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把胡萝卜做好吃,算我输”

2022-04-27 1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老艺术家 九行 收录于合集 #中国风物志 71个

要验证一个朋友是否居家,最好的接头暗号只有三个字:胡萝卜。最近,有位上海朋友跟老艺术家吐槽,吃胡萝卜快吃吐了。上网一查,果不其然:

物资三巨头,胡萝卜、土豆、包菜。

谁能想到,平日里逛菜市场都不带看一眼的胡萝卜,居然会凭借着8-14天的超长待机,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顶流。

△让我看看谁是胡萝卜美食家?

互联网厨房界也刮起了一股“胡萝卜旋风”:胡萝卜炒肉丝、胡萝卜炖肉、胡萝卜榨汁,恨不得胡萝卜有72变,化身“胡萝卜美食家”。

但有人就“深受其害”,凭着顽强的斗志一天吃了三顿胡萝卜后,发誓以后再也不碰胡萝卜。

胡萝卜风评被害,但它还是无辜地眨巴着眼睛,希望你不要因此讨厌它。

胡萝卜,姓胡

一看“胡萝卜”的名字,就知道它不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事实上,胡萝卜菜如其名,真的来自胡地。

约莫在5000年前,在西亚的阿富汗和伊朗一带,就已经有了胡萝卜的雏形。它的后续旅行大概分为两支:一支是生长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东方组,另一支则是生长在中东的西方组。

△胡萝卜的演化历史/ Springer Link

自10世纪胡萝卜从伊朗被引进欧洲以来,经过几个世纪的种植,胡萝卜终于被荷兰人改成了橙色,接近现在的样子。

等胡萝卜传入中国,已经是宋元时期的事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得很清楚:“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但也有人质疑,其实胡萝卜在宋代已经出现了。因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王继先等人奉旨修成《绍兴本草》,其中就出现过胡萝卜。

△新鲜的胡萝卜/ 图虫

南宋传奇厨娘浦江吴氏也在自己的食谱《吴氏中馈录》记载过一道“胡萝卜鲊”:“(胡萝卜)切作片子,滚汤略灼,控干。入少许葱花、大小茴香、姜、橘丝、花椒末、红曲,研烂,同盐拌匀,罨一时食之。”

“鲊”是一种古老的腌菜技法,就是以盐腌渍之,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欸,看来这道“胡萝卜鲊”很契合居家的人嘛,吴氏给你送灵感来了。

△胡萝卜鲊,在云南依旧有留存/ 图虫

但不论胡萝卜何时传入中国,可以肯定的是,胡萝卜在中国的旅行最先到达的是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然后再逐渐旅行到淮河和长江以南的两湖地区。

明朝大学士金幼孜就曾在跟随朱棣北征蒙古的过程中,有幸在新疆和蒙古高原一带见到过胡萝卜:“交河北有沙萝葡,根长二尺许,大者径寸,下支生小者如筋。其色黄白,气味辛而微苦,亦似萝葡气,此皆胡萝葡(卜)之类也。”

△他们在新疆一带发现胡萝卜的种植 / 图虫

其实不管胡萝卜旅行到哪,只要到了中国人的版图里,那就只有变成舌尖上美味的份。中国人在“食”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哪怕面对舶来品也毫不胆怯,在北欧人只能水煮或拌碟的情况下,不同地域的人早已交出完美答卷:

新疆人喜好用胡萝卜炖羊肉。羊肉腥膻,胡萝卜能化解其油腻之感,把羊肉焯水,加生姜、干辣椒、八角、花椒等香料煨制,加入胡萝卜,两者便一同在锅里冒出幸福的泡泡。

△胡萝卜羊肉煲,好吃到失语

其实新疆人真的很喜欢胡萝卜,不少标志美食都离不开胡萝卜的身影。比如手抓饭,除了羊肉和皮牙子(洋葱),胡萝卜就是必加的调料。在新疆,神内胡萝卜汁也是他们从小喝到大的饮料,地位相当于大白梨之于东北,椰树牌椰汁之于海南。是兄弟,就干杯胡萝卜汁。

