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伤与危机干预主题书单

2022-05-18 14: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创伤与危机干预书单

《儿童心理创伤治疗:

创造性艺术的力量(原著第二版)》

[ 美 ] Cathy A. Malchiodi 主编

刘建鸿 王锦 译

儿童心理创伤治疗为何重要,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创伤?我们知道,童年是一个易受伤害的时期,许多情境都可能对儿童构成创伤性体验。创伤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智,也扎根在身体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些影响或许会持续终生。

那么,我们何以靠近那些心灵深处的伤?在与退役军人工作的过程里,Cathy Malchiodi博士发现,内心为创伤所困的人需要调动多重感官来进行自我表达,需要借助不同的艺术媒介来激活身体,而不仅是静心沉思。于是,她开始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并探索其疗愈性。

阅读这本书,你会更深入地理解家庭暴力、丧亲、校园欺凌等不同的创伤情境,并了解到如何用丰富多样的创造性艺术手段来处理解离、僵化等各种创伤反应。此外,书中的案例涵盖了日本、海地、斯里兰卡等传统西方研究视角甚少关注的文化背景,能够有效帮助你提升工作中对于多元化背景的敏感性。

这是每一位与儿童青少年工作的咨询师(治疗师)都不容错过的一本书。如果你已经熟知艺术治疗,你会在这本书里找到让你耳目一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如果你未曾了解艺术治疗,这本书将带你领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去触及言语无法抵达的情感,在心灵更深处与孩子相遇。

《治愈关系创伤:聚焦依恋的双向发展心理治疗》

[ 美 ] Daniel A. Hughes 等 著

刘剑箫 陈昉 译

本书介绍的是一种非常详细、系统化且有实证研究支持的心理治疗方法,聚焦于对于健康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的依恋关系,特别针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自身原因对孩子忽视甚至滥用,不能提供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造成孩子的关系性创伤,因此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不信任的孩子,指导治疗师如何通过个体治疗、邀请父母及其他相关社会资源一起参与,帮助那些在这种伤害性关系中成长的孩子重建对关系的信任、重获在关系中的安全感、重建情感联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修正早期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 美 ] M. Gerard Fromm 著

吴和鸣 译

有一个说法提到,剧毒之物百步之内必有解药。代际创伤也如是。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始终在进行,但所传递的不仅是痛苦,也是疗愈的智慧与力量。更重要的是,传递的是经历创伤的复杂体验,是走过的路。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走向言语化的过程是艰难的,言语化之后也是艰难的。“人若不能表达,就无法保持沉默(Where of one cannot speak,there of one cannot stay silent)”。

创伤的代际传递让我们思考创伤的主体为何。我们相信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各种系统、各种关系之中,但我们又往往以个体为中心去评估和干预心理创伤。对于心理创伤代际传递的关注,使一个新的创伤主体显露出来。那些未曾言说的秘密封锁住了几代人,当秘密终究被揭开时,我们重新认识彼此,也重新认识自己。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

[ 美 ] Bert Powell 等 著

刘剑箫 陈昉 译

李孟潮老师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作者认为,安全型依恋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他们将依恋理论进行实践运用,研究出安全感圆环(Circle of security)这种干预方法。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儿童创伤记忆的遗忘与再现:

七个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

[ 美 ] Lenore Terr 著

王建玉 等 译 李晓驷 审校

如何让心理创伤儿童有机会体会那些对扰乱生活的事件的掌控感?

如何让心理创伤儿童表达那些他们无法付诸言辞的观念和感受?

如何促进高风险儿童的心理弹性和预防创伤后问题?

本书的作者都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研究者,他们在书中描述了如何通过一步步的策略来帮助心理创伤儿童摆脱创伤事件的困扰。

这本书适合临床和学校心理学家,从事艺术、游戏等表达性治疗的实践者,儿童精神病学家,社会工作者以及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们阅读,是一本极富有指导性的教材!

