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水果第一大省竟然是它?甜齁了全国,却被忽视太久

2022-05-11 15: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发 发现旅行

一说到水果自由这个话题,北方人总有一种天然的自卑感,总觉得牛的水果都在南方,殊不知陕西才是中国第一水果大省。

说到陕西的味道,最出名的是油泼的香辣,资深旅游爱好者才知道这里的水果也是一绝。

注: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穷游网、地道风物

从入秋之前到来年开春,时令鲜果接连不断,看着日历就能规划出一场小半年的甜蜜之旅。

然而,每一个陕西人,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的柿子、石榴、猕猴桃时,几乎都遭到过对方的灵魂质疑:

“啥?你们那不是黄土高坡么?咋还长水果呢?”

首先,陕西大得很,根本不全是黄土高原好嘛!

其次,作为水果第一大省——水果产量与“果篮子”山东在伯仲之间,种植面积更是多年处在全国前列,在2019年就达到了1700万亩,相当于两个上海市的面积。

它的南部是气候温润的秦巴山区,秦岭南北盛产的猕猴桃、汉中的城固蜜桔、安康的白河木瓜…

水灵灵的陕南水果,塑造出一派“北国江南”的风情。

中间则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临潼的石榴、富平的柿子、大荔的西瓜、户县的葡萄、阎良的甜瓜…

渭水滋养的缤纷鲜果,化作了八百里秦川的甜美。

到陕北,印象里厚重沧桑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红枣和苹果的主产区,贡献出了全国四分之一的苹果产量。

千沟万壑中的果树,挺起了大西北的“腰杆子”。

凭借陕北、关中和陕南不同的地域优势,从苹果到柿子,从猕猴桃到葡萄,铺成了一条南北绵延878公里、跨过8个纬度、穿越三大气候带的“甜蜜之路”。

中国人能一年四季吃上新鲜、优质的水果,离不开陕西!

陕南:秦岭的馈赠

众所周知,陕西,看起来就像是“三个省”——

它南北狭长,北接内蒙古、南连四川,跨越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又被秦岭和北山划分成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差异巨大的地理板块。

气候的复杂,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陕西水果,如果说山东是“大果篮”,那么陕西,更像是个汇集南北的“水果摊”。

/汉中:橘生陕南/

假如要选择一种水果,象征陕南山地的气候特色,那么橘子“当仁不让”。

汉中处于秦岭之南,毗邻“柑橘大省”四川,几乎每一个汉中人小时候都吃过四川橘子,而汉中本地也生长着甘甜多汁的橘子:城固蜜桔。

城固位于汉江沿岸,江河经行之处,形成了平坦而肥沃的“坝子”,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加上当地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合柑橘的生长。

这里孕育出的城固蜜桔,细腻无渣、风味浓郁,在口感上足以和南方橘子一较短长。

而顺着汉江南下,在安康市的瀛湖之畔,竟然还生长着枇杷。

瀛湖号称“陕西千岛湖”,远看一片烟水迷濛,湖中岛屿如云,环境简直不亚于江南烟雨中的太湖。

正如苏州太湖上的东西二山,安康瀛湖周边也产茶叶、种蚕桑、长枇杷,孕育出来的瀛湖枇杷丰润多汁、口感清甜。

/秦岭:猕猴桃原产地/

如果说汉江的滋养,孕育了汉中、安康等地“北国江南”的水果风情;

那么秦岭,则赋予了这片土地古老的水果文化,其中最为传奇的,即是猕猴桃。

很多人都以为,猕猴桃是一种“进口水果”。

事实上,这种看似“洋气”的水果,原产地就在中国,被新西兰人以国鸟——奇异鸟命名的“奇异果”,正是中华猕猴桃的一个变种。

中国的猕猴桃主要产于秦岭南北坡,中国人每吃两个国产猕猴桃,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西安周至、宝鸡眉县是中国的猕猴桃主产区,眉县还盛产近年来流行的“红心猕猴桃”;

商洛的商南,培育出了细腻多汁的“秋香”猕猴桃,汉中的佛坪县位于秦岭山间,这里有口感独特的秦岭野生猕猴桃…

而在陕南山地,秦岭孕育的水果又何止猕猴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能在陕南的安康找到原型,这里盛产的白河木瓜,光洁如玉,色香俱全;

造型独特、形如藤蔓的旬阳拐枣,产量占据全国的80%,入口酸涩,回味甘甜。

关中:水果的盛世

关中平原,陕西的C位;西安,关中平原的C位。

八百里秦川坐拥着整个西北最深厚的底蕴、最肥沃的土壤、最发达的渭河水系,也孕育着整个陕西省最丰富而甜蜜的瓜果。

/西安:水果界的盛唐/

假如水果界也有“盛唐”,那么一定在西安。立秋之后,几乎每个西安人,节假日都多了一项保留活动:摘水果。

西安人消暑的“水果圣品”,除了来自渭南的大荔西瓜,宝鸡的水蜜桃,还有本地的户县葡萄。

尤其是7月上市的“户太8号”,果粒几乎有乒乓球大小,深紫的外皮上裹满了厚厚的果粉,堪称长安城里“秋天的第一份甜蜜”。

9月的西安,迎来各路水果的鼎盛时代——阎良的酥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如同咬下一口深秋的甘爽;

