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染病之后,城市人口会减少吗?

2022-05-22 1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数氧实验室#疫查到底2022#事实核查团队对历史上几次较大传染病及其所在城市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回顾。我们试图通过数据,将传染病爆发年份作为统计时点,观察在一场较大规模的传染病过后,该城市的人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据武汉市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至2021年统计年鉴的“人口与劳动统计”部分的常住人口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爆发前的10年内,武汉市的常住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自2009年始,每年增长的常住人口数多在十几万人,只有2009年至2010年为68.54万人,其他时间多在10-25万左右波动,比如2010年至2011年增长23.46万人,2014年至2015年增长26.97万人,而2019年至2020年的常住人口则猛增123.57万人,几乎比前十年内最大增长的两倍还要多。相较于2018年增长的13.1万,则翻了9倍有余[2]。据荆楚新闻网,2021年武汉人口增长数位居全国第一[3]。

这里我们所观测的城市人口数为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也包括流动人口在所在的城市居住。人口增长数的计算方式为计算年城市常住人数减去计算年前一年常住人数。

 

 

2003年初,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第一例病例于2002年11月16日发生在广东佛山市。2003年2月中旬以前,疫情主要集中在广州市[4],截止5月5日,广州市累计报告SARS病例1 229例 (不含外地病例)。2003年2月下旬,有旅居的人到香港,确诊SARS,之后陆续有照顾SARS病人的医护人员及与他们有密切接触的人士染病[5]。截至2003年5月11日香港地区共有1059名曾入住公立医院的非典型肺炎病人康复出院,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的死亡个案共有215例。[6]

截止8月16日10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7]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从1993年到2013年持续增长,1998年前迁入人数一直低于迁出人数;但自1999年开始,迁入人数一直高于迁出人数。2003年SARS爆发,在2003年到2004年间,广州市迁入人口数飙升,尽管迁出人口数也有小幅增长,但是净迁移数却成为临近几年的历史最大值,并在2004年达到113129人。到了2005年,迁入人数下降,与此同时迁出人数也在下降,但是净迁移数依旧较高为97692人,与先前相比仅次于2004年。

即使是在SARS结束之后,常住人口依旧没有下降,2004年的迁入人数比2001年至2003年的迁入人数和2005年到2012年的迁入人数都要多[8]。

 

在寻找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在人口统计方面的数据相对公开、透明,且可以溯源至较早时期,我们试图对香港和新加坡进行单独的梳理。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以这两个地区为代表,观测其历次大规模传染病之后的城市人口变化情况。

 

1968年,H3N2

1968 年7 月在中国香港首次分离出甲型H3N2 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并将其命名为A /Hong Kong /68 (H3N2 )。同年8月新加坡出现大暴发,随后菲律宾、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出现局部的暴发疫情;后逐渐向全球蔓延。

1968 年H3N2的流行导致了100多万人的死亡,其中英国有3万死亡病例。中国香港报告了40万至60万个病例,占人口总数的15% [9]。大规模疫情一直持续到1969年(甚至1970年),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H3N2病毒此后并未消亡,而是成为季节性流感[10]。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人口统计组[11],1968年年中,香港人口净迁徙人数约为1.4万人,而在7月H3N1病毒爆发后,香港人口年末净迁徙人数约为2.1万人,净迁徙数上升;1969年年底,香港人口净迁徙数出现短暂下降,迁出人数大于迁入人数,净迁徙数为负值,约1600人。不过,到了1970年底,香港人口迁徙数再次回升,且大于疫情前的净迁徙数,约3万人,往后几年净迁徙数不断攀升,到1973年达近9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香港香港政府统计处采用的是「广义时点」方法计算的香港人口,它包括所有在统计时点身在香港的人口,当中包括「香港永久性居民」和「香港非永久性居民」和「旅客」。而「广义」是指即使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统计时点不在香港而暂时在中国内地或澳门,他们仍然会计算为香港人口的一部分。

 

1997年,禽流感(H5N1&H9N2)

到了1997年,香港地区开始出现禽流感疫情,主要为流行时期为1997年11-12月,共发现23例人类禽流感患者,其中20例为H5N1型高致病禽流感,3例为H9N2型,共有7例死亡,均为H5N1型。此次禽流感一直持续至非典(SARS)爆发前夕,2003 年1-2月香港地区又发现2例H5N1感染病例[12]。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人口统计组[13],1997年年底,香港人口净迁徙数约为2.26万人,相较于年中的2.2万人,增加了600人。而1998年年底,净迁徙数继续增加,达到约4.7万人,未出现大规模迁出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开始,香港政府统计处人口统计组将香港人口的编制方法从「广义时点」方法改为「居住人口」方法。不同于「广义时点」方法,「居住人口」方法统计的人口数字则只包括香港的「常住居民」,即在统计时点之前的6 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3 个月,又或在统计时点之后的6 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3 个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在统计时点他们是否身在香港;以及「流动居民」,即在统计时点身在香港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不包括「旅客」[14]。故这里无法将1997年及其往后的数据与1997年之前做比较。

