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心脏日|九成心血管病可预测,八成心梗可预防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7-09-29 18:57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9月29日世界心脏日,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share the power,中文译为:“心动力、新活力”,旨在让社会大众关注心脏健康、共享快乐人生。

心脏是人体运转的马达和驱动器,只有心脏保持正常运转,生命才能得到延续。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研究显示,9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预测;8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防。因此,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危险因素的预测和提升民众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都可以规避。

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心血管事件已经迎来拐点,这主要归功于其对血压、胆固醇、血糖、体重、吸烟五大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这五大因素造成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占总心血管病死亡的四分之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定期测血压、限制饮酒、健康饮食、不吸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以及缓解心理压力,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加大心血管知识的公众宣传、加大危险因素的调控力度是降低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廖敏蕾指出,定期监测血压是知晓血压的前提:

•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一次血压;

•年龄大于35岁以上,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年龄≥55岁、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经常吸烟、缺乏运动、高盐饮食、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年龄>65岁的老年人,建议在家人的帮助下养成在家中自测血压的习惯。

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服药,绝对不能仅凭感觉或看到血压正常就擅自停药;此外还应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便于医生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从而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廖敏蕾医生介绍了呵护心脑血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2.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3.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4.不要肆无忌惮「贴秋膘」,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

5.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

有专家提醒,肥胖有望取代吸烟,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杀手!如何拒绝肥胖?很简单,少吃多动!

廖敏蕾医生指出,平衡的饮食对于健康的心脏和血管系统至关重要。这包括大量水果和蔬菜、未加工的谷物、瘦肉、鱼和豆类并限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饮酒也要适量。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在工作和休闲时间,应该有意识地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每天至少30分钟经常锻练身体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在每周的大多数日子至少锻炼60分钟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教授代表医学专家,纷纷为大家传授保护心脏的权威方法。专家呼吁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绿色饮食,早期识别并干预危险因素,注重一级预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未来还将进一步针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制定多维度的调控方案,相信在多方的不懈努力和推广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全民知晓率会不断提升,未来终将实现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出现这一目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