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榜样!这18人获评2021年度南昌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2022-05-02 23: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南昌大学

有这样一群青年教职工

他们立足岗位、勇于创新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攻坚克难、屡获佳绩

经个人申报、单位资格审核与民主推荐,校团委、校工会召开评审会组织专家评审,18位同志脱颖而出,荣获2021年度南昌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来和小南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李洋 党政办公室

李洋,女,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4月生,中南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党政办公室外联科副科长。

作为办公室岗位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她始终坚持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大事大考中砺炼成长。留校过年,坚守岗位。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她选择留校过年,除夕仍坚守工作岗位。以文辅政,服务师生。2021年她共协助召开校长办公会21次、校党委常委会23次,共收集议题300余个,与相关部门对接800余次。围绕重点,助力大庆大赛。为精准做好大庆大赛工作,她始终要求自己“点对点”“实打实”,逐一核对办学百年系列活动数据3000余项,制作发送感谢信400余封,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参与嘉宾接待工作30余次。

杨晓莉 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晓莉,女,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8月生,兰州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专职辅导员。

工作中,她充满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每周至少下寝室一次,每两周下课堂一次,每三个月与所有学生谈心谈话一次。她与学生24小时不断线,学生无论在何时联系她,她总会第一时间做出回复。她秉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采用“书信”模式,以贴近学生的语言,为学生撰写“一封信”,做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她所带学生及学生集体多次获得南昌大学“最美大学生”“先进班级”“百佳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全国专业性学科竞赛上获奖达百余项。她还参与省级课题三项,校级课题两项,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成志策 经济管理学院

成志策,男,汉族,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

教学方面,他每年均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获得学校“授课质量优秀提名奖”1次,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教改论文,主持1项教改课题,主持1门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科研方面,他在CSSCI、SSCI期刊发表2篇论文,出版1部专著,主持2项省级课题,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他担任本科生导师、前湖学院导师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竞赛及科研项目;社会服务方面,自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他努力完成好专业认证、专业评估等各项工作;党建方面,他积极做好支部组织工作,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次。

王珅 物理与材料学院

王珅,男,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5月生,南昌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物理与材料学院学科与科研(研究生管理)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专职辅导员。

他立足岗位,连续3年获南昌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他担任宣传员,3年2获南昌大学年度优秀宣传员称号;他指导社会实践,队伍曾获得江西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个人获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他加强理论研究,获批南昌大学202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辅导员研究),撰写的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度南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他推动打造楼栋育人阵地,升级空间1000余平方米,学生可借用房间数比改造前增加150%,公共活动空间面积增长近5倍,可供使用社区楼廊文化墙体面积增加近400余平方米。

于龙昆 先进制造学院

于龙昆,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先进制造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主任。

他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成绩斐然。2021年,他带病完成《工程光学》网课录制,该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并已上线优课平台,同时多次指导学生参赛,获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3项。他在冷门领域作出了原创性成果,科研上不追求论文数量,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授权专利4项。作为专职教师和兼职辅导员、班级导师等多重身份的他,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在专业课堂、导员班会、走访宿舍、单独谈心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并连续2年获优秀班级导师称号。他重视专业建设,在与学校、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测控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2020年“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并在2020年获批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谭潭 信息工程学院

谭潭,女,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10月生,南昌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

从2015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她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共带29个班、737名学生,积极引导学子践行“四自教育”;她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曾带领6支实践团队、50余人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曾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所带团队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她积极提升自我素质,结合工作撰写多篇论文,获2021年江西省“最美辅导员”称号,2021年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特等奖;她创新思想引领形式,率先在二级学院搭建新媒体工作室,创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激励他们奋勇担当。

黄小林 食品学院

黄小林,男,汉族,群众,1988年5月生,南昌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

他长期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立足食品安全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服务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先后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金奖和铜奖、江西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

李昆 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昆,男,汉族,群众,1988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结束了在北京十余年的求学经历,毅然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上,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主持教改研究,指导学生参赛获国家二等奖;科研上,勤奋耕耘获批科研项目 7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余篇,获赣江青年学者称号;在专业建设方面,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和学院分配的各项任务,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良性有序发展。

吴斯亮 工程建设学院

吴斯亮,女,满族,中共党员,1987年11月生,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硕士学位,现任工程建设学院讲师、教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及辅导员。

她始终把党员身份牢记心中,勇做先锋,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争创佳绩。百年校庆为校友定制文化衫和纪念册,组织师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全身心投入3个专业评估认证,用心做好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家校联合,保驾护航。8个班222名学生,她建立信任式家校沟通模式,为学生安全稳定,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主动请缨,服务社会。2020年疫情,她主动报名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对接高新区心理帮扶百余人及社会人员30余人,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转危为安。

林辉 基础医学院

林辉,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南昌大学毕业,博士学位,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现任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纪检委员、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

