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直播不惹祸】来,我们聊聊关于直播的诈骗套路

2022-05-12 17: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抖音直播机构管理条例》第三条

严禁诈骗行为

↓↓↓

平台严禁利用虚假承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诱导用户消费、欺诈用户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虚假身份演绎剧本、伪装他人身份、教唆他人等方式诱导用户消费或实施诈骗;假冒平台官方身份或合作关系,虚构编造、夸大合作事实,进行第三方商业合作、主播招募、培训教育、信息发布等行为。

“卖假”诈骗、

“打赏”诈骗、

“课程培训”诈骗

......

这些关于直播的诈骗手段

看似不同,套路却有迹可循

请跟随小编一起揭秘这些直播的诈骗套路

卖假

315晚会曝光的翡翠直播江湖骗术,让人瞪目结舌。所谓缅甸现场带货居然是在昆明的写字楼里,直播间里出现的货主、缅甸人、缅甸语、缅甸服装都是为了烘托气氛,再加上气氛组的配合,营造出翡翠热销的虚假氛围,让直播间的观众以为自己捡了大漏,心甘情愿掏钱,而主播喊出所谓的最低价只是噱头,真正的成本价与直播售出的最终价格差了2倍以上。

不止翡翠直播,更有黄金直播、银饰直播,他们声称是店铺新开,低价出售是为了赔本赚人气,但所谓的黄金不过是铜,银饰也是不明金属。在直播间里,以次充好、偷梁换柱、虚假宣传等套路让人防不胜防,而这只不过是直播电商行业中的冰山一角。

直播间打赏

男子通过直播平台,看上了一名美女主播并为她打赏。他与主播私下联系,长时间的交流产生了情愫,于是和“美女主播”确定“恋爱关系”,被骗十几万元......这样新闻屡屡出现。美女主播收到追捧,直播间打赏不断,让眼热的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不法分子在各类直播平台物色潜在被害人,以网恋、交友为由,讲受害人引导到直播间,再用演“苦肉计”、打“感情牌”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进行打赏或转账,等钱到手后,便将对方拉黑。

网络是虚拟的,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另一端是谁在和你聊天。网络交友需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也不要轻易转账,掉进诈骗分子的陷阱。

冒充官方或谎称官方授权

“此类事不能再留尾巴 。”人民网评辛巴再陷售假风波。4月18日,辛巴和旗下主播“蛋蛋”在直播间带货一款名为“YPL防晒凉感裤”的产品,有消费者下单后发现YPL品牌官方并无这款产品,质疑辛巴售卖假货。

辛巴方面做出了回应,其认为哈尔滨市奥生源贸易有限公司是“YPL防晒凉感裤”的品牌持有方,该公司向辛巴公司提供了授权链路和相关书面材料。如果哈尔滨市奥生源贸易有限公司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辛巴公司将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并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辛巴方面回应颇为及时。如果哈尔滨市奥生源贸易有限公司确实有问题,它当然得承担责任。但作为直播带货的公司,辛巴方面也不能抽身而退,难道带货之前不该向品牌所有方查证吗?

直播间里常有“官方”或“官方授权”主播卖货,主播凭借粉丝对自己和品牌方的信任卖“假”。在观看直播时,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而从事直播行业的公司或主播也应该知道傍大牌、搭便车虽能短期获利,但终将难逃法律的追究,打造自主品牌并进行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划布局才是企业长远发展之道。

直播培训

零基础包学包会、直播带货几小时就能卖出几百万、孵化网红、几天时间玩转直播......近年来直播带货火热,网红带货“战绩”让人眼红,不法分子借机生财。他们通常先在各类小视频平台发布广告招纳学员,然后通过社交账号提供咨询,并让学员缴纳培训费用。可一旦交了培训费用,原先说好的“一对一”教学课变成了自学课、学不到东西想要退款还不能退款、甚至直接被拉黑等。

网络诈骗频繁,务必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同时也要明白凡事不能投机取巧,赚钱须脚踏实地。

在现实生活中,诈骗行为是非常多的,针对当事人实施的诈骗行为很多时候会构成诈骗罪,那么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处罚标准怎么定?

上下拉动翻看 相关法律条例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一)诈骗价值6000元不满10万元(电信诈骗3000元不满3万元)为“数额较大”,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二)诈骗价值10万元(电信诈骗3万元)不满50万元为“数额巨大”,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诈骗价值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数额巨大“10万元”(电信诈骗3万元)的财物为目标的,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500人次以上的;

2.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5000次以上的。

具有上述情形,数量达到相应标准10倍以上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在视频平台观看直播或小视频时

应多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

对外部链接提高警惕

不透露个人信息

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如发现自己受骗

要及时报警处理

原标题:《【直播不惹祸】来,我们聊聊关于直播的诈骗套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