《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 美 ] Richard J. James

Burl E. Gilliland 著

肖水源 等 译

危机是所有文化中都常见的人类困难,它既意味着“危险”,又意味着“机会”。《危机干预策略》是关于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著作。

在本书里,两位作者竭尽所能地系统阐述了危机领域的理论、概念、视角、模式、技术等。而为了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危机干预工作,也为了让更多从业或将要从业的读者能够进一步领悟到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艺术,两位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也听取了更多在一线工作的成功人士所提供的意见,大量地使用了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案例,并提供了确切有据的处理策略。毫不夸张地说,《危机干预策略》是危机领域里的一本百科全书。

《自杀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一种合作式的方法(原著第二版)》

[ 美 ] David A. Jobes 著

李凌 刘新春 等 译

自杀议题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处理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也是压力很大的。乔布斯认为,能够前来咨询的潜在自杀来访者往往都不是真的想自杀,他们只是被当前的问题困住了,找不到出口。沿着这个思路,CAMS会直接和来访者探讨促使其萌生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动力,通过与来访者一起努力,来治疗、改善或消除这个威胁生命的动力。

经过30多年的临床发展和实践,CAMS已经成功地挽救了许多生命,让很多来访者都迈入了新的人生。我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可以学习和使用这套方法,为那些感到绝望、痛苦、烦乱和自我厌恶的人带去希望。

《寻求安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治疗手册》

[ 美 ] Lisa M.Najavits 著

童慧琦 王振 王文 张立人 译

肖泽萍 施琪嘉 审校

许多临床工作者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物质滥用的共病现象十分普遍。但长期以来,临床治疗中要么仅仅关注如何戒断,要么仅仅关注PTSD的治疗,结果却是患者不断“复吸”,或是创伤梦魇久久不能疗愈。因此,无论是精神科医师或者心理治疗师,都应该了解PTSD与物质滥用的密切关系,也应该遵循双管齐下的原则进行治疗。这本手册提供了一套经过临床验证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双管齐下,严谨有效,操作性强,非常值得国内的临床工作者学习借鉴。因此,这本书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师都应认真阅读的前沿资料。

《创伤和资源取向的音乐治疗》

高天 著

创伤和资源取向的音乐治疗是一种以严重心理创伤或者一般消极生活经历所导致的不良情绪(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为心理干预目标的资源取向音乐治疗方法。它充分利用了音乐强大的情绪渲染力,推动、放大并强化来访者内部的积极资源与优势。同时,它提出借助音乐引导想象,用积极的情绪体验来对抗并取代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创伤的治愈。

这套音乐治疗模式打破了音乐治疗师以往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要学习不同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复杂局面,提供了一套适用范围更广的统一方法。经过15年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该治疗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简单化、标准化及短程化的优势。

本书详细介绍了创伤和资源取向的音乐治疗的基本理念、工作框架、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同时配有详细的演示案例和音乐同步再加工曲库。本书体系完整,适合作为音乐治疗实践的指导性教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认知加工疗法实用手册》

[ 美 ] Patricia A. Resick

Candice M. Monson

Kathleen M. Chard 著

许梦然 程明 译

认知加工疗法(CPT)是一种结构性非常强的干预方法,它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有着扎实的实证数据支持,是美国心理学会(APA)推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方案。本书详细、全面地介绍了这个方法。全书分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CPT的起源、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接着,介绍了CPT的适用群体和为了使用CPT需要做的准备;然后,介绍了CPT的使用步骤,并在各章结尾附上了对应步骤所需要的讲义和工作表;最后,本书介绍了CPT为了适应不同场景所做的适应性改变。总之,这是一本了解CPT和掌握CPT的必读读物。

即将出版

《儿童、青少年及家庭的创伤咨询实践指导》

(暂定)

[ 德 ] Alexander Korittko 著

原标题:《创伤与危机干预主题书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