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纠正维生素D缺乏,我为什么更愿意选择针剂?

2022-05-17 07: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边平达主任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在医学界发表的第53篇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的文章。

关注中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已有很多年了。起初,总是劝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要注意多晒太阳、常服钙片(即碳酸钙和维生素D3复合制剂),但发现其效果不佳,后来选择肌注维生素D2针,疗效令人满意[1-2]。

单靠晒太阳或服用钙片,

为何效果不佳?

图片来自SOOGIF

虽然晒太阳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含量逐渐下降[2],经日光照射后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量减少(约为年轻人的1/3),加上外出活动减少,因而希望通过晒太阳来提高中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常常收效甚微。

尽管钙片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其含量很少,如目前常用的碳酸钙D3片中仅含维生素D3 125国际单位(IU),加上很多中老年人不能坚持服用,故也不能明显提高其血清25(OH)D水平。

维生素D2针,使用方便、疗效确切

尽管也可以选择服用维生素D3胶囊(400IU),但其剂量小,不适合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治疗,目前多用于维生素D正常者的补充或维生素D缺乏患者补充达标后的维持治疗[2]。另外,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其医保适应症仅限于儿童使用,故中老年人如需使用,只能自费购买。

而维生素D2注射液是国家基本药物,医保甲类,使用方便,每月只需注射1次(60万IU),日平均费用不到2元(且进医保支付),而且疗效确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血清25(OH)D水平低于15纳克/毫升的中老年维生素D缺乏患者,如将其25(OH)D水平补到正常(≥30纳克/毫升,质谱法),平均需要6个月[1]。

动图来自SOOGIF

宜选择质谱法来

监控维生素D2针的疗效

质谱法可区分25(OH)D2和25(OH)D3,然后根据两者结果合计出25(OH)D的总量,因而比较准确。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下简称免疫法)不能区分25(OH)D2和25(OH)D3,且对维生素D2的检出能力不足(约50%)[3]。

如果是单纯地为了了解一个人的维生素D状况,可以选择免疫法,这是因为,如没有额外补充维生素D2,人体内25(OH)D2含量是很低的(约占维生素D总量的5%左右)[3]。当然,服用维生素D3胶囊时,由于体内增加的主要是25(OH)D3,也可选择免疫法。

图1 接受维生素D2针治疗后血清25(OH)D的变化(质谱法)

但维生素D缺乏患者肌注维生素D2针后,其血清25(OH)D2水平逐渐上升,25(OH)D3水平明显下降(见图1)[1]。但由于免疫法未能检出注射维生素D2针后体内25(OH)D的真实水平,就会导致医师误判,延长治疗时间。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用免疫法来检测,通过肌注维生素D2针(每月60万IU),将一个25(OH)D水平低于15纳克/毫升的中老年维生素D缺乏患者补到正常,平均需要12个月[4],所用时间是用质谱法检测的一倍。

动图来自SOOGIF

参考文献:

[1]Bian PD,Jin X,Shou Zh X.Effects of monthly intramuscular high-dose vitamin D2 on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very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J].Int J Endocrinology,2021,1343913.

[2]张晨阳,边平达,寿张轩,等.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38(6):328-332.

[3]廖祥鹏,张增利,张红红,等.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011-1025.

[4]潘宏华,李功华,边平达等.春季肌内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老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36(5):303-306.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边平达主任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2型糖尿病患者看这里↓↓↓

(点击查看大图)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