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科学精神,从一年级开始

2017-09-01 18:0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今天,中小学开学了。从这个学年开始,全国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此前,很多省份的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

一年级就要开始学科学,这意味着什么?科学课跟之前自然常识课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这会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成为另一种“奥数”吗?

科学课被提前到了一年级,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编排的变化,而是在从小培育孩子的科学精神,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合格公民。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从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新的科学课与传统自然常识课有本质区别,更多鼓励学生按现代科学规范去探索世界,而不是像之前自然常识课那样单方面灌输知识点。比如在《课标》中“科学探究学段目标”提出的相关学习要素就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提出假设,收集证据”的教学要求,这俨然就是成人正规科研的流程,不直接给孩子标准答案,而是让孩子按科学方法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续了五四以来的“赛先生”精神,也是在培育孩子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标》始终贯彻着科学研究方法论,就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以观察、记录、简单的动手实验为主,让孩子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科学精神不是刷奥数题,不是解题套路,而是一种理性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中国的数学教育,一直是国人的骄傲,甚至奥数搞成了全民运动;但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能力,却一直受到质疑,这才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一年级开始学科学”,让刚入学的孩子就学会使用科学思维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让孩子明白标准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对应试教育的纠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甚至很多时候是由其他科目老师代课,相当多的老师本身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会让科学新《课标》的落实遭遇不少困难。

但是,这次“一年级学科学”的课程设置,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科学精神不等于刷题、背答案,而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这将改变很多孩子的未来。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