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源危机席卷而来,中国如何破解能源地理困局?

2022-05-14 14: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受俄乌战争叠加疫情的双重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就显露头角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石油、天然气、煤炭、稀有金属等价格不断上涨,一次次突破人们的认知,并冲击全球经济。

布伦特、WTI、SC原油期货自今年以来均上涨超过45%,3月中旬布伦特、WTI涨幅一度达到78%,站上130美元/桶,创2008年以来新高;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今年1—3月TTF均价达到32.71美元/百万英热,较2021年同期上涨403.4%。

而过去两年能源价格出现了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最大涨幅。

世行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将上涨50%以上。

对此,世界银行公平增长、金融与制度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这意味着我们正面临上世纪7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的大宗商品冲击。”

毫无疑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本来就已很高的全球通胀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化解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愈发逼仄。

国际地缘危机如何影响中国能源格局?

中亚动乱、俄乌战争的持续发酵不断加剧全球能源供需失衡、板块撕裂,中国亦难独善其身,在面临周边挤压的同时也遭遇能源地理之困:西北能源通道面临威胁,能源进口将遭遇板块挤压。

中国内部能源地理困局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能源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南北分离”、生产与消费不匹配。二是地理条件限制导致油气探明地质储量下滑、开发成本高企。三是新能源在“大干快上”背景下暴露出在地理布局上的不合理,导致难消纳、难并网。

如何破解能源地理格局?

核心在于统筹调度、技术破局、发挥“政府+市场”合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