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记|迷你东京:谁塑造了这些好逛的街区?

罗啸天
2017-09-17 10:44
来源:东方出版社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在“全球宜居城市TOP25”评选里,东京连续三年位居榜首。从拥挤不堪的商业文明中开拓出舒适有趣的日常居住,这座超级都市是如何做到的呢?

本文摘自MOOK《一个人去东京》,介绍了东京的一些充满设计感的小房子,这些个性化程度很高的建筑,是大城市里非常私人化的表情。澎湃新闻经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以下图文。

从东京晴空塔俯瞰东京城区,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这是一组密集的水泥盒子”,虽然也有高层建筑区,但低矮建筑仍然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半个世纪以来,东京一直扮演着人们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极致想象。过去,创作者们想要找一个极度发达,且拥有一种虚幻的、带疏离感的高科技虚拟近未来都市模板时,“东京”便会作为代表出现,和其他高密度的亚洲城市杂糅在一起,展现一个高效且秩序井然的机械丛林形象。拼贴的建筑风格、陌生的语言、密集而杂乱的广告牌,诸如这样的标志性场景也一直闪回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里。

但是,如果真的能得空在东京待一阵子,你会发现《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想要表达的那个“颓废、虚拟的都市”,似乎跟现实生活中的东京并不一样。即便在这个“拥挤”的都市最有代表性的场景——涩谷十字路口,如果抬头看,你会发现,四面环绕的建筑远没有达到超乎想象的高度。

大多数日常经过的街道,更是只分布着5层左右的住宅和小规模商业形态。即便爬上街区的高处,十有八九看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景象。如果天气足够晴朗,向西南眺望,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富士山的轮廓。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比高度,更在意密度的城市。

这个看似违背我们对一个大城市种种认知的形态,其实有着再自然不过的合理性——低矮的建筑是对频发的城市灾害的被动回应,建筑的密集排布,则是私有制下居民对土地自发形成的最大化应用。

当然,从来没有人可以定义到底什么才是理想都市,但是东京“扁平”与“密集”的形态,恰恰使得这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像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城市给了居住的人们可以自由改造的沿街空间和私人庭院,同时也隐藏了更多可以探索的餐馆或中古服装店等小型商业形态,东京四位数的独立书店数量也远远甩开其他城市。

正是城市整体形态的“矮”,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把关注的视线缓缓降到每一寸土地和街道上。这使得城市的活力以最大限度展示在街道上,而非建筑内部。

Photo | Jeremie Souteyrat

这股居民自发的活力,不仅使东京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饱含地区特色,也使街道上衍生出很多独特的建筑空间,展示着蛰居在这里的人对“迷你”的思考。比如变换一层形态,让并不宽敞的建筑用地挤得下一个车位,或者是变换顶层的形态,以获得更好的景观与采光。

正因如此,即便是本地居民行走在东京街头,光是在这些各不相同的街道散步,也能感受到其他地方无法带来的新鲜与探索趣味。

对于这些藏在街头、形态各异的小建筑,日本建筑师塚本由晴甚至写了一个系列的书来记录它们——Pet Architecture Guide Book(《宠物建筑手册》)。

这个有趣的书名,其实意思也相当贴切:东京的小房子通常使用轻质结构,所以寿命并不长,只有30年左右。为了避免缴纳昂贵的土地空置税,在建筑短暂的生命期内持续地对其利用改造,让它时刻保持最佳的状态才是最经济的做法——这种对待房子的态度更像是在养一只宠物,房子也因此拥有了非常私人化的表情。这些个性化程度很高的住宅或不断涌现,或消逝在东京的街头巷尾,使这座城市既有宏观上尺度的统一,也维持了微观上设计的多样。

这些小房子中,能最大化彰显个性的建筑非住宅莫属。在东京,主人委托建筑师为自己设计住宅是很常见的事。地块的宽窄大小,加上主人千奇百怪的需求,使得定制的建筑独一无二。下次再碰到散落在街头,要么炫酷、要么极简,甚至匪夷所思的小房子,基本就可以通过房子的“个性”来判断这家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怎么爱开窗户的混凝土盒子,主人也许是内敛的作家;注重体量和雕塑感的住宅,也许主人是个艺术家。通过观察层出不穷的设计手法,我们也可以窥见设计的时代氛围,从而判断该房屋大约已经多少岁了。