 

2003年SARS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人口统计组[15],1997年至2003年,香港年底人口数据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年末,香港人口净迁徙数年末较2001年年末有大幅下降(图中红色部分),到2003年年中达到历史最低值(图中蓝色部分),人口净迁徙数约为-2.6万人左右。而从2003年年中到2003年年末,香港人口净迁徙数量直线飙升,增长约5.4万人左右。此后三年内,香港人口净迁徙数曲折上升,直至2007年年末下降至2600人左右,后跌破零点。

 

2009年,H1N1

2009年H1N1新型流感,是人类第三次涉及 H1N1 病毒的流感(第一次是 1918-1920 年西班牙流感,第二个是1977 年的俄罗斯流感),是2009年春季至2010年8月间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流行病。疫情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多处快速爆发,其后开始向墨西哥与美国以外的国家不断蔓延[16]。

香港也因此受到了波及。2009年5月1日,香港发现了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17]。据香港卫生署,自2009年4月27日-2010年10月8日通报的H1N1猪流感累计确诊人数为36,896人[18]。据中国新闻网报导,截至2011年2月,2009年香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累计有80余人感染死亡[19]。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人口统计组[20],2006年香港人口净迁徙数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至2008年,到2008年年底香港人口净迁徙数为-11万人,即迁出大于迁入,约迁出11万人,而此时H1N1流感尚未爆发。2009年5月,香港开始出现H1N1感染病例,但2009年年底香港人口净迁徙数相较于2008年开始回升,约为-8万人,即迁出大于迁入,约迁出8万人。尽管净迁徙数仍为负数,但实际上,净迁徙数仍为负数的绝对值仍是增长趋势2010年,香港人口净迁徙数重回正值,在于2011年短暂下降之后,开始持续攀升。

 

总的来说,从数据来看,香港历次较大规模传染病过后,香港的净迁徙数未产生明显波动,总人口数始终是增长趋势。具体而言,除了1969年年底,以总人口数为统计口径时,净迁徙数出现小幅下降,其他几次较大传染病之后香港人口净迁徙数的绝对值均呈增长趋势。

 

1957年,H2N2

1957年,新加坡暴发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疫情,该病毒被命名为H2N2。1957年4月底至5月初,农村卫生官员WK Ng博士在新加坡的离岛布拉尼岛首次发现疫情。5月中旬,疫情达到峰值。在暴发期,流感病人占公共门诊就诊人数的65%以上。由于许多人可能被错误分类,这次流感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应比记录的要高[21]。

据新加坡统计局[22],尽管1957年之后,新加坡人口中增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增量仍为正值,1958年新加坡人口增加约7.3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部分人口增长数的计算方式为计算年人口总数减去计算年前一年人口总数。新加坡人口数据统计从1957年开始,1980年以前(1970年除外)人口统计的是总人口数,包括新加坡居民和非居民。1970年及1980年以后的数据为新加坡居民,包括公民及永久居民。1958年新加坡统计局人口数的统计口径为总人口数[23]。

 

1968年,H3N2

1968 年 7 月 13 日,中国香港地区出现了第一次暴发记录,到同年 7 月底,新加坡报告了大规模暴发[24][25]。相对来说,这次流感是最温和的一次,疫情高峰期出现在8月16日~25日,每天医院就诊率增加了65%。这次疫情对公司的出勤率产生了影响,但由于流行程度相对较轻,未采取广泛的公共卫生措施,教育和卫生部门考虑了学校停课等措施,但随着流感不断减弱,并未执行[26]。

据新加坡统计局[27],1966-1969年新加坡人口增长数维持在3至4.8万人之间,增量缓慢下降,从数据上看,这一疫情的统计时点之下,新加坡人口数未见明显影响。需要指出,1970由于新加坡统计局的统计方法改变,故无法与其他年份进行比较。

 

2003年,非典(SARS)

此次非典,新加坡一共出现238起确诊病例,33人死亡[28]。新加坡政府在3月27日宣布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停课10天。由于担心疫情进一步扩散,政府在4月5日宣布分三阶段延长学校停课时间。所有初级学院将到4月9日复课,中学到4月14日复课,而小学和学前班则将到4月16日复课[29]。

