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趁着居家休息,来调整一下“骨盆前倾”?

2022-05-09 16: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帆成 曹露 李娟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IMSPFU

“骨盆前倾会导致小肚子突出,腰痛,会导致骨盆变形,严重的还会关节变形,内外八字腿,还会影响到盆腔内的生殖器官与脏器。”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会听到这些宣传,这究竟是商家们向当代人贩卖对于身材以及健康的焦虑,夸大医学概念,还是确有其事,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骨科医生看来,骨盆前倾更多的是一种体态上描述,并非一种病理状态,大部分不会影响影响正常生活,不需要特意矫正。

网络上流传的靠墙站立判断骨盆前倾的标准和医学上的标准不一样。

网络上流传的靠墙站立判断骨盆前倾

骨盆的角度确实与一些脊柱疾病有一定关系,比如脊柱退变后,随着椎间盘老化和高度变小,腰椎前凸会变小,人体会使用骨盆后倾、髋关节后伸甚至膝盖弯曲来保持平衡。也就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盆的后倾会逐渐增大。

脊柱退变伴随骨盆后倾增大

哪些骨盆前倾是我们认为需要治疗的呢?最常见的就是腰椎滑脱导致的腰椎前凸增加以及骨盆前倾。但是,也不是治疗骨盆前倾,而是通过手术将腰椎滑脱复位,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骨盆前倾自然也跟着好转了。

腰椎滑脱导致腰椎前凸和骨盆前倾增大

所以正常人身上存在视觉上轻微的“骨盆前倾”很多时候是正常生理现象,并没有市面上宣传的那么骇人听闻。很多网上流传的自我测量方法所诊断的骨盆前倾,根本达不到医学上的骨盆前倾的定义。某些宣传利用我们对健康的关注,有意无意地制造焦虑。宣传中往往将其与许多联系不大但是人们很在意的情况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恐慌,陷入了对于健康的焦虑。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人体自身就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在平时生活中保持正常健康的姿势,不久站不久坐,适当运动,并不必担心自己骨盆的倾斜会对健康带来影响。

如果实在担心自己骨盆倾斜前倾或后倾,或者出现了如疼痛等实质性的症状,则需要前往正规医院的骨科寻求医生的帮助,拍摄标准的站立位脊柱全长片来评估,而不是在还没有明确自己状况前,盲目地去开始所谓的治疗。

骨盆前倾知识进阶版

什么是骨盆前倾和后倾?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知道骨盆是由后方的骶骨尾骨,以及左右两侧髋骨连接而形成的骨环,是连接脊柱和下肢的重要结构。因此,医学上用各类骨盆参数来描述骨盆与脊柱和下肢的关系。

骨盆的上面观和前面观

最重要的骨盆参数之一就是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与骨盆前后倾最相关的参数是骨盆倾斜角PT,是指PT角为重力垂直线和骶骨(骶1)上终板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简单来说就是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的角度。这个参数有点晦涩难懂,其实就是看看以股骨头为参照,看骶骨这块骨头相对呈现的角度。这个角度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15°左右(10-25°),当小于10度时,就是骨盆前倾,大于25度时称为骨盆后倾。

但是,先别忙着对号入座,给自己测量骨盆倾斜角喔。因为人体是很复杂精密的机器,人体要保持平衡,可不光靠骨盆前后倾就能简单解释的喔。

骨盆前后倾的意义

还有两个参数,和骨盆倾斜角PT密切相关,就是骨盆入射角PI和骶骨倾斜角SS(请记住这个角,它和腰椎的前凸相关,SS角越大,腰椎前凸越大)。骨盆入射角PI在成年后大部分时间是恒定的,但是个体差异却很大,范围在35-85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略有增加,而且:PI=PT+SS。也就是说,当骨盆前倾(PT角减少,SS角增加)和骨盆后倾(PT角增加,SS角减少)的情况下,只要SS角度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偿,人体都能保持平衡和中立。PI角越大,相应的PT和SS可调整的范围越大,也就代表了骨盆的前后旋转能力越强,人的代偿能力也越强,这种“天赋”可不是一句骨盆前倾和后倾能概括的哦。我们也绝不能靠一个简单的骨盆倾斜角PT来判断脊柱的平衡状态和骨盆的调节能力。

PI=PT+SS,这是一道几何证明题

作者:陈帆成 曹露 李娟

指导:董健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编号:20DZ2312000、21DZ2302900)

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

(编号:GWV-10.2-XD11)

☆延伸阅读☆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跟着中山医院专家学习正确洗手!

公卫·科普 | 流感季,上班族超详细个人防护攻略

观看500万+的颈椎健身操系列第二集来了!大家都来跟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专家做操吧!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趁着居家休息,来调整一下“骨盆前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