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氏盘扣:用光阴缝制的文化符号

2022-05-09 09: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日照日报文旅周刊 这就是日照 收录于合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优秀产品展播 15 个 #图说故事 13 个

山东手造·优选日照】

山东手造,优选日照。

近日,我市评选出了“山东手造·优选日照”50个精品项目。这对于进一步打响“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品牌,提高我市手造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山东手造”发展都将产生积极意义。本报特开设《“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优秀项目系列展播》专栏,敬请关注。

今天是系列之⑭——刘氏盘扣:用光阴缝制的文化符号。

《日照日报·文旅周刊》20220509

文字 |李晓萌

图片 | 黄维宝 刘晶 王伟时

刘氏盘扣:

用光阴缝制的文化符号

四月春日,驱车驶入五莲县城一处缀满绿意的长街,刘冬梅开了近30年的“莲鹰服装工作室”就坐落在侧边一栋小楼里,于闹市中自成一方天地。推门而入,能感受到经由岁月沉淀的芬芳。

与世代相传的盘扣技艺打了一辈子交道,刘冬梅笑着说,自己像是一个“时光的接力者”。

一针一线、一绕一结、一圈一环,那些飞扬在指尖方寸的穿引缝制,于普通人而言不过是寻常生活中的小事,但作为五莲刘氏盘扣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刘冬梅用三十余年的光阴咀嚼其中滋味,携带小小的盘扣步入广阔的文化场域和时代语境,走出了一条向上的、不凡的、崭新的逐梦之路。

在工作室的二楼坐下来,我们聊起她钟爱一生的盘扣。

轻拂岁月微尘:

用针线穿引缝合传统与现代的分野

每当刘冬梅回想起与盘扣的情缘,那台老式缝纫机踩踏出的“嗒嗒”声便会充斥脑海。

小时候,她跟随姥姥在诸城生活。彼时,经营着老字号裁缝铺子的姥姥是远近闻名的绣娘,泛黄的回忆中,在姥姥指尖翻飞的一个个精美盘扣,是她最早的艺术启蒙。

盘扣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绳结”,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刘氏盘扣便发端于清朝光绪年间李氏裁缝坊的家传手艺。

从小耳濡目染,令她打记事起就爱上了女红,先是跟着姥姥学织布、做盘扣,再大一些,她学会了用缝纫机缝制衣装,但最喜欢的还是盘扣。

12岁那年,她看着家乡院子里树上掉落的毛毛虫,就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虫子扣”,获得了严格的姥姥赞许的嘉奖。也是从这时起,创新的种子开始在她心中悄然萌芽。

但她的盘扣生涯却并未由此开始。高中毕业后,她进入五莲一家面粉厂工作,虽每日奔波于生计,但临行前母亲送给她的那台老式缝纫机一直伴她左右。这是从姥姥那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历经了百余年光景,意义非凡。

多年后,因减员下岗离开面粉厂的刘冬梅,就是靠着这台缝纫机,扎根五莲闯出了一番天地。她拾起一手缝纫好手艺,从在家中经营服装手作工坊起步,一直到90年代初,创办了莲鹰服装有限公司,后又开拓了多家厂房、店铺,曾先后帮助300余名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

历经岁月的流转,刘冬梅像姥姥和母亲一样把缝制艺术变成了“择一事,终一生”的事业。

无论是时装还是中式服装,她都尽可能的用盘扣代替扣子和拉链的功用,并创新研发出荷花扣、福禄寿喜扣、吉祥如意扣等上百种精美的盘扣样式,渐渐地,盘扣成为她最具个人风格的“招牌”。她的作品曾走进过人民大会堂,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从上个世纪的老裁缝铺子,到现代化的店铺和车间,从老式衣衫到新潮时装,传统与现代之间看似遥远的分野,被刘冬梅用一针一线的穿引,缝合在流淌的时光中,伴着那台老式缝纫机的“嗒嗒”声,成为一种美好而深刻的传承。

守与变的哲思:

