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芳华 青运人物 | 俞秀松: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

2022-05-04 2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8期

编者按: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组织的基础植根于青年。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

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缔造了团组织,又甘为“火种”,为号召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救国救民而发声、献身,为共青团组织的创办、发展呕心沥血。无论是唤醒工农大众还是开辟革命新路,无论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还是抵御外敌抗日寇,他们成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先锋力量。

以青春韶华砥砺峥嵘岁月,他们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树立了青年突击队等闪光旗帜,掀起了“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热潮,创造了向科技进军的一个又一个历史纪录。在劲帆之上,勇毅前行,他们成为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岗位能手、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向上向善好青年……以矢志奋斗、甘于奉献的榜样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如何以青春之我,谱写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拂去岁月的风尘,让我们共同追寻青年英雄们的成长足迹。《中国青年》第8期推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专刊《百年火红青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从即日起,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推出“百年芳华 青运人物”系列报道,向党领导青年运动的百年光辉历程致敬,引领广大青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百年芳华 青运人物”系列报道⑤

俞秀松: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

@文/ 杨彬

俞秀松

1919年冬,一位20岁的青年站在埠头,一心想要改造社会、救亡图存。回望家乡,他虽有不舍,却目光坚毅,面对前来送行的大弟,他说:“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的人。”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

读高小时,俞秀松就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曾写道:“中国少年岂不及愚公之毅力,若人人有愚公之毅力,则中国何患不强乎?虽强大之国,吾何畏彼哉?”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俞秀松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发表演讲。1919年,俞秀松与施存统等人共同创办刊物《浙江新潮》,俞秀松写了洋洋洒洒近4000字的发刊词,发出“吾人为保全全国青年之人生计,义不独生,誓必前仆后继,以昭正义”的宣言。这份面貌全新的进步刊物迅速成为浙江宣传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1920年,俞秀松和施存统、傅彬然来到北京,经陈独秀介绍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但这个组织仅维持了3个月。此事令俞秀松认识到,脱离社会现实的空想是飘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这是我本来的志愿),情愿做个被‘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于是,俞秀松从北京南下上海,在《星期评论》社工作。这期间,他脱下长衫,换上短装,到虹口区工厂做工。因没钱坐车,他每天要来回步行2个多小时,但他仍然一面做工一面给工人讲课,宣传新思想,他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在上海组建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两个月后,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担任书记。他参与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和干部。

俞秀松领导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青年共产国际肯定为“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1921年7月,俞秀松受邀出席青年共产国际“二大”。1925年,俞秀松被任命为旅苏党团组织临时委员会书记,他在苏联一待便是整整10年。

1935年6月,俞秀松化名王寿成,带领一批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做盛世才的统战工作,并积极加强对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的领导。

俞秀松将“反帝会”改组成为“全疆各民族各界民众自动的群众性的政治组织”,为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障。他领导“反帝会”创办会刊《反帝战线》,发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新疆的3年多时间里,俞秀松帮助盛世才政府制定并推行了进步政纲,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改善了民族关系和各族人民生活。在担任新疆学院院长和新疆第一中学校长期间,俞秀松将马列主义作为中等以上学校的必修课,聘请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讲授马列主义、时事政治、民族理论等课程,教导各族青年学生要明确青年一代肩负着反帝反封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职责,把革命放在第一位。

1937年12月10日,盛世才借“阴谋暴动案”,将俞秀松逮捕后押赴苏联。每次妻子来探望,俞秀松总是先问国内外形势和新疆大事,向妻子讲革命必胜的道理,“你一定要相信共产党,不要为我担忧……不能为我一个人着想,要为劳苦大众献身,这是革命者的本色。”1939年2月,俞秀松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害,年仅40岁。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俞秀松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典型写照,他无私无我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为伟大建党精神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解。

(本文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教师)

“百年芳华 青运人物”系列报道

原标题:《百年芳华 青运人物 | 俞秀松: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