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护胃日:胃轻瘫

2022-04-25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掌健识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一、什么是胃轻瘫

胃轻瘫是在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的慢性胃运动功能障碍,其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常见症状包括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厌食、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哪些情况可引起胃轻瘫

原发性胃轻瘫多见于儿童,成人胃轻瘫大多可明确病因,即为继发性胃轻瘫,主要分为:

01

糖尿病,约占胃轻瘫患者总数的1/3,多数在患糖尿病10年后才发生胃轻瘫,主要与高血糖抑制胃排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02

胃、食管、胰腺-十二指肠手术后,迷走神经损伤是其主要原因;

03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Addison 病等其他内分泌疾病;

04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

05

风湿性疾病: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累及胃肠平滑肌;

06

其他如肿瘤,感染、药物因素、血管病变等。

三,需要做什么检查可以诊断为胃轻瘫

除了血液学检测外(生化、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激素、免疫学指标如抗神经元抗体、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等),主要的相关检查分为两大类:

01

排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检查:

可行内镜检查明确,钡餐造影可初步排除梗阻。

02

胃排空检查:

胃电图:摄入标准试餐后,慢波活动减少至每分钟2次以下,可诊断为胃轻瘫;

胃窦-十二指肠腔内测压:主要展现胃和十二指肠动力的同步活动信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胃轻瘫;

核素扫描:是目前判断胃排空的金标准。餐后2h胃内残留60%以上或餐后4h胃内残留10%以上,即为胃排空延迟。

四、如何评估胃轻瘫的严重程度

胃轻瘫基本症状指数:是常用的评分系统,将餐后胀满/早饱、恶心/呕吐、胀气3个主要症状,并按3个级次分别记1-3分,计其总和进行评估。

另外可将胃轻瘫严重程度分为为3级:1级,多表现为轻度、间歇发生症状;2级,症状较为严重,但无消瘦;3级,不能维持经口营养,常用药物无效。可根据分级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五、哪些方法可以治疗胃轻瘫

01

药物治疗:促动力药是治疗胃轻瘫的主要药物,常用的如多潘立酮及伊托必利等,但反复使用可能出现药效减退。新近出现的普卢卡必利及TZP-102可通过促胃肠动力改善症状,适用于特发性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止吐药主要用来改善症状,但对胃排空延迟无效。

02

胃电起搏治疗:通过将电极置于腹部体表相应部位,使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可用于治疗手术后胃轻瘫伴胃电节律紊乱者。

03

胃电起搏器植入:适用于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属于有创治疗。

04

手术治疗:包括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如安置空肠造口管,胃造瘘置管等。

六、日常膳食管理需要注意哪些

合理的膳食管理对胃轻瘫的治疗至关重要。胃轻瘫患者禁烟、酒和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在膳食管理方面主要调整进食的量和频度,应减少摄入不易排空的脂肪及难以消化的纤维等,少食多餐,可增加摄入液态营养物。

糖尿病患者有效干预饮食控制血糖;长期胃轻瘫患者摄食减少,可引起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缺乏,需予以补充;中重度胃轻瘫患者必要时需要人工营养支持。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青年委员会

作者:钱慧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审核: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锡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原标题:《【掌健识】国际护胃日:胃轻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