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刘宏松: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智识支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2022-05-19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为加快培养造就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从2010年起组织开展“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长,逐渐形成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专题,邀请2020-2021年度当选“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学者进行专访。本期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系副系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刘宏松,他的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侧重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外交研究。

刘宏松,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系副系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全球治理、国际组织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关注国际组织间合作、国际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近五年来,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5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关系权威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上海市“曙光计划”(2014年)、“晨光”计划(2009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讲课程获评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澎湃新闻: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刘宏松: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以及侧重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外交研究。全球治理是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的,全球治理的过程就是国家围绕特定议题达成协议,再将协议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会在国际组织平台上就协议形式和内容开展谈判,也会围绕协议的执行、国际组织本身的制度设计、国际制度的创设和改革展开博弈。这里说的国际制度既包括国际组织,也包括没有形成组织的机制和规则。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博弈就是全球治理中的政治。所以,具体地说,我研究的就是全球治理中的政治。

澎湃新闻: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您认为自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刘宏松:我的学术经历比较简单。我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在复旦大学读的,所学专业都是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2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工作至今。

我觉得自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可能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我比较注重研究工作的系统性。从硕士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全球治理这个大方向上做研究。我研究涉及的议题范围从起初安全领域的防扩散治理逐步扩展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开发性金融、气候变化、数字经济治理等。这些研究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其实可以用政治的逻辑也就是全球治理中的政治串起来。这样就能形成工作的系统性。二是理论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我做了很多解释诸如国际制度的形式选择、国际制度改革、国际组织间合作这样的某一类现象的理论研究,也开展了一些针对具体议题领域全球治理中主要大国相互博弈的动态研究。我觉得这两类研究可以相互促进。要把全球治理的动态发展理清楚,辨识其中的政治逻辑,需要理论的洞察力。对当前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又带来了理论研究所需要的问题意识和实证支持。三是教学相长。我给本科生上“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这门课,里面有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国际发展合作、全球气候治理、全球卫生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多个专题。要把这些议题领域的全球治理讲清楚,我自己必须弄清楚,不能碰到自己不太熟悉的议题就一带而过。准备课程讲义的过程就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备课讲课使我在多个议题领域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也为我关注的全球治理议题范围的逐步扩展打下了基础。

澎湃新闻:在您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觉得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哪些方面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在您学术成长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经历对您有重要影响和帮助?

刘宏松:我遇到过很多困难,包括怎么寻找研究问题、怎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难题、投稿和申请基金项目不成功等。我觉得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适时的正反馈很重要。如果很长时间没有正反馈,就很难保持足够的信心。当然,只要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就能在学界得到认可,获得正反馈。在我学术成长的道路上,很多师长特别是我的两位导师对我帮助很大。苏长和老师是我硕士期间的导师,在我大学本科二年级时,他担任我们班的辅导员。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是苏老师对我分析能力的肯定,让我相信自己能够学好国际关系专业。沈丁立老师是我博士期间的导师。他的言传身教,帮助我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学者。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觉得当下的学术氛围是如何促进您个人的研究的?

刘宏松:我觉得上海社科界的学术氛围非常好。以我所从事的国际关系研究为例,上海国际关系学界既鼓励理论创新,又很重视战略研究和动态研究,并且在组织学术研讨、推动学术合作、构建学术共同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受益很多,在和同行的对话和交流中扩大了学术视野,理论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风格也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形成的。

澎湃新闻: 本市面向青年学者有不少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您的学术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帮助?

刘宏松:我觉得上海社科界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获得了一项上海市哲社青年课题,第二年入选了上海市晨光学者,几年后入选了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每年主办“金仲华国研杯”学术征文大赛,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学者。我在这个征文大赛中获得过研究人员组一等奖。这次又当选上海社科新人。这些既是对我的正反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澎湃新闻:您认为您所开展的哪些课题研究及其取得成果,对您成功当选上海社科新人有所助益?

刘宏松:我觉得应该是我在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领域取得的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国际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国际组织间合作、二十国集团(G20)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关系专业中文权威期刊或有较高学术声誉的SSCI英文期刊,在学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澎湃新闻:获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称号之后,您觉得对于您的课题研究会有哪些助益?“上海社科新人”称号的获得,对您的学术生涯的展开会有哪些助益?

刘宏松:“上海社科新人”是上海社科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称号。当选者肯定会在上海乃至全国学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对我而言,这是极大的正反馈。很多前辈“上海社科新人”已成长为学界的领军学者。我应该向他们看齐,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持续开展研究,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澎湃新闻:您所开展的学术研究,对加快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宏松:全球治理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上海社科界非常重视国际关系研究。我希望自己在全球治理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能够为上海社科界的国际关系研究带来知识增量,进而为加快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澎湃新闻:您是如何看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城市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的?

刘宏松: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有很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城市软实力就是因城市的某种特质而形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上海产生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有助于形成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上海特质。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澎湃新闻:您觉得您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水平提升将会如何助益于上海的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刘宏松:全球治理研究针对的是各种全球问题,好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智识支持,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全球问题的解决。我想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水平提升有助于塑造出这样的上海形象:上海既是中国的上海,也是全球的上海,上海具有孕育全球治理知识的城市特质。这样的城市特质和上海其他方面的优秀特质一样,可以助益于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龚思量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