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警醒:网上“薅羊毛”犯法不?多人涉嫌犯罪被判刑!

2022-04-21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下,很多互联网平台会用优惠券、消费津贴等方式吸引顾客消费。“薅羊毛”,本是指消费者通过参加商家提供的各种福利活动,使自己购买到优惠价格的商品,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但是,有些羊毛不仅不能薅,甚至薅了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4月18日,有部分网友发现,在饿了么外卖平台上的瑞幸椰云套餐价格异常,只要不到5元,甚至有网友只花了0.01元便下单了该套餐,一时间大量网友涌入,趁机薅了一波羊毛。然而,相关门店随后进入了闭店状态,并取消了大部分尚未完成的订单。

据报道,此前一家果农网店错将“26元4500克”的脐橙价格写成“26元4500斤”,B站的一位up主“路人A-”发现后迅速带领上万粉丝下单抢购,一夜之间该网店被下单700多万元。事后,B站将该up主账号封禁,直至其妥善处理该事件。

在这起新闻事件中,“该网店将原本“26元4500克”错写成了“26元4500斤”,显然属于对标的物规格和数量的重大错误认识,造成自己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意思完全背离,且被哄抢700多万元订单而无法发货,给自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亦符合重大误解的法定构成要件。

而事实上,因恶意“薅羊毛”触犯法律而获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

2018年,某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一边下单,一边取消订单,骗取KFC套餐兑换券和取餐码。找到这个门道后,徐某除了点餐外,还做起了买卖。他将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肯德基套餐,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还将“方法”传授给4名同学,造成肯德基品牌所有者百胜公司损失超20万元。最终涉案5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9年,陈某发现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打车服务器”与“滴滴车主服务器”在实际运营中的漏洞后,大肆招募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主司机配合其虚假刷单以牟利。陈某根据滴滴车主司机“空跑”模拟的虚假轨迹,绕过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打车服务器防火墙,通过滴滴公司计算机系统后台向各滴滴车主账号任意支付车费后,与滴滴车主分成。经鉴定,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损失98万余元,被告人陈某获利51万余元,最终陈某被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甚至还有人以非法营利为目的,购买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薅羊毛”——2019年,赵某从网上购买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使用20部手机,先后注册登录了上百个账号,通过刷单云闪付赚钱,其行为构成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最终赵某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特此提醒,贪便宜应有底线,因系统漏洞导致的获取超出正常范畴优惠的“薅羊毛”机会,绝对不应也不能去碰。“薅羊毛”也要遵守诚信原则,即使有的商家平台存在技术漏洞,也不代表它可以被非法利用,消费者不能以此作为借口,逾越法律的红线。

信息来源:删减自人民法院报

原文标题:“薅羊毛”到底“刑不刑”?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原标题:《警醒:网上“薅羊毛”犯法不?多人涉嫌犯罪被判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