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七年时光,追绿逐蓝,“永定红”何以凤凰涅槃?

2022-05-16 2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红色龙岩的幸福答卷

灰白变绿蓝, “永定红”的凤凰涅槃

如果说“永定红”是有色彩的,

以2016年为分水岭,

之前它是“灰+白”,

后来渐渐变成“绿+蓝”。

是什么调色板,

让“永定红”颜色变了样?

今年5月6日,继2016年、2021年,我们第三次前往永定区洪山镇(2021年5月撤乡设镇)探访,经过连接闽粤的龙湖大桥时,只见湖水清澈如镜,空气温润清新,山中飞鸟成群。

▲龙湖大桥连接闽粤。傅长盛 摄

“永定红”

永定是“南方矿区”,已探明矿产资源36种,煤炭、石灰石、石材的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其中煤炭储量约5.2亿吨,石灰石储量约7.3亿吨,“永定红”石材保有资源量约46.8亿立方米,是福建省主要产煤区、水泥生产基地和石材主产区。矗立在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选用的原料正是“永定红”石材。

▲用“永定红”花岗岩石雕刻成的橘子洲头毛主席雕像。

“永定红”是老品牌,市场上很受认可,不愁卖。

在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福建鑫运源建材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的钟成龙告诉我们,他之前在福建南安水头做石材生意时,就久慕“永定红”的盛名。鑫运源建材2020年10月1日开业,同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鳞次栉比的厂房、平整宽敞的道路、高效运转的流水线……走进产业园区,处处透着现代气息。该产业园位于永定洪山,是永定工业再造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总投资约27.5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21家,实现投产运营18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入驻企业全面达产后预计产值达15亿元。

灰+白

然而,就在七年前,永定红石材产业还是另一番模样:小作坊遍地开花,私挖乱采屡禁不绝;青山挂白、粉尘飞扬、天空灰蒙,生态问题突出,曾被省里挂牌督办……

永定区洪山乡众多石板材加工企业沿河沿路而建,普遍缺乏环保设施,切割产生的石粉漫天飞舞,大量乳白色的废水直接排放河中,形成“牛奶溪”。永定区洪山乡石板材加工已严重污染了当地水、空气、土壤环境,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严重影响棉花滩库区水质和王寿山的旅游开发前景。

洪山石材污染,在2015年引起了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视察关于汀江和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情况,视察组来到永定洪山开展调研,并形成上述视察报告。

▲石板材加工车间(2016年拍摄)

2016年我们曾赴洪山采访石板材污染问题。据当时洪山领导介绍,洪山原有矿山开采证22本、开采点55个,石材加工企业81家,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2015年销售石材80.8万吨,产值8.7亿元,为当地政府部门带来2000万元的税收和3000多万元的规费。而洪山80%左右的村民,都直接或间接与石材产业有关。

石材,为洪山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村民们也因此走上了致富发家的道路,但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洪山无法承受之痛。

绿+蓝

“石材之乡”,石材之伤!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一对矛盾,从未如此尖锐地摆在了洪山人民的面前。2016年底,转型之路正式开启,洪山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全部关停整顿,一场由乱到治、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的华丽蝶变在洪山上演。

2017年1月永定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启动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根据“保护为先”的原则,关停整顿后,22本开采许可证降至10本,还规划建设石材加工和贸易、雨污水处理等区域,并从源头上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和治理,实现园区生态与生产加工良性循环。

▲产业园服务中心

产业园建好后,第一步就是安置原来关停和部分重组的企业,特别是原来的规上企业。第二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泉州南安、广东等地先进的石材企业。

产业园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林锋告诉我们。

▲沉淀池

像这样的沉淀池,园区每家生产企业都有,可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

在龙岩市正磊石业公司,顺着张林锋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废水排出后,经过六级沉淀再回收,用于车间生产,如此循环反复。

▲切割石材

进入车间,整洁卫生,一排偌大的巨轮切石机,左右来回移动,一边“嘶嘶”喷淋,一边切割石材。

▲机器雕刻

另一车间,来自广西的操机手刘誉正通过电脑操作着几台雕刻机。他介绍说,经过第一道工序切割后,一平方米的板材可卖150到200元,而通过机器雕刻出图形后,一平方米可卖800到1000元。

▲石粉石渣深加工利用中心

走进园区石粉石渣深加工利用中心,机器轰鸣,生产热火朝天,石粉石渣经过破碎、球磨等程序后,变成灰白色粉末。

▲成品料

别小看这些粉末,这可是生产陶瓷的原料。

张林锋告诉我们,该中心于2020年11月投产,实现石粉石渣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构建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现在生态好了,产能上去了,产品质量提高了。

一提起产业园,永晟石材公司负责人陈晓钟赞不绝口。2016年底,他父亲的石材加工企业被关停整顿,经过重组之后,于2019年4月成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由陈晓钟负责管理,去年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作为返乡创业的当地大学生,他为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路径自豪。

壮士断腕,凤凰涅槃。

洪山镇纪委书记华燕龙说,当年关停整顿时,市场行情很好,很多企业无法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感慨,正是当年的转型升级,才让产业迎来华丽转身。近年来,洪山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石材转型升级为主线,聚焦乡村振兴,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有力改善人居环境,建成市级新时代农村社区李公斜新村;利用整治关闭石材小作坊新建休闲公园,路网和路况发生蝶变,改造提升集镇道路,永梅出省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正式融入永定城区“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洪山集镇公园

洪山镇半径片区一条小溪流往广东松源。早先由于石材加工厂直排废水到河里,2014年5月,福建省环保厅要求永定对洪山半径片区9家石材加工企业挂牌督办。这次,我们再次来到半径片区,之前的小作坊已不见踪影,在芦苇的映衬下,溪水潺潺,碧意盎然。“牛奶溪”、青山挂白现象一去不复返。

▲溪水潺潺

“春来龙湖绿如蓝,能不忆洪山?”回程时,我们站在龙湖大桥上,远眺王寿山,蓝天白云、美不胜收,七年之内三到洪山,每次感受都不一样,但这次我们化用《忆江南》,表达采访后的感想。

原标题:《七年时光,追绿逐蓝,“永定红”何以凤凰涅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