△新疆手抓饭

△神内胡萝卜汁,新疆人的灵魂饮料

在东北,人们同样喜欢用胡萝卜搭配羊肉,一盘胡萝卜羊肉饺子,就是最美好的家乡味了。

到了江浙一带,胡萝卜又变成了柔软的“素蟹粉”。将土豆和胡萝卜打成泥状,加入香菇丝、笋丝搅拌均匀,放入锅中调味翻炒,便得出这道状如蟹粉的“素蟹粉”,满屋生香,一点也不亚于真蟹粉。

△用胡萝卜和土豆做成的“素蟹粉”

待到了四川,胡萝卜又成了“鱼香肉丝”的座上宾。选用七分肥、三分瘦的里脊肉切条腌制,倒入锅中煸炒至变色,再加上胡萝卜丝、木耳丝和青椒丝,淋上鱼香汁,一道集齐了甜酸咸辣的鱼香肉丝便完成了,又是一道干饭利器。

△鱼香肉丝

胡萝卜的最高礼遇,便是它来到了中土。

别笑,真的有人讨厌胡萝卜

胡萝卜的中土之旅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不乏有“胡萝卜滚出蔬菜界”的声音,能让它有此种待遇的,是味道。

在有些人的鼻子下,胡萝卜有一股怪味,被形容为“令人作呕的肥皂味”,蔬菜界对于它的争论甚至一度不亚于香菜。

△世上真的有不少人讨厌胡萝卜

他们没有撒谎,有人天生讨厌胡萝卜。科学研究表明,在胡萝卜里,有一种被称为萜类化合物的高浓度挥发性化合物,肥皂的味道就来自于它,但世界上只有25%的超级味觉者能闻到或者尝到,他们的舌头对味道特别敏感。

胡萝卜在过去的地位也特别低,在二战前,英国电台广播员甚至笑称其“只有驴子才会吃”。但二战后,打脸来得飞快。

△被胡萝卜牵引的驴子

战争爆发时,身处汪洋大海的英国食品有三分之二都依赖进口,如何喂饱国内4700万张嘴,成了英国政府异常头秃的问题。于是,他们逐渐把目光盯上了产量极高、易于储存的胡萝卜。

英国人把自家空军在黑夜中击落19架战机归功为:飞行员爱吃胡萝卜(胡萝卜含有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确实可以防治夜盲症)。除此之外,他们还鼓励民众在菜园上开垦种植胡萝卜、设计“胡萝卜医生”的卡通形象、开办胡萝卜厨艺大赛。

△二战期间胡萝卜的宣传海报 / Imperial War Museums

一时间,胡萝卜的产量和销量真的暴涨。到了1942年,英国甚至出现了10万吨胡萝卜的剩余,胡萝卜汁、胡萝卜酱、胡萝卜派、胡萝卜蛋糕、胡萝卜布丁就在当时出现,连小孩都拿着胡萝卜棒代替冰棒。

胡萝卜自此走上了风靡世界餐桌之路。

虽然有人讨厌胡萝卜的怪味,但不可否认的是,胡萝卜的营养价值真的很高。它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K、钾和叶酸的良好来源,还是一种膳食纤维,非常非常适合减肥。

△无数胡萝卜美食在这一时期被制造出来

如此想来,胡萝卜和刘畊宏女孩真是一对绝配,为了健康,胡萝卜冲!

如果真的不喜欢胡萝卜里的怪味,老艺术家找到了几个去除胡萝卜异味的偏方(如有不行,只怪你舌头太灵):一是打开锅盖煮胡萝卜;二是把胡萝卜焯水再做菜;三是先用盐把胡萝卜的苦水腌出来,另外还可以加醋或小苏打。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胡萝卜终结者尝到胡萝卜的美味,毕竟它真的很好吃。

玉兔们,请看过来

在与胡萝卜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段日子里,我很想为胡萝卜正名:胡萝卜真的很好吃好吗!如果你讨厌它,可能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建议亲们用“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处理。

所谓的“物理攻击”,就是搭配其他食材,把胡萝卜隐身于茫茫食材中,那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吃掉啦。

