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线讲述】人生随处有微光,需要你去追

2022-05-02 2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上海的这场防疫攻坚战,从打响之日起,我们陆续接到了“时刻准备进方舱”的通知。

从实习到工作,一直都在口腔门诊做小护士的我,对于即将面临全新的工作,有不安和忐忑,还有一点焦虑……

但从未有过动摇。

讲述人:嘉定区牙防所护士 刘彧彤

出征—— 时刻准备,从容出征

4月3日,第一轮出征召集令下达——牙体牙髓牙周科选派3位护士进方舱。科室所有护士都举手报名。这一刻,如何从17人中选出3人让科主任和护士长犯了难。

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理由:单身的妹妹们认为自己没有家庭的牵绊,应该冲在第一个;当妈妈的姐姐们担心“小妹妹”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应该让“贤惠”的她们先去;有过手术室和急诊工作经验的师姐,认为自己的感控和应急能力好,要先去探路……

在激烈的讨论下,最终决定由金姐和嘉凤两个有临床病房工作经验的姐妹带着我这个没有后方牵绊的单身护士组成科室第一支“方舱小队”。就这样,我们仨和牙防所其他科室的七位姐妹共同组成“兴荣十小只”团队,代表我嘉牙防首批进入兴荣路方舱医院。

科室姐姐为我们剪掉了长发、家人们帮我们收拾好了行李、领导和同事还往我们的行囊中一次次地添加他们所能想到的各种生活用品、零食、水果……

4月4日的凌晨两点半,我们三个“蹑手蹑脚”地拖着行李,准备出发了,为了不吵醒熟睡的同事,我们没有开灯。当走到科室门口的时候,门诊、大厅、走廊的灯突然全部亮了。回过头,我看到了科主任和护士长,看到了科室所有的驻院同事……一群人把我们送上了大巴车。

透过车窗回头望去,看到他们一直站在原地向我们挥手,开车的后勤师兄说那是“送嫁的表情”,瞬间我们都大笑起来,眼里含着泪光,心里想着出征前的殷殷嘱托。

出战——有备而来,渐入佳境

4日凌晨到达兴荣路方舱后,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方舱设置、工作内容以及穿脱防护服流程,然后原地休息等待下一步的工作指令。

虽说是有备而来,但是第一次面对正面“战场”时,还有很多“措手不及”的小事发生。比如,我们高估了暮春时节午夜到黎明的温度;比如说手机充电器、干粮都打包进了行李里,但行李又不能在舱里开箱……冷了,我们只能抱团取暖;饿了,我们靠彼此分享吃过的美食“画饼充饥”;手机没电关机了,我们看看窗外的晨曦……终于,迎来方舱工作的第一条备战指令——“姐妹们,准备回酒店,休整后开始战斗!”

4月5号开始了我的第一个中班。认真穿戴好所有“装备”,通过院感老师们检查认可后入舱。“嘿,你是D区的中班嘛?过来录资料”,隔着护目镜和起雾的面罩,我模糊地认识了我在方舱里的第一位师父兼搭档。一位大白姐姐把我领到病人入口的电脑前,交给了我厚厚的入舱登记单,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登记系统。在3层手套的操作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个中班很快就过去了。回到住处,洗漱,整理完毕后已经是清晨五点多了。

在方舱领导的带领和指挥下,在同事们的互帮互助下,我们很快便进入了严肃紧张的工作状态,生活物资也很快为我们配备齐全,所有杂乱都按下了删除键,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渐入佳境。

战斗 ——面对困难,逐个击破

早晚冷风瑟瑟,中午酷暑难耐,很多战友早日班出舱已是全身湿透,而中夜班的姐妹们却纷纷裹着羽绒服,每每接班遇见就会相互调侃:“谁说我们丢了春天,我们明明拥有了四季呀!”

