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村一园”可降贫困幼儿入学成本,专家建议保障教师待遇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发自贵州
2017-09-24 16:4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实施学前教育进村计划,在适龄幼儿人数10人以上的山区行政村及大的自然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园’。就地招聘幼师志愿者,设置合理准入门槛,入职后加强职业培训。”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贵州贵安新区举办的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呼吁。

儿童早期教育是从提升国家人力资本、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中国仍近有四分之一的儿童无法接受早期教育,贫困地区农村的早期教育服务是明显短板。

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该研讨会开幕式上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77.4%,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同时指出,中国在消除贫困和普及学前教育方面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村一园”是否可行?师资的短板如何弥补?针对这些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虞永平等。

部分“大村”或将于2020年实现“一村一园”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至少有20%的儿童还缺乏早期教育的机会。在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入园率仅有30-4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介绍,在革命老区甘肃省的华池县,公办幼儿园设在城镇,民办幼儿园因营利问题也很少进村,家长只能带孩子到城镇入园。一年下来,包括房租、生活费以及幼儿园的费用,不完全统计大概有8000-10000元人民币。因此,许多农村贫困家庭“望园兴叹”。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09年发起的“山村幼儿园计划”,结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3-6岁儿童提供全覆盖的早期教育,实验“一村一园”并广泛推广。

截至2017年8月,基金会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在青海、贵州、湖南等9个省(区)的17个县(市),设立山村幼儿园近1800所,在园幼儿4.5万多人。

“‘一村一园’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并不是说要严格地遵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对澎湃新闻说,在有些幼儿过少的偏远山村,“一村一园”也并不现实。

冯晓霞认为“一村一园”的好处就是方便就近入学。一来,因为幼儿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接送;二来,也可以尽量降低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她曾在多种场合呼吁,研究幼儿园、小学合理布局,确保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比校车安全更为重要。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虞永平则认为由“一村一园”所带来的就近入学不止可以缓解安全问题,还可以解放家长的生产力,节约家长因为看护孩子而产生的人力成本。

而事实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想要在2020年时,在适龄幼儿人数10人以上的山区行政村及大的自然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园”。

需长期保障教师基本待遇

如何吸引符合资质的幼师到贫困地区农村任教也许是比合理布局学校和修建校舍更为困难的问题。

“不要看不起中职学生。中职学生有爱心、愿意服务家乡,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先把他们招聘进来,然后再提高他们的水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卢迈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立的“山村幼儿园”网站显示,2500名志愿者中,有1/3来自职业院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在冯晓霞看来,能否让贫困地区的幼儿享受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也是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问题面临的问题。而让中职毕业生担任幼师志愿者也许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她坦言,短期的行为和长期的目标应该结合起来看,乡村幼儿园吸引高层次的教师还需要时间,而目前缺口量的确较大。

对冯晓霞的看法,虞永平表示赞同。但他同时提到,不能把应急措施当做理所当然。

“教师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只是一个方面,让老师们安下心、留得住还是要有一些基本待遇方面的保障,否则教师的流动性会比较大。”冯晓霞称,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需要形成长期的制度性保证。

事实上,农村幼儿园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韩国也存在。韩国保育和教育研究所趋势研究和国际合作部主任文默英说:“所以,我们给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从2007年开始提供补贴。”

不止如此,韩国还建立了中心幼儿园方便这些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学习。文默英告诉澎湃新闻:“在农村地区像幼儿园只有一个班或者两个班,所以老师会感觉自己有时候有点需要帮助。所以,我们建立起一些中心幼儿园进行资源分享,同时也加强教师职业发展、父母教育,还有其他方面的计划,包括提供财政支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