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一个普通人,为什么要学数学?

2022-04-29 0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果说,由于某种不知名Bug,导致地球版本回档到你高考的时候,GM为了补偿国服区玩家,可以随机去掉一门主科考试,你会去掉哪科?

如果是我,我必选数学,因为实在太它喵的难了。

语文考试就算我不会,起码我还能楞答,把题全写满,善良的老师多少还能给点卷面分。英语我不会我起码还能按照两短两长选2B,参差不齐选4D的口诀混点分。而数学考试,答不上来就得空着。也许生活会欺骗你,爱情会折磨你,但数学不会,不会就是不会。

小学学数学,我一直纳闷,为啥非要把鸡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那兔毛不沾鸡屎吗?为啥往水池里放水还要打开排水口,这不浪费水资源吗?小时候的应用题一直让我对这个世界有着深深的误解。

后来上中学,什么数形结合,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对我来说那就是紧箍咒。自打那年夏天在数学课上弯腰捡了只笔就再也没听懂过数学课。

数学老师说过,从小好好学数学,不然长大了连个数都算不明白,谁以后天天出门在身上带计算器。等我长大后...

所以,我一直觉得数学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世界上也存在另外一群人,反正我是get不到的,他们认为数学是一件美妙的东西。

就像北大数学系的招生宣传片里说的:如果宇宙有一种通用语言,那一定是数学。

在《星际穿越》里,诺导浪漫地把人类的生死存亡与能否解开一个数学方程式联系在一起。这就很像大刘的《乡村教师》里,行将就木的乡村教师居然可以通过让孩子学习牛顿三定律而拯救地球。

虽然说艺术创作略有夸张。但U1S1,数学确实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世界,IT、建筑、机械、人工智能,现代社会目之所及的科学成果都以数学为基础。说数学就是人类世界的底层代码,是一点也不过分呐。

话又说回来,我就是个社畜啊,平时看看鬼畜,看看洗牙视频什么的,我也不搞科研,数学对我来说还是用处不大。反正我就是对数学饱含满满的恶意,直到前段时间同事拉着我去出差,见到了山沟沟里的数学老师,我原地开悟,是我格局小了。

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一直以为乡村学校都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样子。其实山里孩子学数学没有那么苦大仇深,老师也不会一脸憋屈的天天给孩子打鸡血,说什么学习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以后要要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世界之类的大话。

老师会强调走出大山的方式不只一种,学数学并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仔细想想,这位老师说的对啊。学数学本身就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情。

数学凭借的是大胆猜想和谨慎求解,最忌讳的就是急躁和虚假,急了算不出答案,做假求不出解。而且我没听说哪个富豪是通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登上财富榜的。

相反的,每天用数学最多的恰恰是市井小人物。卖菜的用数学算账,在工地搬砖的用数学测量。前段时间,一个木匠师傅在业主家里用三角函数教石材老板做人的视频火了。石材老板计算弧形阳台要用多少石料,木匠师傅用简陋的工具精确的计算出了结果。

反正我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石材老板原地石化了,业主也是那种你给我弄好就行,咋算的我不管的态度当场尬住,而我看完则是:数学真牛!

你跟我说学数学会赚大钱?我不信。你跟我说学数学会改变人类命运?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信。但是数学让这位老木匠在生活中过的更踏实,正所谓有一技傍身闯荡江湖,起码也能讨个安稳生活。

说到底,学数学不功利其实是指,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建立一种思维习惯的过程。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诶,说到点上了。你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而数学逻辑其实是一种应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最经典的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应该就是曹冲称象没错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称几头猪也得三五个人按着猪,防止它跑了,更别说称大象了。谁能想到称量活物居然可以这么玩儿,欸嘿,曹冲就想到了,把大象替换成石头,这不就是数学逻辑中的等量代换么。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被数学思维如此简单的化解。

通过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也能通过数学的思维发现生活,日本有一部沙雕剧,讲的就是一群不良少年用数学复活大哥,也改变自己的生活。

设定就很扯,在一次斗殴中大哥挂了,痛失大哥的不良们还没等从悲痛中缓过神来就捡到了一本黑魔法书,里面写着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方法。

这,还等着干啥呢,复活大哥啊。但都是不良,谁也不比谁学习好,魔法书里写的方法虽然看懂了但又好像没懂。比如要画个炼成阵,要在在两个同心圆的内圆里内画个五芒星,顶点指向北方。明白,但,啥是同心圆。

然后别人家的不良劫道,要不劫财,要不劫色,这几个学渣劫知识,路上拦下个学霸开始问人家什么是同心圆,后来的剧情,也就能想到了。不良们一脸狠相,然后特虔诚的学习数学知识。

大哥还没救成,知识倒是学了不少,学完液体浓度计算知道了饮酒要适量,回家总绕远,用三角函数找到了回家最近的路。再后来就是大哥成功救活,不良也改邪归正了,在数学的影响下,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这当然是影视作品中勾勒的美好。但数学对人思维的塑造,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数学,不仅仅是求出X等于多少,还要能指出为什么。逻辑的运用,难题的拆解,总会沉淀下来。就像网上流传的那句话,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在数学上也有所体现。哪怕有一天你不学数学了,数学的思考方式依然会跟随你一辈子。

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是天生就喜欢数学。如此说来,很多人热衷于拼魔方,解数独就说得通了。

我曾经diss过数学很好的理科生,说他根本不懂得语言的美好,然后他居然diss back说我根本体会不到数学的魅力。也许这种魅力也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吧,比如去年意外走红的韦神韦东奕。

一瓶大水和一袋馒头,不修边幅的形象,面对镜头还有点羞涩,无论如何我也没有办法把他与高端人才,清华教师这几个字眼联系到一起。虽然韦神对物质生活持佛系态度,但他的精神世界恐怕要丰富得多。韦神痴迷于算和解,在与数学题的博弈中韦神可以体会到纯粹的快乐,而我只有无尽的空虚,可能这就是世界的参差吧。

或许有一种可能,哪怕只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思考数学时,仅仅是出于兴趣?而这个瞬间迸发的火花,如果加以恰当的引导,说不定就能塑造一些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思维。

3月29日,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发起的首届数学“怀新奖”正式颁发,评选得到中国数学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宁夏的五位中小学教师获奖。这是一个旨在发现、鼓励、并支持基础教育阶段的优秀数学老师,肯定其为数学普及、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颁发的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首个面向数学基础教育的奖项。

培根说过,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数学其实是一种科学思想,用不断的猜想和证实去一点点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学数学不会使人更伟大,但却可以使人更完整。

- END -

原标题:《一群不良少年劫持女同学,竟为了……学数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