House NA/设计者:藤本壮介

东京都杉并区高圆寺南3-48-11

Photo | House NA

House NA是东京的小房子住宅系列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如今距离它登上建筑杂志的封面已隔多年,但如果真在街头漫步时遇到,即便再熟悉它的人还是会忍不住叫出声——完全由透明玻璃盒子错落组合的房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样的构筑物实在无法让人觉得可以住人,它更像一个放在空地上的硕大玩具。纤细的柱子、内部错落产生的不同高度的空间,让居住者的活动变成了上下攀爬,让人产生了小时候在树上或者“城堡”里爬上爬下的错觉。

空间变琐碎了,然而每一寸空间却都变得触手可及,与人的身体无限接近,营造了家的亲密感。但是,全透明的墙面设计,却反而使家的舒适感暴露在路人的视线之下,成了这个设计最大的槽点。然而这栋房子的设计者,正是因设计了各种挑战传统住宅概念的“奇葩”房子才为人所知的建筑家——藤本壮介。

作为日本新生代建筑家的代表,藤本壮介并非从小成长在东京,而是一个从北海道跋涉到东京的典型“乡下人”。他曾多次提到自己从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突然步入一个巨型都市时受到的冲击。他对这个城市形成了很个人化的理解,在短短几年中,完成了很多极具个性的住宅设计。

当然,让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建筑成为可能,和这座城市本身巨大的包容度不无关系。这栋房子处在东京近郊嬉皮士聚集的街区,业主是渴望像游牧民族一样生活的年轻夫妻二人,这样的委任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师当然都是一个挑战,建筑师不仅要解读业主抽象的需求,同时还要对当下这个时代的建筑设计有独到的回应。藤本壮介正是出于对东京、对在这里生活的年轻人的心态的精准把握,才能完成这幢既具备建筑学视角的独特性,又不会让业主觉得完全无法接受的建筑。

这样的小住宅得以孕育,也离不开成熟的街区环境。安静的街道,极低的犯罪率,尊重彼此空间的邻居们,使得这样的建筑可以与周边画风不一样的建筑相互包容,并不显得突兀。类似的,东京的住宅一直在向具有城市感的方向发展,促进同一个建筑内部人们的交流,甚至消除墙壁内外人们之间的隔阂,成为一个重要的住宅设计方向。

森山邸/设计者:西泽立卫

东京都大田区西蒲田3-21-5

Photo | 森山邸

这栋房子是建筑师西泽立卫的成名作,概念是希望一处房子能带来一个城市的生活体验。10个不同面积和高度的小立方体舒展地摆放在建筑用地上,被附近的普通民宅包围了起来,显得十分另类。只有6厘米厚的承重墙和巨大的窗户让建筑显得无限轻薄。5个不同的居住单元,部分层叠并各自具有16至30平方米的空间。它们室外的路径和小庭院则毫无遮挡地连接在了一起。生活的要素彼此之间都互相可见,让这个集合住宅有了更加亲密的氛围。

东京公寓/设计者:藤本壮介

东京都板桥区小茂根2-14-15

Photo | 东京公寓©DAICI ANO

这幢层层堆叠的小房子里其实住了3户不同的人家。每户居住单元由2到3个“房子”形状的原型组成。这些“房子”被堆叠在彼此的顶部,全部由内外的楼梯相连。住在里边的体验就像住进了一座小山,生活的行为同时也可以激发身体感受,人们和房子的交互中潜藏着乐趣。住在同一栋房子里的邻居也因为这种相同的攀爬关系而变得更倾向于交流而不是互相回 避。

通入寺/设计者:广田悟

东京都台东区清川1-11-12

Photo | 通入寺

2015年完工,位于东京东部的通入寺伽蓝(寺院),是一个不同于典型样式的现代寺庙改建案。这间寺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江户时期,但正殿因战火被烧毁,虽然后期经历了频繁的重建,但仍无法恢复本来的容貌。于是业主委托建筑师用现代主义的角度诠释了简约、庄重、肃穆的氛围。不大的建筑体量以清水混凝土搭配黑色烧杉披覆的部分外观,让这个空间呈现寂静清幽的空间氛围,成为东京街头众多寺庙中与众不同且最有趣的一个。