工作上,他兢兢业业,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科研上,他潜心钻研,致力于研究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究炎症反应如何驱动异位骨化的机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获得江西省自然三等奖1项。教学上,他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主持教改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科研素质提升活动并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Nature旗下期刊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做学生的科研领路人。

陈路遥 第一附属医院

陈路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11月生,解放军医学院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他师承中科院张旭院士,钻研泌尿系统肿瘤疾病,坚持医德求厚、医术求精,参与微创手术救治2000余例泌尿系统肿瘤病患,用仁心和汗水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他不忘初心、服务人民,参加公益义诊和城乡帮扶工作十余次,组织并参与数千例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及科普工作,收到感谢信及锦旗100余封。他毅力攀登科研高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27篇,累计SCI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江西省卫健委项目1项,南昌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谢川 第一附属医院

谢川,男,汉族,群众,1988年2月生,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杰青优青”培养对象。

他出生医生世家,传承医道,从小立志从医,不忘初心,选择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他潜心学术,师从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吕农华教授,致力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试图阐明发病机理,攻克世界难疾;他硕果累累,长期从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5项,累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受邀在欧洲幽门螺杆菌学术年会(EHMSG)、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等国际会议上发言。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成员,执笔《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研究成果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欧阳陶辉 第一附属医院

欧阳陶辉,男,中共党员,1988年09月生,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西省高层次专业人才,江西省科技专家库成员,江西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人才,青年文明号号长。

他师承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陈坚教授,在同济医学院用十年光阴攻读本科、硕士、博士。他不忘江西这片养育他的故土,毕业之际他婉拒了留在同济的机会。毕业后,他走进课堂,为大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他追求医术,崇尚医德,凭过硬的医术和“菩提般”的仁心挽救不少患者的生命。他重视科室集体,组织策划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他醉心学术,努力攀科研高峰,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6项,省级自然基金2项,省厅级项目2项,已发表中英论文30余篇,其中在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近20篇。

戈进 第二附属医院

戈进,男,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10月生,南昌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他本科、研究生都就读于南昌大学,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博士毕业后,凭借出色的表现进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工作期间,本职医疗工作完成优秀,医风优良,获得科室及同行好评,而且具有鲜明的临床技术个人专业技术特点。同时积极开展人文医学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医疗公益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患者,获得好评。积极主动完成医疗下乡、扶贫等公益志愿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医学本科生和医学规培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此外,科学研究任务同样未落下,去年连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卫健委科技计划的资助。

吴添龙 第二附属医院

吴添龙,男,汉族,群众,1988年7月生,南昌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江西省骨科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省椎间盘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南昌大学微创骨科研究研究员,江西省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鄱阳县人民医院特聘导师。

他参加工作至今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用无私奉献的品德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患者、科室同事以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他的临床工作以脊柱为专业特色,重点研究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畸形的高风险矫形手术,治愈了大量的脊柱疾病患者。以第一或参与作者共发表文章51篇,其中SCI 26篇,中文核心期刊25篇,最高影响因子14.593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4项,新型专利9项。

王燕玲 第二附属医院

王燕玲,女,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7月生,赣南医学院毕业,本科学历,现任第二附属医院东湖综合ICU主管护师。

毕业后主动提出留在综合ICU。综合ICU是一个要求现场处置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室。她不畏艰辛,每天忙碌在临床一线,除了对患者日常生活护理,还需负责危重病人的治疗及心理护理。为提升业务能力,主动申请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潜心学习、努力钻研,最终荣获理论考试第二名、临床个案报告优秀奖。她积极协助科室开展各项新技术,如人工肝、ECMO等。始终秉承“以为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廖英达 第四附属医院

廖英达,女,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11月生,赣南医学院毕业,本科学历,现任第四附属医院中医科主管护师。

她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一直服务于临床一线,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受到患者及同事的一致认同和称赞。她利用工作之余上门为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延伸护理长达三年余,风雨无阻,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期间她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主动申请进修学习,取得了全国骨科专科护士证书,并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并荣获省级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个人优秀奖、荣获“优秀护士”称号等多项荣誉。

邹琼 附属眼科医院

邹琼,女,汉族,中共党员,讲师,1987年9月生,南昌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附属眼科医院功能检查科主治医师、讲师。

她始终坚守医者仁心,术精为先的信念,选择了最具挑战的小儿眼病方向,并到全国各地学习汲取经验。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以眼科专科联盟的形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和诊治网络体系。她所在的团队率先在江西独立开展小儿广域眼底血管造影、儿童眼底病的激光和手术综合治疗等,治疗重症ROP患儿300多例,成功地化解了这些儿童失明的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该团队将引领全省儿童疑难眼病的诊治。她潜心钻研,于2021年8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1篇。

不负韶华凌云志

逐梦青春正当时

和小南一起

向这些“青年岗位能手”学习!

疫情防控专栏

原标题:《榜样!这18人获评2021年度南昌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