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外汇局: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2-04-22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4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出台了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请问,外汇局近期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4月18日,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23条”。立足于加大外贸外资领域支持力度,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外汇服务措施,这些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

第一,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这里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扩大贸易便利化政策惠及面。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鼓励银行将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纳入到便利化政策范畴,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单证审核、特殊退汇、对外付汇信息核验等方面,给予银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拓宽结算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凭借电子信息,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相关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

二是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保障作用,引导保险机构做好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保险的理赔效率。同时,深化政府部门、保险机构、银行、企业四方合作,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提供更加丰富的跨境贸易背景信息、出口信用保险信息以及更加便捷的核验服务,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扩大保单融资规模。不管是企业,还是保险机构和银行,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查询到银行融资业务所需要的信息,让大家想做也敢做,想贷也敢贷。

三是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以前这个试点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这次增加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额度范围内,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在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支持非金融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账户,降低企业账户开立以及相关办理成本。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便利企业进入外债,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外债等资本项目的外汇登记业务。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贸易金融产品,提升贸易融资服务水平,为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二,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资金管理。另外,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债(“熊猫债”)的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的境内关联企业,可以按照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这意味着关联企业并不限定在母子公司之间,而且是按实需,不限定额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另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就是QFII和RQFII,可直接在银行办理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登记业务。

第三,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业务办理和服务。这里主要涉及到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避险需求,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重点是降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企业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避险业务担保,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交易手续费。去年是减半收取手续费,今年的“23号文”是免收手续费。去年下半年,相关的外汇衍生产品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今年开始免收,惠及到的企业会更多。

二是优化跨境业务办理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界资金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数字化水平,银行可以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方式提供跨境结算服务。

王春英特别强调:“政策是好政策,希望通过大家把政策传递给更多的银行和企业,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了解、熟悉这些政策,享受到政策红利,做实做大经济。”

    责任编辑:郑景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