舱里的同事都是不同单位的医护,本来都相不认识,再加上统一的穿戴和配置,更加无法确认你的战友是谁,是什么角色了。在不断的磨合与配合中,我们从身材、声音、步态、习惯中可以瞬间识别,有时候不知道眼前路过的大白叫什么,但是肯定知道他(她)是几区的什么班,分工是什么。于是,就像我们彼此开玩笑说的那样,“看不到眼神,也能确认对的人”。

进舱的一个礼拜,我的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飞速成长。在嘉中心,嘉中医,安亭医院的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口腔专业出身的我从没什么临床经验的“口腔小白”速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做好4个班工作的“方舱大白”。

这段经历中,我收获了快速学习消化新工作的能力和快速调整身心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困难,我们可以乐观起来,可以强大起来,可以团结起来,可以将它们逐个击破。

就像《理想照耀中国》里所唱的那样:“每一刻平凡的心中点亮希望,哪怕经历苦难历经风浪,用信念挺起民族的脊梁,血脉流淌心潮激荡,让每个脆弱的生命学会坚强,才会心里有梦眼里有光,无悔青春如歌 用爱传递薪火,满天星光闪烁 汇聚灿烂银河。”

意外 ——有过害怕,但会勇敢

还记得那个闷热难耐的上午,在为客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一位大哥没有忍住鼻拭子的酸疼,直直的将喷嚏喷了我一整个面屏。那一瞬间,说实话,我有点心慌。

是中医医院的甘薇老师第一时间将我拉到一旁,传唤来院感老师,对我进行初步消杀。

酷热、恐惧、慌张……经历了类似一过性休克的体验:知道很多人在跟我讲话,但我就是觉得他们离我越来越远……缓了一会后,在大家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慢慢地按步骤脱下防护装备,出舱休息了。

躲在休息室里,脑海里一直有很多重复的声音:“你们干嘛捅那么深”;“鼻子都被你们捅流血了,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嘴巴张大,再大”;“别躲,别躲,躲了还得重来”……“你们还有没有人性“;“他们多不容易,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孩子,你们辛苦啦”;“谢谢您,给您添麻烦啦”……“小姑娘,去空地喝口水吧”休息室的门被打开了,一缕微光照了进来,是一各“大白”递来了一瓶矿泉水,这时我才回过神,总有人会温暖我们。

工作中,我也会害怕,但是就像我每次鼓励舱内的客人“要勇敢”一样,我也在鼓励自己“要勇敢”。方舱内工作,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我们会害怕,但我们过后还是会选择继续勇敢!

领悟—— 生命的光,值得去追

在一个中班里,我们接收到一位带着6个半月的幼儿的住户。虽然防护服下的我已经湿透,忙碌了小半天的脚走路好似踩了棉花,但看到小天使冲我笑诶,还试图张开他胖乎乎的小手来要我抱,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治愈和融化了。

就在昨天的夜班里,一位72岁的爷爷,在清晨5点,走过来跟我说:“妹妹你好,感谢你们啊 ,我高烧退了,血压也降下来了,真的谢谢你们!”说着还冲我鞠了一躬,我也立刻起身回了爷爷一个九十度鞠躬,作为晚辈的礼貌和尊敬,作为对他理解和配合的感谢、作为医者对患者的祝福……抬头的那一刻,我俩都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明明熬了一夜的我,疲惫瞬间全无。

记录着方舱里的点点滴滴,脑海里竟全是温暖和笑脸……

其实也遇到过焦虑暴躁的20岁出头的奶爸、蛮不讲理的抢纸阿姨、阴阳怪气的大叔……但当阿姨上来抢东西的时候两位志愿者大哥毫不犹豫地挡在我们前面,跟暴躁阿姨讲道理;阴阳怪气的大叔在我们耐心地倾听了他的苦闷后,倔强地来了一句“我也不是针对你们,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孩子,不容易”,瞬间破防;焦虑暴躁的二十多岁奶爸只是不会带娃,在我们帮他哄好小宝宝后才发现,他也还是个阳光大男孩呀……

是的,我们学会了温暖自己,温暖同事,温暖舱内的患者。同时也被这里的一个个然、一件件事温暖着。

夜班出舱,

清晨的第一缕微光毫不吝啬地向我洒来。

我越来越觉得,

方舱外马路边的景色竟如此怡人,

微风拂过,树枝摇曳,应和着蓝天白云,

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此刻,

我想起了科主任冉幸在入舱“心理建设”期间

对我们说的那句话,

“人生随处有微光,需要你去追!”

这场战疫让我明白,

改变心态和视角后,

微光随处可寻,

即便是很艰难的时刻,

只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

往日生机勃勃的上海很快会恢复!

加油,追光人!

原标题:《【疫线讲述】人生随处有微光,需要你去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