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哲学,在分裂的碎片里,塑造出真实的自我

2022-05-16 0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黑格尔指出:对哲学的需求起源于分裂。

柏拉图认为人都是双体的,只是被神劈开了之后才不断寻找另一半。笛卡尔用一句“我思故我在”,彻底撕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裂痕。康德把人在世的行为分成了认识与实践,又把认识的能力分成理性与感性。即便是在更现实的领域,亚当·斯密也是把分工视为看不见的手背后的动力。

人学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分辨,在父母中分辨,在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之间分辨,在安逸和威胁里分辨。没有分辨,人就无法生存下去,而也正是如此,分辨也逐渐让每个人学会了一种撕裂这个世界的视角。

对任何一样东西,如果想要深入的去了解,必然就要如摸象一般,先知道鼻子、再摸摸象腿,然后摇摇象尾。对于一个作为整体存在的象而言,我们并不知道除了它的名字更多的东西,只有当不断的去细分认识的时候,才能真正了解一头象到底是什么。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对外界,也适用于对自我的认识。每当人称“我”的时候,显然是一个整体的“我”,他包含了任意时刻、所有的想法汇集在一起的“我”。但这个自我是无法被真实的认识、思考和操作的,当我们想要思考或行动的时候,那个总体的我必然分裂成空间、时间中的,作为实体和作为思维的每一个连续的存在,那时的我,并不是能够被整体认识的我,而必须要在一点一滴中加以了解。

用部分来认识总体,用现象去总结概念,在特殊中发现普遍,这本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对部分、现象和特殊的认识,如果仅仅是分辨的话,我们知道它们终将被统合在整体当中,不仅仅会把它们当做一个碎片来单纯的认识,而且也会将碎片安放到整体中,从整体的角度来去重新对其进行评估。

但由于注意力的缺失、或智识的瑕疵、或时间与精力的限制,以及乐于在碎片中进行价值比较的习惯,让人们开始逐渐的忘记了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这样一个完整的使命,使得分辨逐渐变了样子,成为了暴力的撕开整体的一个动作,这种分裂一方面是主观偏颇留下的痕迹,另一方面客观的异化也让世界对人施以分裂。

在用分辨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忘记了那个总体的目标,反而像孩子收集玩具一样,乐此不疲的将分辨出来的东西进行种种价值的判断。大到人种、民族,小到种子、蚂蚁,人都善于将自我摆在中心,建立一个差序的判断阶层,对自己好的、有利的在最内层,无关的在中间,有害的在最外面。

每个人仿佛都要建立一个宇宙系统,但这个宇宙中,只有一个恒星体系,那颗恒星,就是所谓的自我,维系这个星系的,则是功利主义的一些核心动力,幸福与悲凉,欲求与拒斥是构建这个唯一星系排序的最终指标。

但猎人总有一天会成为猎物,在诸多人相处的社会中,仿佛出现了更大范围的多元宇宙,作为自我宇宙中心的人也只能任由他人去分辨和判断,根据他人的功利差序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由此,宇宙之间互相嵌入,它们共同的语言,就只有被通约的利益最小单位。

如果仅仅如此还好,这个互相嵌入的多元宇宙,似乎也渐渐有了生命一般,反过来形成了一套它特有的秩序,独立于每个深陷其中的人之外,用它所特有的评价标准,将所有的宇宙进行评定,并由此采取更为残暴的撕裂政策。

黑格尔的老朋友谢林曾说:人由于总是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小小片段上,于是也将他自己发展成为碎片;由于耳朵里总是他所转动的齿轮的单调声,所以他从未发展出他的和谐的生命;他没有给他的自然盖上人性的图章,而是仅仅变成所从事的商业和科学的印记。

被撕裂为碎片,是个人和这个世界的共谋。

由此,一个人的不同碎片,彼此逐渐陌生,最后互相不认识。启蒙的光照亮了人心中理智那一片,却同时也隔绝了神圣的那些碎片,让情感臣服于理性,让神圣跪拜在自然之前,诗意让位于科学,神话被改写为论文。

启蒙带来的现代性,又被那些蒙蔽起来却又自觉的碎片奋起反抗,所谓的后现代企图击碎理性带来的逻辑和秩序,但宗教的神圣和超自然的神秘早已被祛魅,道德和伦理找不到依附,人的善也难以在当世得到确切的回报,人作为碎片,真的能找到一种超越的意义,能够获得一个值得过的人生么?

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入世界的、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

更悲伤的是,在这个抛入的过程中,人被自己和这个世界合力摔碎了。现代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已经要面对旧有的一切,那股存在已久的力量,让人不得不过上分裂的生活。

习惯性的人们在排斥着本属于自己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在自己所有的碎片中,挑选出最符合这个世界,且也能让自己过的舒服的那一片来代表自己。阳光之下,走在路上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人,而是被精心挑选和打磨出来的碎片。虽然在阳光之下也能反射出五彩斑斓,但却是一种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五彩斑斓。

表面上看起来自在洒脱的人,其实终生都在小心翼翼的活着,害怕自己挑选出来的碎片不再符合这个世界,面对着被抛弃甚至被再一次分裂的危险,人们无法获得稳定的意义,也无法在深处的地方,获得如家般的坚实感。

黑格尔说:当我知道这个世界,尤其是当我理解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在世界中就如在家。把世界作为家的隐喻,为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目标,即在这个分裂着的世界中,不断的收集自我的碎片,也不断的在碎片的反射中,认识到背后的那个世界。

最终,人可以完整的且独特的,改造着自我和这个世界,并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宾至如归,在分裂的碎片里,塑造出真实的自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