原宿教会/设计事务所:C.R.C

地址:东京都涩谷区神宫前3-42-1

Photo | 原宿教会

由日本建筑师金子文子和巴黎建筑师Henri Gueydan联手设计。看着建筑的正立面,混凝土的体量描绘出的曲线令人印象深刻。一进入内部,便被空间的体验所打动,厚度合适的墙壁就像洞穴一样温暖地包裹着空间。虽然外观现代,实则体积厚实,甚至有些让人联想到罗马式教堂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纯白色的墙壁和从进入间隙的狭缝透入的光,又把人迅速拉回了明亮清晰的现代——设计师用同一个设计将两个相互矛盾的想象巧妙结合了起来。

这些极具个性的设计得以实现确实了不起,然而,东京的城市形态对多样性的包容才是这个城市蕴藏活力的根本原因。

直到今天,在东京街头仍然可以发现不少使用传统建筑结构搭建,甚至保留着庭院的老房子。有些房主甚至还维持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即便只要踏出这户的大门,满街的现代建筑就会扑过来。这种落差感更让人感受到潜藏在东京街头不可思议的有趣和活力。这些可以称得上历史建筑遗产的老房子,很多仍然是私有住宅,很少提供公开参观,但是也不乏一些被集中改造过的传统街区—谷中便是其中之一。

谷中/根津地区是一个有名的带有怀旧气息的老街区,在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60多个寺庙和神社。近些年,渐渐有年轻人开始注意到这片充满着人情味的老街区,去那里拜访、游玩变成了一种风潮。于是,咖啡馆和创意料理店开始和传统工艺品店与点心店毗邻而立,渐渐地,有个性的商业群开始给这些上百年的建筑带来新鲜的气息。

tokyobike谷中店

东京都台东区谷中4-2-39

Photo | tokyobike

在成片的日本传统瓦片屋顶的建筑中,这一栋显得尤为特别。它是在谷中地区有300年历史的日本酒品牌“伊势五本店”曾经的所在地。而tokyobike作为一个才创立不久的年轻品牌入驻这里,将这个历史悠久的老房子改造成了自己的旗舰商店。建筑的梁和柱都保持了原来的模样,这栋没有使用钉子和金属构件的老房子,和摆放其中设计前卫的自行车与装备形成了有趣的反差。当然,这里也提供租车服务,方便逛完整个谷中。

HAGISO

东京都台东区谷中

3-10-25 HAGISO 1F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栋简单纯粹的黑色房子,但其实它是由一所木制旧公寓完全改造而来的。在曾经的公寓废弃空置之后,这里曾被几个东京艺术大学的学生作为工作室和宿舍使用过一段时间。在即将被拆掉前的一个月,人们在这里办了最后的展览,没想到吸引了超过1500人来参观。于是业主决定将这里改造,二层的空间塞进了咖啡厅、画廊、美发沙龙、酒吧甚至民宿,成了东京最小的综合文化设施。

上野樱木“Atari”

东京都台东区上野樱木2-15-6 Atari

Photo | Atari

这里建于昭和13年(1938年),一共有3间房屋,古老的民家已修缮翻新为店家和工房,并于2015年3月重新开张。上野樱木“Atari”中有着拥有各种创意的店家以及工作室,不仅有精酿啤酒店,还有专门销售盐与橄榄油的店,甚至营业时间长达70年的咖啡店也在这里开了分店。另外,这座老房子的其中一栋被专门设计成举办交流会、教学以及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名为“Your roji”的空间,会举办一般市集和手工市集。

这些保留传统特征的房子,仍伫立于东京市中心,与东京摩登现代的另一面产生了微妙的落差与平衡,没有违和感,甚至让人觉得这样的重叠与交织才是一个都市本来的样子。

风格不一、规模不一,甚至年代不一的迷你建筑同时出现在各个街角,得益于东京独特的城市形态,产生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多样性。身处在同一城市,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得以同时享受这个城市的包容。

这是一笔巨大的城市财富,它让东京更像一个生命体而非机械体:微观上从未停止新陈代谢,居民总能感受到新鲜事物的涌现;宏观上,它有着连贯且独特的城市管理办法,保持着积极活跃的城市形象——多样与和谐,才是这个城市最可持续的竞争力。

《一个人去东京》,赵慧主编,东方出版社2017年9月。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