梦”来讲述他们的中文梦,有的选择了“友”来讲述中多之间的友谊情长。这种以“月”为单位的深度体验增强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对中国的向往。与此同时,孔院在春节、周年庆、孔院开放日等活动中,鼓励学生们在表演中加入多哥元素,唱部族歌曲、跳部族舞蹈,展现部族风情;中国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学打非洲鼓,学跳非洲舞;汉语搭桥,文化互鉴,心心相印,声声入耳。

洛大孔院顺应学生们的特长,成立了阿洛美(ALOMA)合唱团,定期训练,能用汉语、法语、英语和埃维语等演唱各类歌曲。2020年3月,ALOMA合唱团与全球近30个孔院的合唱团携手抗疫,共同唱响《同心飞翔》。此后,合唱团积极参与中文联盟组织的“唱歌学中文”项目。在项目的帮助下,我们有了丰富的中文合唱曲目,还有了专业音乐老师的线上指导,录制了多首中文歌曲的MV。在2021年度“唱歌学中文”音乐视频全球征集活动中,孔院合唱团用电子琴、竖笛和非洲鼓伴奏演唱的《童话》获得“优秀作品奖”。

自2019年以来,洛大孔院相继开通了Facebook、Twitter、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吸引了国内外粉丝的关注,一边讲述中国故事,一边讲述多哥故事。2021年,虽然网络滞后、设备简陋,但是洛大孔院制作的各类短视频还是迎来了一次小小的爆发。2月底,孔院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共同主办,四川新华乐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牛转乾坤网络元宵联欢会”顺利上线,在华的孔院留学生刘简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四季》被人民日报国际视频号转发。4月中旬,《洛美寻“牛”记》入选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字风景——在我的城市里遇见汉字”项目,在国际中文日上线展播。6月初,展现“春苗行动在多哥”中志愿者工作风采的视频被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采用。10月中旬,展现中多乒乓球友谊赛的短视频《我喜欢乒乓球》获得“中国与非洲”影像作品大赛友谊奖。孔院提交的《最后一课》、《生僻字》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最·孔院”全球短视频大赛中获优秀奖。

洛大孔院重视与中多媒体的互动,重视与两校校内媒体的互动,重视与在地华人华侨的互动,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打造“互联网”,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孔院与旅多知名视频博主深度合作,大量展示孔院的日常教学和活动、多哥人文风情、洛大校园生活,在YouTube和Bilibili上收获了多个“十万+”点赞。

结语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虽然持续的疫情对孔院的教学和文化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逐渐完善以及线下课程防疫方案的严格执行,随着洛美大学校内免费Wi-Fi的建设,随着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发放,学生们再次聚拢在了孔子学院的课堂上,朗朗书声再次响起。

随着“一带一路”在非洲国家的延伸,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九项工程”在非洲国家的落地,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事关中非27亿人民的福祉,大力培养“懂汉语的非洲人才”必将成为这项事业不可或缺的助力。洛美大学孔子学院将时刻把“服务精神”放在首位,躬耕于多哥汉语教育的“一亩三分地”,以信念播种,以坚守灌溉,为中多交流牵线搭桥,为中多友谊添砖加瓦。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2022年3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原标题:《【社会人文】阿洛树下汉教花开——多哥洛美大学孔子学院白描|中国投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