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在耶鲁大学的课堂上,分享中国人象共处的经验

2022-04-29 18: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陆 中南屋

小陆是耶鲁大学环境管理硕士一年级的学生。2021年,她曾在中南屋开展过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工作。最近,她在耶鲁大学的课堂上,给外国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我想,她的这段经历,对于我们去思考“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可能有一点点的启发。于是,我特地和她约稿,想为你分享。

Enjoy:

在耶鲁环境学院的第一个学年结束之际,我终于来到了来到了心心念念的Yale Myres Forest——我们学院一片7000亩的森林。说是周末field trip,其实是学院组织的关于自然保护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的一个工作坊。

▲森林营地一角

工作坊的教授叫Amy Vedder。她来自我这个学期最喜欢的一节课:Conservationin Practice(保护学的实践)。Amy和她丈夫的故事一直令我敬佩和向往——他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做了四十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我们上课分析的案例都是他们亲自做的项目、甚至是自己建立的保护中心。

这次Workshop跟以往不同:Amy不用自己的案例了,而是让全班同学各自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自然保护案例,最后由她选择出三个案例,来作为课堂研究与分析的对象。

我提交一个什么案例好呢?

马上,我想到了自己在中南屋做过的两个项目:在肯尼亚和我国云南,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肯尼亚是关于人和狮子,云南是关于人和大象。

这个关于“人兽冲突”的话题,也是保护学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利益相关方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则是保护学领域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如果能学会用这个方法来分析自己做过的项目,更深入地理解它们,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于是,我找来中南屋同学们以前发表的一系列调研文章,“激情澎湃”地写了一个案例。

我提交的案例居然被选中了!

▲我写的case

01

用专业方法分析自然保护工作

利益相关方,简单来说就是和保护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主体。理解他们,对于理解一个保护项目如何开展非常重要。

我最终选择的案例是关于中国村民与野生大象如何克服困难、和谐共处的案例。

中国境内现在有300多头野生亚洲象。而我分享的这个例子所在的云南村庄,就长期“居住”着40多头。大象会时不时进入村民的生活区域,在农田吃庄稼、伤害牲畜、破坏房屋。而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保护野象的安全,当地政府和林业局都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险赔偿机制。

▲大树脚村的象群|图源:鲁樾宬

在这个例子里,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就是村民、村委会、林业局、政府以及为村民提供财物保险的保险公司等等。

我们在三天时间里,系统性学习了在保护工作中如何界定利益相关方,用何种形式与各方交流合作,如何理解各方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力,如何促进各方之间的工作并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等等。

因为大象实在是太聪明太智慧了,而且对于生态系统、人类生活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所以我们组把大象也作为利益相关方一起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把大象当作一个动态的有需求有思维的群体考虑进来,对于保护工作展开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

Amy肯定我们的大胆创新:“这是我这几年教课以来,第一次看到学生把非人类的利益相关方融入进来,你们的分析说明了这很管用。”

我们在分析各个利益相关方对保护决策的的影响力等级时,对于大象的位置争论了很久:因为大象并不能发表意见修改政策,等级也应该是最低的;可是所有对村民和大象的保护赔偿策略都是由于大象的存在而展开的,因此我们最终决定把大象放在了第二层,仅次于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中央政府。随后依次为地方政府,林业局,保险公司,NGO和尚未落地的生态旅游公司,最后是力量较为分散的村民。

▲处于第二阶层的大象,是各个利益相关方工作的核心

在各个分析框架中,我们讨论最久的就是雷达图(radar chart)了。而这也让我们又一次重新思考了大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地位。

根据我的理解,雷达图最简单的解释方式,就是游戏中人物的各种武力值防御值等等。每个相关方就是一个游戏角色,对于影响政策的动力、权力、资源等等就是每个角色的各类数值。

我们围绕农田保护管理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关于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和社区赋能,村民、保险公司和中南屋的动力值都能达到满值4分,而能力和资源则相对薄弱;相反,林业局对于政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能达到3至4分,而驱动力却不足——毕竟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林业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而大象则由于缺乏理解人类政策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各项数值的都只有1。

▲讨论了一整个下午的雷达图

我们得出这些结论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就这?”,似乎不需要经过这一套分析流程也能想到。但是仔细一想,通过分类和量化各类因素,我们原本对于整个问题碎片化的理解变得系统化了。通过雷达图,我们实际上进行了一次管理学常用的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在完善农田保护政策的问题上,其需求来自村民和民间组织,但实际的制定和落实则需要政府机构来推进。同时,村民们对农田损坏的主动应对能力,又需要依托民间组织的经验和影响力来提升,如开发公益农产品等。政府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政策进行协助。

最后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这几天所用到的各种分析工具。这些工具都有着共通的局限性,即都会受到保护问题和分析人主观想法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分析雷达图的时候,如果问题是如何完善保险机制而不是农田管理,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但是,主观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各个利益相关方都从自身角度出发时,使用这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工作的缺口,并与其他相关方更好地的协作。

▲进行利益相关方分析

02

“讲好中国故事”

之前其实我就知道,一些外国人在动物保护话题上,对中国人有些许刻板偏见;与此同时,我也听过一些中国人说过:“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他们就是想抹黑你。”

所以这次分享案例之前,我也有过担心: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愿意听我讲和中国相关的故事,或者是否会只从我讲的东西中抽取部分信息,断章取义地理解中国人、中国上上下下所做的动物保护工作。

然而,实际分享下来,我发现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和我一组的同学是一个印度小姐姐和一个学了十几年中文的白人小哥,听完我的一系列分享,他们都表示很开心了解到我国花了这么大努力去保护亚洲象。

▲我和我的亚洲文化狂热爱好者小分队。看似幼稚的涂涂画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学到了很多!

并且,他们对中南屋为当地村民推广的公益农产品“野象茶”非常感兴趣。这款茶叶通过经济赋能的方式,让村民理解亚洲象能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从而促进人象和谐共处。

我还分享了云南当地政府其他的保护措施:比如云南多地采用了替代性食物源基地,种植一些大象喜欢吃的植物(玉米、甘蔗等),从而把大象从庄稼地吸引走,减少对村民的干扰。同学们都说第一次听到这么“genius”的保护方式,于是我也更加起劲地给他们安利。

几天下来,我发现许多偏见可能只是来自于不了解。如果我们共同为了更美好的世界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真诚地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思考,就一定能减少不同群体、地区、和国家之间的隔阂。这对于环境保护和其他所有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最后,不得不说,三天两晚时间实在是太快了。虽然课程紧张,但是在森林里上课一点都不觉得疲惫!我们在阳光底下画着分析图,在课后去森林里寻找海狸和山猫的痕迹,在湖水中划着小船吃早饭,在夜晚裹紧小毯子聊人生聊理想。

这次我只探索了一点点小角落,希望下次来到这片森林的时候,能走走更野的步道。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更多的课堂中分享中国的动物保护故事。

▲在森林边的湖水中划船

原标题:《我在耶鲁大学的课堂上,分享中国人象共处的经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