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活中,人人都是川剧“变脸”大师

2022-04-27 16: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平原 神经现实 收录于合集 #周周发 102个

文献:Anna K. Zinn, Aureliu Lavric, Mark Levine, Miriam Koschate, Social identity switching: How effective is i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01,2022,104309,ISSN 0022-1031.

DOI:10.1016/j.jesp.2022.104309.

作者:平原 | 封面:Jesus Amador

社会身份是我们所属的各种群体和类别成员,为我们提供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我们既是子女,也可能是父母、员工、朋友、甚至某个明星或某支球队的粉丝。

那我们在这些身份之间的转换是否快捷呢?先前的研究对人在头脑中切换不同身份的能力知之甚少,但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多个认知任务之间的切换会导致大量的执行成本,表现为较长的反应时和较高的错误率——即“切换成本”(例如,Rogers & Monsell, 1995)。因此,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任务转换范式,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进行了几项研究。

在测试中,参与者必须快速将单词和图片分类。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思考一个特定的身份,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让参与者按照人脸年龄给图片分类,鼓励其把自己想象成“年轻人”,并以此方式完成几次社会身份转换。实验中,被试身份转换后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并不逊色于在同一身份之间的反应时与正确率,这表明人们在社会身份转换上是非常灵活的。

- Edric Tran -

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了解适应新身份和社会身份转换之间是否有差异——即将新的社会身份整合为我们自己和我们其他社会身份的一部分的过程,是不是一个特殊的初始阶段。为此,除了两个已有的社会身份——国籍(英国人vs德国人)和年龄(年轻vs年老)——该研究还创建一个基于“最小群体”成员身份的新身份(蓝色团队;红色团队),要求参与者记住人们的面孔图像作为一个新形成的群体的成员,研究人员鼓励参与者把这些人将他们自己视为“蓝色群体”的一部分。结果表明,新身份和现有身份之间的切换也是无缝衔接的。

埃克塞特大学的安娜•辛对此表示:“最近几年乃至几十年,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所以人们不得不更频繁地在不同身份之间转换。由于疫情,现在有更多的人在家工作,因此他们不再有从家到工作的缓慢转换通勤。我们的研究,旨在发现快速激活不同身份是否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我们惊讶地发现,人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切换身份,没有明显的困难。”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能力可能也有不利的一面,即我们可能无法控制这种转换。对于在家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时保持职业身份可能很重要——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你很容易被其他身份所干扰(比如办公时突然闯入的猫猫,可以让打工人秒变猫奴,转眼就乐不思工作)。

该研究团队的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探讨是否可以采取措施,如在家里有一个专用的工作空间,以限制这种无缝衔接的困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谢绝转载到其它平台。如需开设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规范。公众号改版,星标“神经现实”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原标题:《生活中,人人都是川剧“变脸”大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