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佳佳:《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书籍成功再版

2022-05-19 1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为陈佳佳

陈佳佳,是扬州冬荣园陆家(合肥张氏四姐妹外婆家)传人,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九鲲文化创始人,长期从事家族文化传承教育工作,著有《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历史上扬州冬荣园陆家的二小姐陆英嫁到合肥张家生了四女,成为史上的文化佳话传奇“合肥张氏四姐妹”。

《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是陈佳佳的第一本书,书籍内容涉及世家名门教育和新时代家文化。由于她自己身为世家名门后代的缘故,她很擅长书写大家闺秀的现实生活及年轻人的人间百态。她用冷静和客观的视角、精彩和设计感强的史料,来书写家族传承的故事,这使得她的这本书《《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在短短三个月内成功再版,广受同龄人、高等教育人群和主流媒体的认可。

今天,我们邀请了《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一书的作者陈佳佳,让她来分享下这本书的故事,一起感受新时代的家文化。

为什么写这本书?

陈佳佳:写这本书,外因有一个,内因有两个。外因:鼠年新冠疫情爆发,我们传承班上课被叫停,一切“外求”的工作都停滞了,但是这也恰好是内观自醒的良机。我希望这场危机,也是我人生成长的良机。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开始写这本书。内因首先是我的工作关系,当今社会大多数自诩从事“家族传承”事业的人,往往都是偏重于家族的金融财富,而忽略了家族中最核心的因素:人!孔子家马厩发生火灾时,孔子第一反应是关心人有没有受伤,而不去问马有没有损失。我们团队这么多年来,切入家族传承领域的角度,恰恰就是人。另外一个内因,就是因为在我自己的宗族里,出现了很多启发了我诸多人生智慧的先辈们,我觉得三生有幸。

中国有句古话叫“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有人认为是宗教,而我愿意把它理解为“祖宗”。佛法中讲过,四维是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独孤的时间。但是当你提升到五维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中有另外一个人跟你链接在一起,你的时间将不再是一个人过的,你时间的生命轴线里面是有故事的、有图案的,那些所有的故事都是由“家族的源头-祖宗们”开始的。

我奶奶的二姑陆因嫁给张树声之孙张冀牖,张家也正是从张翼牖那代整个成功由武转文,摆脱了旧家族的羁绊,成为有新思想与新视野的大家族。允和奶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女人不是花》,她既要做传统文化傍身的闺秀,亦要成为追求现代的新女性。她的骨灰埋在北京门头沟观涧台一棵花树根下,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爱她,不是因为她的特异,而是因为她的平凡。女人不是花,多情人不老,曲终人不散,我希望把这个家族“流动的斯文”和“乐观人生态度”,传播出去。

书里大概写到了什么?

图书

陈佳佳:“想到家人,心里就有一种愧疚感。”东方人骨子里,天生讲反哺,却常常反馈得不够。于是,很多人希望用一种精神性的方法,能让自己内心更好地安顿下来。但事实上,精神世界的拓展终究还是依赖于个人开悟。如何能在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成为家庭关系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命题。

这本书里,我希望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去看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大学》里面讲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我认为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最优秀的地方,它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分开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你内在的心和意,就是精神活动;第二部分是你的身体和家庭,就是生活和工作;第三部分是治国平天下。现在这个时代,这三个方面有时候有点分裂,管自己不管家庭,管家庭了不管国家社会,管国家社会了又把自己埋进去了。明心见性很难,不容易抓住;国家天下又太大,也很不容易把握;所以最好把握的是你的个人和家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你要用心去生活,不然可能就离散了。所以我觉得“家文化”是这个时代的契机,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由于开办交大教育集团《全球家族传承领袖》研修班的契机,走近了很多家族(企业)创一代和创二代,我一次次清楚地看到曾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们,是如何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体验和解释同一“事实”的。虽然冲突的双方貌似经历着同一事件,他们的说法也可能大相径庭。家庭中最困难的对话,实质上发生在三个较深的层次――“事实”对话、情感对话、身份对话。这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困难,而且每一层都有与之相应的常见错误。

我希望大家可以在书里读到上善若水的包容和亦慈亦让的风雅。我理解的“家文化”实际就是良心教育,就是心的教育,是情的教育。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到现在依然这样,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家族气候、家族生态环境包含三个维度:

1.家族中代际之间的权威;

2.家族的凝聚力;

3.家族中沟通互动的方式和机制。希望大家在读完这本书时,通过书里古今中外的案例,让大家有更多直观的感受,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句话总结下自己的家风?

陈佳佳:在我们的宗族姻亲关系里,沈从文先生是京派,周有光先生是海派,他们都写过很多不朽的文章。但是,我自己既不是搞文学的,也不是做学术的,我感谢因为得到了很多前辈和师长的帮助,才能够让我的这本书可以浅显顺溜而愉快地呈现给大家。不论是海归精英,还是高职学历者;不论是富二代创二代,还是传统行业就业者……我都希望给他们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家文化启发。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家风,说到底就是“水”的文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一脉流动百年的,不是别的,就是斯文。家风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子弟们都懂得,真正的幸福不过是懂得向内去寻找,是做让内心充实和有价值的事,而非为名利所累;是不以世俗的眼光,去问究竟值不值,才能看见内心的光亮。

最后,感谢所有购书的伙伴和读者们,跟您们产生交集是最快乐的事,希望可以收获更多您们对我的建议和斧正。感谢每一个在我生命中曾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人,因为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之后的重逢。最后,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家族在你身上停留的片刻,让他们穿越时光跟你产生交集,感受到跟你同样的频率。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是世间的行人。剥去世相的光怪陆离,我们要去看见亘古不变的东西。

最终一起来回答:谁是我?我又是谁?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