△把胡萝卜隐入茫茫食材中

比如广东的“罗汉斋”、四川的鱼香肉丝、陕西的臊子面,如果不提醒你,你是不是都忘了“胡萝卜”三个字了。

广东的“罗汉斋”,最早出现于宋代朱彧《萍洲可谈》的卷二中,“商人重番僧,云度海危难祷之,则见于空中,无不获济,至广州饭僧设供,谓之罗汉斋。”

△罗汉斋

人们去寺庙礼佛,离开时都会习惯性尝一道“罗汉斋”,旧时的罗汉斋集齐18样斋菜,演变至今天,哪怕只有三五样斋菜,都可被称之为“罗汉斋”。把香菇、木耳、腐竹、粉丝、胡萝卜、芹菜切片或切段,炒出镬气后加入调味料,便得到一道香气满满的罗汉斋。

而鱼香肉丝和臊子面的“主角”都是肉,胡萝卜切丝或切丁隐藏其中。如果把它们端出去,连家人们都夸:怎么今天有新菜了,终于不用吃胡萝卜(偷笑)。

△超级馋人的臊子面

但最好吃的还是要数素菜锅贴,好吃到头掉不是吹。把胡萝卜、包菜切丝加盐腌出水分,三个鸡蛋炒熟,拌入胡萝卜丝和包菜丝里,加入调味料和虾皮,有条件的还可以来点熟粉丝,像包饺子一样包好这些馅料,煎香后加水做锅贴。

锅盖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的灵魂仿佛像蒸汽一样得到升华:透明的饺子皮包裹着颜色分明的素菜,晶莹剔透,一口一个,它们同时在舌头里打架,难分高下,最后被降服的只有我。

△找不到锅贴图,捏成水煎包的样子也不错啊

如果你把“物理攻击”都用完了,而且还剩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挥霍,老艺术家建议你来个“魔法攻击”,直接把胡萝卜送走(不是),就是把胡萝卜做成完全看不出有胡萝卜的样子。

这种食物有很多(直接改变胡萝卜的物理形状):比如胡萝卜蛋糕、胡萝卜布丁、胡萝卜麻薯、胡萝卜珍珠……胡萝卜实在有太多的出路了!

胡萝卜蛋糕甚至可以连颜色都改变,做到眼不见为净(不是)。把胡萝卜和坚果打碎,蛋清打泡发,加入蛋黄、蛋糕粉、白糖、肉桂粉、植物油搅拌均匀,再加入胡萝卜坚果碎,让烤箱陪伴它30分钟,任其在烤箱内幸福膨胀,拿出来的时候,焦糖、坚果的香气满溢,蛋糕松软香甜,实在是治愈浓度最高的时刻。

△胡萝卜坚果蛋糕

胡萝卜珍珠和吨吨吨的快乐也是绝配,只要胆子大,胡萝卜珍珠奶茶又有何不可?

把胡萝卜上锅蒸熟,碾成泥状,加入牛奶和白糖搅拌均匀,加入地瓜粉,用漏勺状的工具碾成一颗颗小丸子,大火煮开,捞出备用,加上一大杯的冰奶茶,啊,我的快乐回来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吃胡萝卜了。

△既可芋圆又可珍珠的胡萝卜

尝试完以上的“胡萝卜变身大赛”,我真想对胡萝卜说一句:抱歉,是我太年轻和草率,真不该冒犯了您。

参考资料:

胡萝卜趣谈 王安逸

胡萝卜的历史,和如今的胡萝卜差距还挺大 高志伟

从花开伊朗到育种荷兰——胡萝卜旅行记 刘小方

胡萝卜番薯洋芋,我们餐桌上那些“外来户” 国家人文历史

当人们讨厌吃胡萝卜的时候,人们是在讨厌什么 黄安娜

二战期间吃什么:胡萝卜翻身变主食,午餐肉风靡夏威夷 黄尽穗

你对胡萝卜最深的印象是?

黄加宝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校对 | 杨 潮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能把胡萝卜做好吃,算我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