据新加坡统计局[30],2003年新加坡人口总数骤然下降,从2002年的约338.3万人降至约336.7万人,同时人口增长数也从5.7万人降至-1.6万人。到2004年,人口增长数回升,较2003年增长约4.6万,总人口数约341.3万。此后几年内,新加坡人口增长数回归稳定的区间内。

2009年,H1N1

2009年5月27日,新加坡出现首起H1N1确诊病例。之后,卫生部用诊所接待的感冒病患作为统计基础。新加坡估算41.5万人感染H1N1,峰值出现在7月26日至8月1日那周,至少18人死亡[31]。

据新加坡统计局[32],可以看到2009年新加坡人口增长数约为9.1万人,为近几年的最大值,新加坡人口总数也达到约373.4万人。H1N1爆发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数呈下降趋势,但是仍为正值,即人口总数依旧正向增长,只是增速逐渐放缓。

 

总的来说,从数据上看,在历次大规模传染病作为统计时点时,新加坡人口数也未见明显波动,但除了2004年非典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数呈上升趋势,其他统计时点均为缓慢下降趋势,即人口总数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放缓。

传染病是人类历史不可回避的话题,而传染病与城市发展的议题也颇受关注。

敖德萨面对鼠疫的打击,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抗疫中寻找经济和文化的出路,这座介于大海和草原之间的荒岛在瘟疫中建立起一个文化多元且充满韧性的新兴城市。查尔斯·金发现瘟疫对于城市文化的繁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他将这个奇怪的现象称为“病理学和娱乐业的相互依存”。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伦敦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大都市,但却拥有着伊丽莎白时期古老而陈旧的公共基础设施,霍乱时常爆发。史蒂芬•约翰逊在《死亡地图:伦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一书中将霍乱指向了城市生活本身,分析了医生斯诺对抗宽街霍乱事件对城市规划发展的贡献,甚至激动的在原文将“拆去水泵的把手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全部大写。

大规模传染病对城市影响我们有目共睹,查尔斯·金在书中写道,“就城市发展的艰难过程而言,介于创造和毁灭之间的摇摆,也许是一种正常状态”。病毒与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始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传染病之后,城市人口会减少吗?答案是否定的。

阅读原文

作者:王洋、王礼耀、周瑞

参考来源:

[1]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hubei.gov.cn)

[2]http://tjj.wuhan.gov.cn/

[3]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22/04/07/030016728.shtml

[4]http://www.gov.cn/test/2005-06/28/content_10716.htm

[5]梁挺雄.SARS在香港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03(11):10-13.

[6]香港卫生署-新闻公报,https://www.dh.gov.hk/textonly/chs/press/2003/03_05_11.html

[7]卫生部最后1次公布每日疫情:中国内地无非典病人. chinanews.com.cn

[8]http://tjj.gz.gov.cn

[9]袁帆,蓝雨,郭俊峰,李鑫婉,谭敏菊,郭元吉,李德新,舒跃龙.1968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概述[J].病毒学报,2009,25(S1):33-35.

[10]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68%E5%B9%B4%E6%B5%81%E6%84%9F%E7%96%AB%E6%83%85

[11][13][14][15][19]https://www.censtatd.gov.hk/sc/web_table.html?id=1A#

[12]李春生,文宝美,伦中恩.香港禽流行性感冒发病、防治及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6(08):626-627.DOI:10.13288/j.11-2166/r.2006.08.043.

[16]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2009-pandemic-timeline.html

[17]联合国,https://news.un.org/zh/story/2009/05/112412

[18]香港卫生署,https://www.chp.gov.hk/tc/statistics/data/10/26/43/416.html#

[19]https://www.chinanews.com.cn/ga/2011/02-08/2828715.shtml

[21]https://m.gmw.cn/baijia/2020-02/22/1300976002.html

[22][23][27][30][32]新加坡统计局,https://tablebuilder.singstat.gov.sg/statistical-tables/downloadMultiple/zX5lZdqFrk-29wjZN4FFXw

[24]https://www.sinobiological.com/research/virus/1968-influenza-pandemic-hong-kong-flu

[25]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68%E5%B9%B4%E6%B5%81%E6%84%9F%E7%96%AB%E6%83%85

[26]https://m.gmw.cn/baijia/2020-02/22/1300976002.html

[28]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JcmL2v--BecSBwsiejClElODEx1GeMdKQqfhIkXyV--0c__

[2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A%B4%E9%87%8D%E6%80%A5%E6%80%A7%E5%91%BC%E5%90%B8%E7%B3%BB%E7%B5%B1%E7%B6%9C%E5%90%88%E7%97%87%E7%96%AB%E6%83%85

[31]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JcmL2v--BecSBwsiejClElODEx1GeMdKQqfhIkXyV--0c__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