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行上海总部:加大跨境人民币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力度,规避汇率风险

澎湃新闻
2022-05-12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4月以来,人民币兑全球各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出现了较大波动,给使用外币结算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汇兑风险。

澎湃新闻获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实人民银行、外汇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跨境人民币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引导外贸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上海某大宗商品进口公司原采用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年结算额近5亿美元。为帮助企业避免外币结算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推荐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该公司于今年3月尝试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并逐步将后续业务的结算币种转换成人民币。截至2022年5月上旬,该公司已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7亿元,成功规避了4月以来人民币波动导致的汇率损失。“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增加财务成本的可预测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受益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还有某电子产品进口公司。该公司每月需支付给境外供货商4000万美元左右,美元资金来源一般为汇款当日以人民币购汇。面对汇率市场的波动加大,在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建议和辅导下,公司决定将与境外供货商的的结算款币种转换为人民币,以锁定支付价格,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目前,该公司每月向境外供货商付款2.5亿元人民币左右。得益于结算币种的改变,今年4月起人民币汇率波动,未对该公司的资金结算产生汇率方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为确保疫情期间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顺畅,央行上海总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指导意见,推动银行采取措施提升网银服务覆盖面和效率,积极落实便利化举措。对因疫情防控无法递交纸质材料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的企业,指导银行采取应急措施凭电子影像资料、视频确认等方式办理。

某医药公司承担了防疫物资保供任务,需持续从境外采购药品。为保证公司正常结算不受影响,在央行上海总部指导下,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其制定疫情期间跨境汇款专项应急方案,并通过绿色通道为该公司开通网银跨境支付功能,通过网上银行提交付款指令,进一步简化付款流程,保障药品采购订单顺利结算。目前,已成功为该公司办理25笔跨境汇款,金额累计7.6亿人民币。

受疫情影响,某粮油公司负责人居家办公,付汇贸易背景等材料却在办公室,面临着付款违约的风险。了解了客户的迫切需求之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提供便利化的线上服务,运用全线上付汇产品,上传电子版付汇资料,系统自动生成跨境人民币付汇说明,顺利实现当天汇出、当天到账。

央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关注本次疫情影响下跨国公司资金流动需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发挥人民币跨境结算特点与优势,切实为企业纾困解压,助力跨国公司业务不间断。

    责任编辑:陈月石
    图片编辑:蒋立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