骊山下的石榴鲜红如火,回民街上每一位卖石榴汁的摊贩,都号称自己家用的是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可以说是中国石榴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五大名榴之冠”,历来都是封建皇帝的贡品。

最近它又有了一个值钱的名字:可以喝的雅诗兰黛,不管它到底能不能抹平眼角的鱼尾纹,反正吃过的人没有不上瘾的。

在秦始皇陵的骊山海拔400-1000米的区域种着一片柿子,因软化后色红耀眼如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称为“火晶柿子”。

在陕西临潼人的眼里,火晶柿子能跟兵马俑相提并论。

《长安十二时辰》中,火晶柿子被称为“一窝蜜”,含糖量达到惊人的17%,堪称“最天然的甜点”。

雷佳音饰演的“不良帅”张小敬在剧中的吃法也是非常讲究,一根小吸管插进去吸吸吸,那叫一个爽快!

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满口香甜的享受,在西安“边吃水盆羊肉边吸火晶柿子”已成为最新标配。

此外,用临潼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饼也是西安的著名小吃。

等到火晶柿子做成的柿饼吃完,冬天也就差不多熬过去了。

老秦们擦擦嘴,又开始期待2月去长安区摘草莓,4月到阎良吃甜瓜,清明过后到白鹿原上寻樱桃了…

/渭南:大西北的小甜甜/

然而即便是生在“瓜果天堂”的西安人,对渭南的水果也要垂涎欲滴。

相比于西安,渭南处在八百里秦川最开阔的地带,依山傍水、平原广袤,种植水果的环境也更加优渥。

因此在西安城里有的水果,几乎都能在渭南找到名气更大的“升级版”——

西安有高陵冬枣,渭南有大荔冬枣;西安有阎良的酥梨和甜瓜,渭南蒲城酥梨、高石脆瓜;而比临潼火晶柿子更有名的,则是渭南的富平柿子。

相比于临潼柿子,富平柿子也许名气更大,日本的柿子博物馆就记载说:“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是中国,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

富平柿子从汉初就开始栽植,每年秋季落果,果肉橙红、汁多肉软、甜蜜入心。

而做柿饼对柿子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霜降过后的柿子,才是做柿饼最好的原料。

与普通柿饼不同,富平柿饼采用悬挂自然吊晒,经过12道工序、晾足48天,果肉红亮,挂满了糖霜,像初冬的雪一样洁白。

随着时间的沉淀,水分逐渐蒸发,糖分慢慢积累,让富平柿饼得以沙、甜、软、糯的口感,既有柿饼韧韧的口感,又有新鲜柿子的柔软,如果冻般的滑嫩流心。

机器里面没有太阳的香味,冷库里渗不透柿子的甜霜!

尽管传统制作的柿饼耗时耗力,但制作柿子的手艺人却依然有他们的坚持,出了富平再很难尝到这口正宗的柿饼。

一口,就能让整个大西北“沦陷”为温柔乡。

陕北:黄土的逆袭

相比于陕南和关中,千沟万壑的陕北塑造了中国人对于陕西的“刻板形象”:

家住黄土高坡、处处是窑洞、缺水干旱、要戴白羊肚手巾防沙、山高沟深对话基本靠喊。

在这样的环境中,喜温、耐旱的苹果和枣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主力。

/榆林:红枣的力量/

枣,不仅是水果,同样也是粮食。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耕种困难,在从前的饥荒岁月,枣成为了当地人抵御饥饿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黄河流域的陕、晋交界地带,是中国最早种植枣树的地区之一。

位于榆林东部,与山西隔河相望的泥河沟村有“天下红枣第一村”的称号,这里保留着1100余株千年枣树,牢牢扎根在黄土之中,俯瞰着千沟万壑、黄河奔流。

陕西红枣的主产区榆林清涧,枣树主要栽种在黄河与无定河两岸。

土壤疏松,枣树也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清涧红枣核小肉多,而且果味特别浓郁。

/延安:苹果的担当/

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的,则是陕西的苹果,昼夜温差大,果品蓄糖量高,风味更浓郁。

作为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之一,黄土高原是其中唯一符合最适宜区7项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陕西苹果中的老牌“王者”是洛川苹果。

如果说烟台苹果,靠的是温润季风气候带来的绵长积累,洛川苹果,则具备高原上昼夜温差带来的鲜甜风味,堪称一时瑜亮。

而再往南,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之处的咸阳,同样是“苹果大市”,苹果产量在省内仅次于延安;

