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春城的一天

2022-04-24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图 / 上海春城党总支

上海春城,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是一个有168幢住宅楼的大型居民区,也是上海最早封控管理的小区之一。小区大,住户多,还有一条贯穿中央的商业街,区区十名不到的社区干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面临的形势严峻而复杂。

疫情开始不久,社区党总支快速行动,建立了一个由超过百名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始终活跃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迄今40多天的封控,小区生活秩序井然。

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4月19日,清晨8点半。

小区公众号更新了“关于上海春城近期疫情的通报”,告全体居民,至19日,核酸异常楼栋共有8栋,涉及人数11人,并附有详细的情况说明。

志愿者刘老师没看到这篇通报,因为她正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准备做核酸。

刘老师刚搬进上海春城没几天,就赶上小区封控,她报名成为志愿者,而她所在的1号楼,是上海春城三期的“异类”。

1号楼,是每次核酸检测的第一位,必须严密配合检测医生的行程安排,没有丝毫缓冲时间。而医生抵达检测点的时间并不固定,因此,每次接到核酸检测通知的那一刻起,1号楼就开始“严阵以待”。

为了不影响核酸检测的进度,刘老师每次除了在群里发通知,还把全楼上上下下全跑一遍。她发现,今天邻居们的疑问格外多。

因为,这是小区自封控以来,单日新增检测异常人数最多的一天。

刘老师马上向居委会核实,了解到今日核酸检测已做妥善安排,检测异常人员所在楼栋会与其他楼栋分开检测。

刘老师向大家说明情况,居委会透明高效的处理方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但居民们不知道的是,为了拿出最佳方案,避免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昨夜,负责次日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们,商讨到凌晨。

对于疫情中的志愿者,人们的印象都是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大白”。但像刘老师这样,因为岗位需要不穿大白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他们是楼组长和楼道召集人,58号的文祥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刘老师是因为疫情迅速认识了邻居们,58号的文祥,则是邻居们熟识的热心大叔。在他的组织下,58号楼的队伍,从来都是一个不落的准时进场。

但今天出了一点小意外,因为58号楼在抗原检测中出了一个“中队长”。消息迅速传开,不安的情绪在楼道里悄悄蔓延开来。文祥一边安抚大家情绪,一边积极协助居委的安排。为避免人员接触,细心的文祥提前联络发放物资的志愿者,请他们将物资放在楼栋前制定位置。

4月19日,上午9点,中央花园。

春城三期的中央花园的核酸监测点已经准备完毕。在志愿者大白的引导下,居民们按照楼栋号排队入场,保持两米间距,扫码登记、核酸检测,从另一个通道离场,一切井然有序。

一名个子不高的大白,在人群中灵活地穿梭着。他拿着名单,核对人数,审核室号。防护服将他遮得严严实实,居民认不出他,但从他熟练的动作中,知道他应该是一位长期坚守一线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亲切地喊他星哥,在志愿者骨干团队中,他的威信很高。因为他是一个多月以来少数几个“打满全场的志愿者”。

“打满全场”的星哥

这个“打满全场”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每一次任务,都是第一批来,最后一批走;第二种意思,是小区的所有任务,他几乎都有参与。

而他的太太乌日娜也是引导组成员,有紧急任务缺少人手时,也会义无反顾地赶赴每一个需要她的地方。

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个小女孩。她四处张望着,突然开心地大叫:妈妈!

一位大白冲她挥了挥手。这是她的妈妈李老师,而她的爸爸夏老师,则在网球场核酸监测点忙碌着。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网名叫小夏的小姑娘,就是小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夏老师和李老师加入志愿者团队后,正在读高一的女儿几次报名,均遭谢绝:志愿者的风险性,不该由孩子承担。

但小姑娘不愿放弃。李老师不仅做现场大白,也负责了整个三期的统计表格和问卷调查的制作。核酸和抗原检测的数据、政府发放的物资、小区团购的蔬菜……一份又一份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都是李老师的手笔。小姑娘对复杂的表格还不擅长,但看妈妈忙不过来,一定也要出份力。于是,连续几份统计数据的问卷星小程序,都从她稚嫩的双手中诞生了。

小姑娘就这样,成了幕后工作者、小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4月19日,中午1点,网球场。

