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美山东 奋斗有我 |“大工匠”王阳阳:对质量追求极致,为用户生产“艺术品”

2022-05-02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10秒判定空调故障点;4分钟23秒装配一台空调器室内机;17项重大创新发明被推广应用;连续3次获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冠亚军;继“齐鲁首席技师”“青岛大工匠”“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后,近日再次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年仅33岁的海尔首席技能专家王阳阳的成绩单。

当人们对于劳模、对于工匠的印象还停留在花白头发和厚底眼镜时,王阳阳用自己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我们领略到了新一代大国工匠的风采。

每天多练1小时,4分23秒就能装一台空调外机

王阳阳的故事,从一部名叫《首席执行官》的电影说起。

电影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艺术化地呈现了海尔从濒临倒闭的国营冰箱厂成长为全球知名家电企业的故事。片中,张瑞敏抡起锤子砸冰箱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当时那个19岁的农村少年。

“当时就和同学相约要一起到海尔,去实现电影里年轻张瑞敏的梦想——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2008年,经过各项考核和层层筛选,王阳阳如愿加入海尔。

3个月的实习培训、3年的岗位历练,王阳阳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组装、电装、焊接……一台空调从零部件到组装成整机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10多组模块、30多个零部件,王阳阳熟悉到蒙着眼也能完成组装,一个螺丝都不会装错。

2011年,在青岛海尔集团空调技能装配大赛中,王阳阳一举夺魁——他用4分23秒组装完成一台空调室外机,而一般的熟练工人要用20多分钟。

荣耀背后,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勤奋与付出。在师带徒的岗位历练中,为了争取练习机会,尽快提高自身技能,王阳阳每天下班后主动请缨,包揽了收拾工具和打扫工作。他说:“当时工厂是晚上8点下班,9点厂房断电,我就利用这1个小时的时间练习技能,厂房断电后,我再打着手电收拾工具、打扫卫生。”

正是凭着这股钻研劲儿,王阳阳快速地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高级工。

10秒即可判断空调质量,“火眼金睛”源于“魔鬼训练”

2012年,通过竞争上岗,王阳阳成为海尔空调工厂的质量保障员。

“只有熟练掌握空调生产的所有流程,才有资格成为质量保障员。”王阳阳自称是“空调质量的守门员”。

从装配工升级“把关人”,从不服输的王阳阳开始对自己“魔鬼训练”。他潜心研究涉及75个岗位、上百道工序的空调组装全流程,通过日常总结和摸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部普通空调室外机从组装完成到下线需要16秒钟,而王阳阳10秒内便可判断出空调质量性能,哪怕没有任何检测工具,仅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也能精准地发现空调器故障,且分毫不差。

2015年,青岛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年仅26岁的王阳阳作为海尔公司代表参加空调器质量检测竞赛。面对同行业各路强手的挑战,人生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比赛的他因为紧张发挥不佳,第一轮差点被淘汰。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赛后总结经验,连夜进行几千次反复练习,最终实现逆转,在近50名选手中勇夺第一名,被授予“青岛市技术能手”称号。

就这样,王阳阳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连续3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空调器装配、检测竞赛项目的冠亚军。

攻克多个“业界顽症”,转型知识型匠人

“如果你真正热爱一样东西,就会甘愿为之付出。”王阳阳说,干空调器质量检测是一份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质量保障是产品生产的关键,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产品和用户的压力,但却甘之如饴。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海尔集团率先实施互联工厂战略,迫切需要一线员工由操作型向知识型员工转型。王阳阳再一次投入时代洪流,不断丰富自我,用5年时间完成了专科和本科教育,并先后取得空调器检测、空调器装配2项技师证书,为成为“大工匠”积累了必要的技能+知识储备。

在这期间,王阳阳还多次创新性地提出新生产方式和检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空调“静置检漏”检测方法。一部空调生产出来后,一般很少检测冷媒是否泄漏,或者由于工序繁琐仅仅进行抽检,造成部分不合格产品出厂。王阳阳发现这一弊端后,经过与同事、专家研讨,提出在空调室外机从下线到入库前这段时间,利用机器探知包装箱内气体成分的办法,检测冷媒泄漏问题。经过多达26次的方案验证,这一技术最终在海尔空调产业线得到推广复制。这一创新发明也因解决了行业难题,被亚太质量组织授予“刘源张一线工人质量贡献奖”。

王阳阳还十分重视从用户体验中寻找产品改善方向。为此,他经常前往到空调卖场或用户家中调研。有次,碰到一位用户说家中空调有细小声响,他便主动提出上门查看。经现场勘察,王阳阳发现“不是噪音问题,吹风时偶尔有轻微的‘嗤嗤’声,虽然符合噪音值要求,但确实会让人不舒服”。现场的初步检查并未发现问题,这更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干劲儿,在得到用户许可后,便将空调搬回厂里,加班加点逐个检测零件,最终发现“罪魁祸首”是一根比发丝还细的“毛刺”。此事之后,王阳阳又一次研究创新检测方法,要求所有塑料件必须光滑、零毛刺。

2018年,他还牵头研究攻关生产线质量信息化防呆防错项目。在经过多次失败后,他和同事大胆舍弃现有经验,开拓思路,最终实现产品质量全流程信息化管控,检出率达到100%。该项目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2018年中国质量标杆”荣誉,并在全国推广。

从2008年至今,王洋洋和团队围绕新产品技术难题完成课题创新攻关2个,创新改善30多项,已在申请专利7个。其中20多项重大创新发明改善被采纳推广,为海尔创造经济效益1352余万元。与此同时,王阳阳还根据自身经验编写了26份手册,累计培训416人次,其中5人成为技师,21名成为空调检测类带徒能手、11名成为装配类带徒能手。

2021年,王阳阳的创新工作室被青岛市总工会命名为“青岛大工匠王阳阳创新工作室”。

“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落到实处就是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走在用户之前,由生产‘精品’变为生产‘艺术品’。”面对荣誉,王阳阳没有自满没有骄傲。他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当然,他也会一直在生产一线,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工匠,不过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

编辑:周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