往西的宝鸡千阳苹果则凭借农业技术,后来居上,搭载着神舟十二号飞船,一跃成为了“太空苹果”。

这是国内首次将即食苹果送入太空,打破了太空中只能吃冻干水果的现状。

更为可贵的是,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沟壑之间的果树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防风治沙的卫士,染绿了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是属于陕西水果的性格,不止甜美,更有担当;这也像是陕西人的性情,柔情似水,也兼济天下,胸怀四方。

产甜大户,吃甜专家

正因为生长在“中国水果第一大省”,近4000万陕西人既是产甜大户,也是吃甜专家。

跟别处不一样的是,陕西人吃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硬”。

无论是甜味点心还是广式糖水,一般作为下午茶的小食或饭后食用。

而陕西的甜食,可以是主食,甚至一顿饭都是甜食,两三铲甑糕或是几只糖糕,就可以是一份有仪式感的早餐。

/糕糕馍馍,甜食硬吃/

陕西的非遗名录里面有近十几种的甜食,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理板块,无处不甜。

关中人的日常,除了肉夹馍、油泼面,也有甜甜的棒棒馍、鹿糕馍;陕北人的炸豆奶、油糕、油馍馍,都是甜腻腻的;陕南则少不了敬糕、花生浆稀饭。

甜食硬吃,这是属于陕西人的“硬核甜蜜”。陕西人早上的第一口甜蜜,就在一块甑糕里。

蒸制甑糕要选用糯米、云豆和陕西当地红枣。

讲究点的甑糕要分七层,每层有每层的使命:红枣和糯米垫底,然后一层层往上堆食材,大枣或葡萄干则放在最上面,颜色好看有食欲。

好的甑糕吃起来口感不会硬,因为蒸的火候和用水量有讲;同样也不会软趴趴到没嚼头,出锅时一定是糯米软糯、红枣肉烂。

糯米软软得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红枣已经被煮的很烂,铲刀一刮就会变成甜滋滋的枣泥,里面的芸豆也会变得软糯,增加了口感的层次,一口下去枣肉夹着芸豆泥闯入舌尖,那感觉就是过瘾。

相比南方甜点名字中的酥、脆、糕、糖、羹,爱吃面的陕西人,甜点的名字中不乏馍、饼之类,如同当地人的质朴,只听名字就觉得发硬,既可做小吃,也能做干粮。

扶风鹿羔馍、蒲城棒棒馍、陕北油馍馍都很有地方性。

以扶风鹿羔馍为例,其产地仅限于县城东关东四堡村一带几个村庄,除此以外,县境内再无其它能做的地方。

当然陕西的甜食也不都是如此“硬”,比如兴平醪糟。

要做出正宗的兴平醪糟,得经过六道工序,选用高级糯米经淘洗、浸泡、热蒸、冷浸、拌粬、发酵并拌入特制曲母,储封发酵而成。

对兴平人来说,醪糟是正餐的一道汤品,也是解暑的糖水。

而醪糟的吃法有冰镇醪糟,有醪糟鸡蛋汤,还有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

由于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所以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兴平众多的醪糟品种中,最著名是汁浓味醇的桂花醪糟,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

/关中四糖,一抹乡愁/

对西安来说,糖坊街是最“甜”的地方。每年过了中秋节,天气凉下来,糖坊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一直要忙到过年。

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富平琼锅糖、耀州雪花糖被称为“关中四糖”,陕西在洋糖盛行之前,就属它们最为出名。

三原蓼花糖已有500多年历史,富平琼锅糖有800多年历史,但最知名的当属耀州雪花糖。

位居关中“四大名糖”之首的耀州雪花糖,萌芽于西周,名字的来历有一种说法颇有浪漫色彩:

在软铲硬铲的搅拌过程中,全黄色的糖饴在锅内不断形成拳头大、碗大、甚至更大的气泡,这些气泡互相碰撞,不断被撞破,形成屑沫漂浮在空中,纷纷扬扬像雪花在空中,于是就有了“雪花糖”名称的来由。

“焦黄颜色琥珀光,吃到嘴里光粘牙,咽到喉咙甜哽嗓!”这是一首流传在咸阳的童谣,说的就是琥珀糖,又叫虎皮糖、皮糖。

以陕北优质小米、关中优质小麦以及陕南核桃仁为主要原料,配料中有中药,亦称加料皮糖,成品黄白相间形如虎纹,甘甜清爽。

咸阳还有一种软香酥,也十分受欢迎。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很多陕西特色水果和传统甜食淡出了日常,那些依靠师傅口传心授的种植、培育、制糖方法,也在不断改良,大规模生产的轰鸣的机器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

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让故乡甜食有了新的寓意,成为一种抹不去的乡愁。

在外工作的陕西孩子回家时,长辈们少不了准备传统陕西水果和甜食。

只有看到孩子吃下盘子里的甜品,长辈们才会肯定地点头,那意思仿佛在说:这孩子行,没忘了咱黄土地的根。

小小的陕西甜食,成了老陕们联络亲情的纽带。

原标题:《中国水果第一大省,竟然是它?甜齁了全国,却被忽视太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