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冀网同心 全民反诈】“屏幕共享”=“资金共享”

2022-05-02 13: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某银行接到客户杨女士的求助电话,杨女士在电话中急切地表示自己被诈骗了。

原来,杨女士从半月前开始隔三差五就接到陌生电话,提醒杨女士注销“京东白条”额度,并称不注销将影响杨女士的个人征信。杨女士今年三十多岁,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平时非常注重个人征信,被多次来电催促后,心理逐渐产生不安。

这日中午,对方又来电催促杨女士,称可通过“*钉会议”注销“京东白条”额度,并一步步指导杨女士操作,过程中提醒杨女士可在会议通话中录音,称如对服务不满意,可利用该录音进行投诉。杨女士信以为真,点击了“录音”键,实则开启了“屏幕共享”。

接着,杨女士按对方要求在“*钉会议”里操作,但见“京东白条”额度始终未注销成功,就主动挂断会议电话,随即发现微信被冻结,于是又重新进入“*钉会议”询问情况。对方回复可能是微信绑定的银行卡本身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让杨女士通过手机银行APP申请“中银E贷”,在贷款成功后编辑两条信息发送至95566:①本人申请注销网贷账户+银行卡密码;②本人申请注销网贷账户+手机银行密码。

因急于解冻微信,杨女士轻信了对方的话,且未做防范,整个过程都是在“屏幕共享”中进行。结果在操作完成后短短几分钟内,杨女士就收到了6,000元资金被转出的短信提示,交易对手是“支付宝B2C”,其间杨女士还收到过账户被转入200,000元资金及该资金被同样方法分批转出的短信提示,交易对手仍然是“支付宝B2C”。至此,杨女士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诈骗,立刻拨打110报警并到支行求助。

据公安局反诈中心反馈,此为最新型的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杨女士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银行密码后,将杨女士账户中的6,000元“圈存”后再“解圈”,然后发起网联付款交易转出;200,000元的交易是对方使用杨女士账户转移其他诈骗款项,可能还涉及到利用杨女士账户“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尚无类似案例,待进一步分析调查。

当下,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随之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上述案例,不法分子以注销“京东白条”额度为由诱使客户登录“*钉会议”,以提示客户“录音”为幌子诱导客户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随即假借申请、注销“银行信贷”业务,利用“屏幕共享”窥视客户输入的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银行密码,从而达到远程操控客户银行账户,盗取客户账户资金的目的;客户被不法分子套路满满的诈骗伎俩所迷惑,误以为在办理业务,实则无形中泄露了个人隐私信息。在此提醒广大网民朋友,使用“屏幕共享”功能时务必提高警惕,切勿在“屏幕共享”情形下输入、填写个人身份、银行账户及密码、验证码等个人隐私信息,谨防诈骗!

原标题:《【冀网同心 全民反诈】“屏幕共享”=“资金共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