以千年文化符号重塑中式生活美学

她的盘扣总是带着37度的恒温。

工作台上,刘冬梅手执彩绳,双手翻飞,在一针一线的穿引中,一枚精致的葫芦扣渐有模样,带着人文的温度和匠心。她向记者介绍:“盘扣虽小但工艺复杂,要经过开料、刮浆、风干、盘扎、封烫等20多道工序,但我始终坚持手工制作。”

在她看来,手造的盘扣才是带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寓意,表达着她丰沃的内心世界。

数十年里,她设计的作品已无可计数,但最令她满意的还是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而制作的那件盘扣礼服。

在五莲县非遗工坊的厅堂中间,一袭中国红的拖尾礼服结合了旗袍和汉服的设计元素,尽显雍容华贵。服装的背后,镶嵌着100个形制各异的精美盘扣,每一个都被注入巧思和心意:分别代表姥姥、母亲和她的盘扣自上而下排列着,一枚12岁时设计的“虫子扣”穿插其中;代表五莲的望海峰盘扣、代表日照的“日出东方、初光先照”篆体字盘扣,还有寓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日月同天,与子同袍”盘扣均被融入其中,呈现着深重的家国情怀。

文化一直是她做盘扣的核心。这些年来,刘冬梅思考更多的是要打破思维的疆域。怎样让盘扣从服装上走下来,进入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她探索打造了一系列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产品:“福”字布艺包系列(五福临门系列)、红色主题布艺包系列(红色印记系列)、城市书房系列(书签、书皮、笔袋系列)、布艺家居系列(茶韵五常茶席系列、盘扣画挂匾)、研学材料系列(半成品材料体验包),还有精美时髦的盘扣耳环、盘扣耳坠、盘扣挂件……

对刘冬梅来说,“万物皆可盘”便是守正与创新的哲思。她一直有意在盘扣与不同载体间嫁接和耕种文化,广泛汲取日照的太阳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等元素,保持原汁原味的本土传承,将流传千年的盘扣艺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重塑了一种中式的精致生活美学。

为有暗香来:

60岁依然在寻找盘活老技艺的新视角

年幼时,最爱听姥姥和母亲唤她一声:“梅子”。让人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棵冬日里的腊梅,有着坚韧的性格,守护最初的梦想。

为有暗香来。

最近,她正着手制作“喜文化服饰”系列的样品,准备参加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的评选。

又是一次巧具匠心的心之力作。这组作品以中式婚嫁为主题,在中西融合的服装设计中,精巧嵌入龙凤呈祥、牡丹、双龙戏珠等盘扣,将中式美学展现地淋漓尽致。

这一次,她有信心用这组作品为日照赢得一个大奖。

这些年来,刘冬梅手中的刘氏盘扣已获10多项发明专利,部分获奖作品被省市各级博物馆收藏,先后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全国水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制作颁奖礼服,在中国国际旅游职业装创意设计大赛、“黄河杯”山东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多个大型赛事中获过大奖。去年11月,刘氏盘扣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但她仍不想止步于此。今年60岁的刘冬梅依然在寻找盘扣技艺创新传承的理想方式,想要建立一种以现代思维看待传统艺术的新视角。

在非遗展厅里,刘冬梅拿起陈列的布艺包系列产品详细的介绍着,熟稔地如同每日温习。颇具高级感的特制面料,闪烁着优雅的光泽,提手之间的连接以盘扣替代了五金,成为有温度的“拉链”。

“国家一直在倡导环保,我们研发了有皮包质感的布艺包系列,将盘扣融入其中,兼具环保、实用与美观。”60岁的刘冬梅,谈起梦想依然目光炯炯:“现在想做的就是把产品做精、把文化做足,等待一个机会和缘分,把中式盘扣布艺包打造成一个品牌,让传统手造以更青春的样貌走入人们的生活,唤起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记忆。”

坚守半生,她从“时光的接力者”慢慢成长为“文化的守望者”,未来会怎样?从未停止探索脚步的刘冬梅相信,时间会给她答案。

(2022年5月9日《日照日报·文旅周刊》)

-- 欢迎关注视频号 --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原标题:《刘氏盘扣:用光阴缝制的文化符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