春城三期的网球场,是另一个核酸监测点。范老师和高老师夫妻俩静默地等待着。他们的工作,是运送采样试管。

在核酸检测现场,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批采样试管被运送到指定地点,等待下一步运输。相比需要不停与人沟通的引导员和扫码员,这份工作显得静默而单调,且不容有半点疏忽。

默默无闻的榜样

清点、包装,然后出发再回到现场,一次又一次,范老师和高老师夫妇不说话,只是默契地配合着。这份默契,在每天的物资发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天气还不错,但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大白们还是大汗淋漓。三期最后一幢楼的居民排队进入网球场。有心人稍加注意,发现一位大白厚重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下,已是白发苍苍。

这是繆炜勤,他的太太曹式容就在距离他不远处,引导做完核酸的居民离开。从小区进入封控管理的那天起,这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就承担起了引导和说服的工作。

繆老师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是梅陇镇的第一批志愿者,是上海春城二居委第一批楼组长,担任二居委会志愿者巡查队队长十多年。而曹老师也担任所在居民楼的楼组长多年,早已与居民亲如一家。

三月下过暴雨,四月出过骄阳。老夫妻却没有一天缺席。年轻的志愿者劝他们休息,老人却说:“年轻人能做的,我们都能做。要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

4月19日,下午3点。

所有的居民都已采样完毕,大白们排起长长的队伍——终于轮到自己做核酸检测了。之后,他们帮医生收拾好东西,清理掉垃圾。

中央花园和网球场干干净净,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小区的车道,停了几十天的汽车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有野猫从路上窜过。居民们早已养成了“非必要,不出门”的好习惯。

小区正门处和商业街一片繁忙。居民们团购的物资陆续抵达,消杀、清点、搬运。还有骑着电瓶车的大白,挨着楼栋发放药品。在春城,居民可以将所需药品上报居委,居委会定期派出大白前往医院配药。

新加入的志愿者小王,第一次给居民配药。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她雀跃而欣喜地冲房间喊:“妈妈!是大白!”临别之际,她说:“大白再见!”

小王心头一热,想起李老师说过的一件小事。在核酸现场统计人数时,总有孩子很骄傲地说:“我家少一人,在做志愿者大白!”

这句话,志愿者们听到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让他们倍感骄傲。

因为在孩子心中,大白,就是他们的英雄。

没穿“大白服装”的志愿者

4月19日,傍晚6点。

范老师和高老师夫妻俩在家里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和一队志愿者一起赶到小区门口,忙碌地清点、分装政府派发的最新一批大礼包。

疫情期间,病毒传播与外来物资有着莫大的关联,而一个高效运作的物资团队,就是对小区安全最大的保障。范老师和高老师的默契,让整个派发物资的志愿者团队维持着最少的人数,却始终是最佳状态。

该分发物资了,“打满全场”的星哥摇身一变成了搬运工,等一下他还是驾驶员。下午的核酸检测结束后,他便回到居委会坐班,协助处理事务,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许多天,妻子乌日娜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动力。

星哥开车通过6号岗,和值班的文祥打了个招呼。文祥在现场收集了许多照片,他现在正将这些照片制作成视频文件。

疫情终将过去,而这些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记忆,将被永久地保留下来。

年纪最大的志愿者

4月19日,晚上8点。

小区里飘着饭菜的香味。1号楼的刘老师,一边吃饭,一边回复群消息。有邻居问,别人家领的米都下锅了,怎么我们楼的物资还没到?

这就是“异类”1号楼。核酸检测第一名,发放物资却是最后一名。由于楼栋处于平台上方,没有无障碍通道,总得等三期其他楼栋的物资全部发放完毕后,志愿者们集中起来人力输送。

1号楼的楼组长

性急的邻居在群里发问,刚好此时物资到了,刘老师马上放下筷子,组织年轻的邻居下楼帮忙。刘老师说,搬到春城这段时间,整个人都变踏实了,把这种生活态度带到工作中去,一定大有裨益。

4月19日,晚上9点。

检测异常的人员全部转运完毕。小夏在帮妈妈李老师一起做表格。志愿者群里,热闹地讨论着今天的不足,和明天的工作任务。

大家分析检测异常人员增加的原因,围绕如何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产生了一些分歧。

老党员繆炜勤站了出来,提醒大家一定要团结,“疫情防控是在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领导进行的,抗疫攻坚战如用打仗,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

上海春城的志愿者们坚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团结一心,定能战胜疫情,获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